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训练21 城市辐射功能
(2024·连云港模拟)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上海大都市圈成为跨省都市圈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协作 B.空间距离
C.城市辐射 D.人口流动
2.上海大都市圈纳入常州、湖州两市将有利于( )
A.推进太湖流域综合开发
B.促进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
C.加快都市圈内人口流动
D.提高都市圈内城镇化水平
3.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的主要表现最可能是( )
A.虹吸效应 B.人口迁移
C.产业趋同 D.优势互补
(2024·沈阳三模)断裂点主要是用来测算核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范围。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通常断裂点距离占比(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辐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但综合经济实力低于株洲,株洲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下表为2016~2021年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情况。据此完成4~5题。
城市 组 长沙— 株洲 长沙— 湘潭 长沙— 衡阳 长沙— 岳阳 长沙— 常德 长沙— 益阳 长沙— 娄底
2016年 55.51 57.20 57.52 58.20 58.83 60.17 61.52
2017年 55.70 57.36 57.67 58.34 58.94 60.21 61.66
2018年 55.78 57.31 57.73 58.28 58.88 60.18 61.47
2019年 55.68 57.33 57.69 58.23 58.85 60.21 61.37
2020年 55.70 57.36 57.68 58.23 58.84 60.16 61.33
2021年 55.72 57.39 57.69 58.29 58.81 60.13 61.28
4.从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与经济发展来看( )
A.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小
B.长沙对娄底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小
C.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
D.长沙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较深远
5.推测与株洲相比,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城市定位差异 B.城市发展起步晚
C.城市等级低 D.基础设施落后
(2024·佛山二模)城市区域空间的演进始终伴随着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基于大城市地域圈层聚散规律,可将城市圈的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下图)。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主城区为核心,并包括周边的8个地级市。研究表明:目前武汉城市圈正从阶段Ⅰ向阶段Ⅱ过渡。据此完成6~7题。
6.城市圈四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阶段Ⅰ城市圈内部差距缩小
B.阶段Ⅱ核心圈层辐射功能减弱
C.阶段Ⅲ外围圈层吸引力最强
D.阶段Ⅳ生产要素城际流动活跃
7.为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竞争力,其核心圈层当前应该( )
①发展现代金融贸易业 ②培育城市圈次级增长极 ③加快建设特色化新城 ④向区外疏散低端制造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嘉兴模拟)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下图为中心城市的虹吸与溢出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地理要素流动方向分别符合虹吸与溢出方向的是( )
A.土地、劳动力 B.劳动力、资金
C.资金、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土地
9.图中相关效应实现的载体是( )
A.相同的文化 B.优惠的政策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2024·天津一模)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就是来自辐射源(中心城市)的辐射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辐射动力(如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作用下经过辐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达辐射接受地(周边地区)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成都、西安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10~11题。
10.总体来看,西安的经济辐射力较成都弱,从数值上分析西安与成都差距最大的是( )
A.经济质量 B.资金流
C.人流 D.物流
11.下列关于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
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12.(2024·湖南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图甲)。作为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图乙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各省级行政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
(1)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改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6分)
(2)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各省级行政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5 / 5主题训练21
