主题训练13 冲淤平衡(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训练13 冲淤平衡(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9:37

文档简介

主题训练13
1.D 2.B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而调水调沙为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冲刷的同时河流入海口输沙量会变大。读图可知,2016年基本没有输沙,推断未实施调水调沙,D正确。第2题,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从而能够减少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积,从而使下游河床降低,增加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若调水调沙中断后,河流的冲刷能力降低,泥沙易在下游河段淤积,A错误;调水调沙中断后,输沙量变少,造陆功能减弱,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B正确,D错误;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阻止河床上涨。如果调水调沙中断,则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道会变深,C错误。]
3.C 4.A 5.B [第3题,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A错误;Ⅱ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加深,B错误;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泥沙在该河段堆积,河床再一次抬升,C正确。综上可知,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D错误。第4题,洪水时期降水强度越大,河水最大深度越大,故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洪水期降水强度,A正确;河床沉积物的硬度与洪水泛滥时河水最大深度呈负相关,B错误;上游植被覆盖率越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弱,河流流量峰值越大,水位越高,故上游植被覆盖率与P值呈负相关,C错误;下游河流含沙量不会影响该处河流洪水泛滥时河水最大深度,D错误。第5题,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沉积物沉积较多,或者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剩余较多。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A 7.D [第6题,沙滩组成的颗粒大于淤泥质海床的颗粒粒径,随着河流入海,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沙粒沉积到沙滩和海床的过渡地带,泥化分界点是河流能把沙粒搬运到的最远的位置。该河流位于我国浙江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河流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河流流量大,流速加快,沙粒能被河流搬运到更远的位置,泥化分界点向海洋移动,即向海下移;冬季情况则相反,泥化分界点向岸上溯,A对。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口沙滩泥化分界点向岸移动表示河流的流量减少,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农业灌溉面积减少都会使河流的流量增加,与该情况描述相反,B、C错;河流沿岸植被破坏,河水含沙量增大,可能使入海口泥沙沉积增加,泥化分界点向海下移,A错;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河流水资源季节分配,也会使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库区沉积,丰水期水量减少,泥沙减少,使该河口沙滩泥化分界点向岸移动,D对。]
8.B 9.D [第8题,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会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根据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可知,6月份大致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B正确。第9题,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淡水注入减少,导致河口水体盐度增加,A错误;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加速岸线向外推移,B、C错误;挖掘河口泥沙围垦滩涂,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D正确。]
10.C 11.A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河流浊度能够反映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和大小,数值越大,水体的浊度越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数量越多,水体浊度越高。图中是我国某河流源头附近的水文站在6月14日观测到的河流浊度和气温日变化曲线。读图可知,一天内河流浊度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说明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因此图示时段导致该水文站水体浊度升高的碎屑物主要源于冰川侵蚀,降雨侵蚀、风力侵蚀、流水溶蚀日变化均不与气温日变化呈正相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水文站碎屑物主要源于冰川侵蚀,结合气温日变化可知,北京时间17时左右,该地气温最高,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4时左右,据此可推断该水文站位于75° E附近,因此最可能位于青海省,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多高山冰川,A正确;台湾省、河北省、吉林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且没有冰川,B、C、D错误。故选A。]
12.A 13.A 14.C [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丁字坝大致垂直于海岸分布,位于河流入海口的北侧,能够阻挡河流带来的泥沙北移,减少丁字坝北侧的泥沙淤积,A正确;丁字坝垂直于海岸分布,对于减弱海浪侵蚀的作用较小,B错误;丁字坝可以增强沿岸堆积,但不是其主要作用,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海水深度较浅,不适宜打造人工海港,D错误。第1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22年图中四个观测点中①点等深线最密集,故水下坡度最大,A正确;海岸线形态变化是海浪侵蚀和堆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与2002年的等深线数据相比,2022年②点海水深度变化不大,侵蚀作用并不显著,B错误;2022年③点变为陆地,没有海面流,C错误;2002年④点海水深度深于②点,D错误。第14题,上游地区筑坝拦沙对于两段海岸线变迁的影响相同,不是影响两地海岸线变迁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北段海岸线由于有丁字坝垂直于海岸分布,海水流速较慢,B错误;河口河道摆动,导致两侧泥沙物质来源差异较大,南侧以淤积为主,北侧以侵蚀为主,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较大,C正确;侵蚀强度不是影响两段海岸线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
