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专题过关验收卷(含答案解析).专题六 人口与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6 专题过关验收卷(含答案解析).专题六 人口与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9:37

文档简介

专题过关验收卷(六)
1.C 2.D 3.A [第1题,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人口丰度高于1,说明该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全国人口密度,人口较为稠密;人口丰度低于1,说明该地区人口密度低于全国人口密度,人口较为稀疏。读图分析,中国边境内的人口丰度大部分都小于0.5,中国边境外的人口丰度多数大于0.5,所以边境外人口丰度整体高于边境内,A错误;西北边境内的中哈、中吉属于人口相对稀疏区,中塔属于人口密度均下区,B错误;东北边境内的中蒙、中俄、中朝人口丰度分别属于人口绝对稀疏区、人口相对稀疏区和人口密度均下区,C正确;从图中看西南边境地区,中越边境内、外,中不边境外等人口丰度均较大,属于人口密度均上区和人口密度均下区,D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中国西南边境内中越人口丰度高于中缅人口丰度,即中越边境地区人口密度高于中缅边境地区人口密度。与中缅边境相比,中越边境距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近,交通相对便利,人口流动及经济往来较频繁,所以人口丰度较高,D正确;两处边境均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小,A错误;两处边境均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形差异小,B错误;两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都较大,C错误。第3题,图中人口丰度增幅负值地区的数量多于正值地区的数量,所以中国边境人口丰度整体呈减少趋势,A正确;西北边境地区中,中哈、中塔、中吉境内增幅为正,境外增幅为负,呈内升外降趋势,B错误;西南边境中,除境内中不、境外中尼为负值外,其余基本均为正值,尤其是境内中印和境外中不人口丰度增幅接近20%,所以中国西南边境人口增加较明显,C错误;东北边境地区,内外增幅基本都为负值,人口丰度减少,D错误。]
4.A 5.C 6.C [第4题,由材料可知,印度劳务输出目的地主要为波斯湾地区。技术移民对象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印度的技术移民现目的地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技术移民和劳务输出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即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A。第5题,由材料可知,印度属于英联邦成员国,①正确;印度离英国较远,②错误;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工业化水平不高,而英国工业化起步早,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就业机会多,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第6题,人口迁出不一定改变迁出地的人口空间分布,A错误;劳务输出为普通劳动力,而技术移民人才流失多,B错误;劳务输出与技术移民都是以青壮年迁出为主,会加剧迁出地(印度)的人口老龄化,C正确;迁出了大量劳动力,不利于印度的产业升级,D错误。]
7.C 8.D 9.A  [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新疆县域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先急剧升高后缓慢升高,曲线倾斜程度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相对集中,城市空间分布较分散,②④正确,①③错误。C正确。第8题,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深入,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人口密度高,D正确;天山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活动,A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适宜人类活动,B错误;阿尔泰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活动,C错误。第9题,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容量扩大,A正确;工业化发展、人口数量增多,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B错误;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就业机会增多,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C错误;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D错误。]
10.A 11.C [第10题,读图分析,1999~2021年江西篁岭村居住区面积扩大,原有生产区或自然区域演变为服务区及体验区,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空间结构日趋复杂,功能区逐渐分化,这些变化均与乡村游客增多、旅游市场扩大密切相关,故A正确。第11题,图中服务区属于乡村内部旅游设施,其等级没有变化,A错误;因旅游景观开发与旅游设施建设,生产区用地被占用,其面积减少,B错误;内部景区之间的道路、索道建设增强了各景观区通达度,C正确;居住区围绕古村落布局的特点未发生变化,D错误。]
12.A 13.B [第12题,出租车短距离出行主要指3千米以内的距离,而出租车载客地多在人口密集区域,选项中的四个区域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中心商务区,且中心商务区人口流动量最大,所以出租车短距离出行的上下车热点最可能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商务区,A正确。第13题,条带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而据图示信息可知在不同的距离下出租车向北、向东、向南出行量很大,向西出行量也相对较大,而条带式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沿两个方向延伸,不会出现该城市出行方向状况,A错误;出租车向北、向南、向东、向西出行量都较大,说明市中心附近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由市中心向周边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减少,符合圈层式城市空间形态特征,B正确;网格式与组团式对应的城市中心相对不明显,会造成各个方向上的出行流量相对均衡的情况,不会出现该城市出行方向状况,C、D错误。]