1.C 2.A 3.D [第1题,上海与都市圈内的城市虽然不属于同一个省级行政区,但上海经济发达,对空间距离临近的其他省份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经济上的联系十分密切,故形成跨省都市圈,空间距离近、产业协作强,都是上海城市辐射作用的体现,C对,A、B错;上海吸引全国人口向其流动,故人口流动不是形成跨省都市圈范围的主要因素,D错。第2题,由图可知,上海都市圈各城市环绕太湖布局,常州、湖州两市位于太湖西岸,近年来太湖流域由于工业污染排放,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将太湖周围城市全部纳入同一个都市圈有利于协调太湖流域综合开发,减少由于沟通问题和地方利益导致的太湖环境进一步恶化,A对;上海都市圈城市较多,产业协同作用强,是否纳入常州、湖州两市对此影响不大,B错;湖州、常州两市城镇化水平不一定高于其他地区,加入两市对都市圈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影响小,D错;人口流动不受都市圈范围影响,C错。第3题,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有利于圈内各城市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促进本区域发展,D对;虹吸效应是指中心区域城市能够将周边城市的优势资源吸引过来,使自己的经济实力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使各城市形成一批自己的优势行业和产业,有利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不容易形成“虹吸效应”,A错;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共同发展,各地就业机会增加,并不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错;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有利于圈内各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并不是产业趋同发展,C错。]
4.C 5.B [第4题,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大,A错。断裂点距离占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娄底的断裂点距离占比在60%以上,长沙对娄底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大,B错。由表可知,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C对。材料只能反映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影响,无法反映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D错。第5题,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株洲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两城市的定位均是发展工业,但株洲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城市发展起步早,娄底城市发展起步晚,综合经济实力低,B对,A错。两城市的城市等级相同,C错。基础设施不是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D错。]
6.D 7.B [第6题,阶段Ⅰ城市圈刚刚形成,生产要素向核心圈层集中,城市圈内部差距开始扩大,A错误;阶段Ⅱ核心圈层集聚能力依然较强,同时开始对外围圈层产生辐射作用,辐射功能并未减弱,B错误;阶段Ⅲ核心圈层与外围圈层间形成良性互动,此时外围圈层也存在吸引力,核心圈层是发展极,吸引力最强,C错误;阶段Ⅳ外围圈层与次中心发展成熟,城市圈内部联系紧密,此时生产要素城际流动活跃,D正确。第7题,核心圈发展现代金融贸易业等高端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城市圈整体竞争力,①正确;根据材料“目前武汉城市圈正从阶段Ⅰ向阶段Ⅱ过渡”可知,当前核心圈层为发展主要增长极,②错误;加快建设特色化新城,只利于个别城市竞争力提高,③错误; 当前,核心圈层向区外疏散低端产业,促进核心圈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提升城市圈整体竞争力,④正确。故选B。]
8.B 9.D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地无法虹吸进入中心城市,A错误。中心城市溢出到周边城市的主要是资金,D错误。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不太可能溢出,C错误。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虹吸大量劳动力进入,B正确。第9题,图中相关效应实现的载体是中心城市虹吸周边城市劳动力、矿产资源等;中心城市溢出资金、优惠政策、产业转出、人才等,实现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依赖城市之间便利的交通,D正确。相同的文化、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只是城市之间联系的影响因素,而不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和溢出效应的载体,虹吸和溢出效应中要素流动的载体是经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来发生的,A、B、C错误。]
10.C 11.A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西安和成都的经济质量差距较小,资金流的差距约为0.7,人流的差距约为0.8,物流的差距约为0.1,所以差距最大的是人流,C正确。第11题,提升西安的城市行政等级,主要在政策方面上产生影响,不能扩大服务范围,A符合题意;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能够增强其辐射源强度,B不符合题意;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能够促进西安经济发展,C不符合题意;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打造西安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促进人流、物流等辐射流,完善辐射通道(交通通道),D不符合题意。]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优化供给侧效应,进而通过创新升级、结构优化、要素流动等来改善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优化需求侧效应,促进市场需求的扩大,即扩大市场范围,并可以推动劳动力等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使资源与市场相匹配;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改善公共品效应,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淘汰落后产能。第(2)题,安徽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对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限,而江苏、浙江离上海较近,受上海影响较大,此外长江三角洲各省级行政区中江苏最早出台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吸引上海产业转入,与上海信息交流密切,人口流动频繁,产业互动高效,与上海联系更紧密,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强。
答案:(1)可通过创新升级、结构优化、要素流动等来改善机制,优化供给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促进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使资源与市场匹配;会扩大市场范围;能改善投资环境,淘汰落后产能。
(2)地理位置不同:江苏、浙江离上海较近,受上海影响较大,而安徽离上海较远,受上海影响较小;政策支持力度不同:长江三角洲各省级行政区中江苏最早出台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吸引上海产业转入,与上海联系更紧密,所以受上海影响更大。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