15.解析:第(1)题,河口河床“冲淤多变”是指河床冲刷与淤积交替变化次数多。可以从河床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来分析。“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容易受到河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河流流速在此处减慢,潮流容易流入河口,所以冲淤明显;河床主要“由粉砂组成”,粉砂颗粒细,水流速度减慢时易被沉积,水流速度快易被侵蚀,钱塘江处水动力条件变化大,因此冲淤明显;钱塘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内和年际降水变化较大,河流径流量受此影响变化也较大,河流水量大时冲刷明显,水量小时淤积明显;而潮水运动受潮汐影响,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会侵蚀河道,主要是侧蚀和下蚀作用明显,使河道展宽加深,落潮时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会使河床变浅。潮位呈规律性变化,从而导致钱塘江河口河床冲淤交替多变。第(2)题,主要从丰水期水量大冲刷严重,枯水期潮水涌入造成淤积和河床在冲刷后加宽加深造成枯水期淤积加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丰水期时,钱塘江上游来水多,流水冲刷作用强,潮水的顶托作用此时不明显,河流流速快,河水侵蚀作用强,河床泥沙会被冲刷至下游;枯水期时,钱塘江上游来水少,潮水的顶托作用大过向下的水流力量,河流流速减缓,河水沉积作用明显,河床就会产生泥沙淤积;枯水期时,河口涨潮时进入河口的潮量大,挟带的泥沙多,退潮时会造成大量的泥沙淤积;由于钱塘江河口上游河段河床丰水期对河床进行冲刷,导致河槽变深变宽,枯水期潮流上涌,在较低河槽以及河口形状的影响下,会造成大量泥沙的淤积。第(3)题,钱塘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补给以降水补给为主,6月份为河流丰水期,流量大,上游冲刷带来的泥沙多,河流流至下游,地势变缓,流速下降,造成大量泥沙淤积;再加上钱塘江口是“口大肚小”的喇叭口状,河口展宽,河流流速下降,带来的泥沙在河口淤积;入海口处海水顶托作用强,河流流速减缓,淤积作用强;6月份还未到达大潮期,潮汐作用较弱,海水对河口的侵蚀作用弱,淤积作用明显,所以泥沙淤积增强。
答案:(1)(河床条件)河床宽浅,冲淤幅度大;(物质组成)河床主要由粉砂组成,泥沙易冲易淤;(动力因素)潮汐和河流流速变化大,泥沙冲刷和淤积现象显著。涨潮时潮水涌入,流速快,侵蚀严重,河道变宽、加深,落潮时水流分散(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变浅。
(2)丰水期,钱塘江水量大,河口段上游流速较下游快,泥沙被洪水带向下游,河床泥沙冲刷严重;枯水期,河口涨潮期进潮量大,涨潮输沙量大,导致向上游的输沙量多,泥沙淤积量大,丰水期的“大冲”容易导致上游河床变宽变深,使得枯水期河床过潮能力增强,“大淤”显著。
(3)6月份为河流丰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口段上游冲刷严重,泥沙被挟带至下游,钱塘江“口大肚小”呈喇叭状,下游段河口展宽,流速放缓;入海口处海水顶托作用强,流速减缓,以淤积作用为主;6月份潮汐作用较弱,泥沙淤积增强。
4 / 4主题训练13 冲淤平衡
(2024·洛阳一模)黄河以高输沙量著称,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下图示意1999~201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实测水沙通量。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以下年份未实施调水调沙的是(  )
A.2003年       B.2009年
C.2013年 D.2016年
2.若调水调沙中断后,对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  )
A.下游河道冲淤平衡
B.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
C.下游河道变宽变浅
D.陆上三角洲向海淤进
(2024·新余二模)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的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燥,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据此完成3~5题。
3.对于图中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Ⅰ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Ⅱ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冲刷—淤积的过程
4.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  )
A.洪水期降水强度 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 D.下游河流含沙量
5.关于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说法正确的是(  )
A.a侧可能为凹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
B.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不易被侵蚀
C.b侧可能为凸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D.b侧可能为左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2024·哈尔滨一模)我国浙江省沿海某河口沙滩外侧海域为淤泥质海床,海床与沙滩之间泥沙掺混的过渡带存在泥化分界点,其位置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该泥化分界点有向岸移动趋势。下图为浙江沿海某河口沙滩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泥化分界点位置的季节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向海下移、冬季向岸上溯
B.夏季与冬季均向岸上溯
C.冬季向海下移、夏季向岸上溯
D.夏季与冬季均向海下移
7.导致近年该河口沙滩泥化分界点向岸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流沿岸植被破坏
B.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
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近5 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9.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  )
A.降低河口水体盐度
B.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
C.减缓岸线向外推移
D.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
(2024·唐山二模)河流浊度能够反映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和大小,数值越大,水体的浊度越高。如图为我国某河流源头附近的水文站在6月14日观测到的河流浊度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断图示时段导致该水文站水体浊度升高的碎屑物主要源于(  )
A.降雨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
11.该水文站可能位于(  )
A.青海省 B.台湾省
C.河北省 D.吉林省
(2024·泰州一模)三角洲的海岸线变化是判断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下图为2002年、2022年某河口三角洲等深线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观测点。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丁字坝修建的目的是(  )
A.阻挡泥沙北移 B.减弱海浪侵蚀
C.增强沿岸堆积 D.打造人工海港
13.关于图中四个观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①点水下坡度最大
B.2002年之后②点侵蚀显著
C.2022年③点海面流速最快
D.2002年④点海水深度最浅
14.关于该区域方框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的成因,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上游筑坝拦沙,泥沙来源少
B.北侧流速较快,沉积作用弱
C.河口河道摆动,沉积差异大
D.南侧风小浪低,侵蚀强度弱
15.(2024·岳阳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区域。受河口形状等因素影响,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冲淤性强潮河口,大冲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汹涌,潮汐年内变化非常显著,汛后潮汐最大,汛前潮汐最小。径流年内分配呈单峰型,3~6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主要由粉砂组成,泥沙主要来自外海,受河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动力条件变化大,河床冲淤多变。钱塘江河口大致以盐官为界,划分为上游和下游河段,上游河段河床呈现丰水期冲、枯水期淤、“大冲大淤”的水文特征。下图为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
(1)分析钱塘江河口河床“冲淤多变”的原因。(6分)
(2)阐述钱塘江河口上游河段河床丰水期、枯水期泥沙冲淤过程。(4分)
(3)指出钱塘江河口下游淤积最严重的月份,并说明原因。(6分)
5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