14.C 15.A [第14题,a位于北京市中心,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C正确;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均不会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A、B、D错误。第15题,相比c区域,d区域是新城综合就业区,人口密集,A正确;d区域靠近远郊区,交通通达度较差,高等院校分布较少,土地利用类型为非农用地,B、C、D错误。]
16.B 17.A 18.C [第16题,城市热岛强度受人为热源排放、湿度等因素影响。图中西南地区由于纬度低,全年气候较为温暖,冬季取暖需求较小,人为热源排放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且空气湿度大,所以热岛强度较小且季节差异小,东南地区与之类似,故③代表东南地区;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因制冷而放热较多,冬季寒冷,因取暖而放热较多,且全年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热岛强度大且季节变化小,①代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较凉爽,冬季取暖,人为热源排放多,热岛强度冬季高于夏季,②代表东北地区。故选B。第17题,与9月相比,西北地区6月热岛强度较大,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较大,污染物扩散范围较大;污染物浓度受污染物排放量和扩散条件的综合影响,故无法比较污染物浓度。故选A。第18题,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应将绿地公园、低密度住宅区布局在主导风的上风向地带,工业区布局在下风向地带。故选C。]
19.C 20.A [第19题,与乙片区相比,甲片区街巷空间规整程度高,且有祠堂分布。该村宗族文化繁盛,受礼教信俗影响,祠堂对村落街巷空间规整程度的影响十分明显,C正确。第20题,该村地处我国东南滨海平原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夏秋季多受台风、暴雨影响,加之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为防止夯土墙长期浸水后软化坍塌,需要在洪水位以下部分使用花岗岩(耐水材料)垫底,A正确。]
21.解析:第(1)题,图示大伦敦城市空间结构为典型的圈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伦敦中心所在的中央活动区不断向外拓展,依次为内伦敦、外伦敦。第(2)题,中央活动区地处城市中心,地租高、交通通达度高、人口密集,应主要发展服务业。市场、交通、劳动力、产业集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第(3)题,由图可知,机遇区分布于复兴区附近或者被复兴区包围。机遇区规划为城市增长区,是重要的住房资源储蓄层,通过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或者新住房,发展条件较好,吸引人口聚集,未来发展成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聚落;复兴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机遇区的发展带动下,促进其开发,从而消除机遇区和集约区的隔离,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大伦敦全域协调发展。
答案:(1)大伦敦城市空间结构为圈层空间结构;由伦敦中心所在的中央活动区向外依次为内伦敦、外伦敦。
(2)功能定位: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和国内会展中心、全球商贸中心。
理由:中央活动区以原伦敦金融城为基础而扩展,银行业、保险业、律师业、财会业等服务业集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央活动区以完善的交通通信设施,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功能,对会展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发展成为世界会展中心;伦敦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高消费人口集中,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多,促进商业发展,使伦敦中央活动区成为全球商贸中心。
(3)空间关系:机遇区分布于复兴区附近或被复兴区包围。
优势:机遇区是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通过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或者新的住房,吸引人口集聚,发展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聚落;机遇区的发展势必促进附近或周边复兴区的开发,消除机遇区和集约区间的隔离,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大伦敦全域协调发展。
2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等高线密集,多山地丘陵,而该地的土楼主要沿河谷地带布局。该地为山地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河谷地区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便于基础设施的修建,适宜修建土楼;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便于挖井取水,能够自备水井而不虞缺水,能够长期御敌自保;河谷地区分布有梯田和耕地,便于居民进行农业生产。第(2)题,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国家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高大坚实,可以聚众、囤粮,有自备水井而不虞缺水,能够长期御敌自保,有很强的安全防卫功能且能防风抗震;土楼以土、木、石、竹等为主要建筑材料夯筑而成,便于就地取材,廉价实惠;土楼体积庞大,适宜大家族聚居,有利于提升同宗血缘凝聚力,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圆形或方形的墙体,外墙厚、窗户小、石脚地基,具有冬暖夏凉、湿度宜人的特色;圆形土楼更兼顾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第(3)题,由材料可知,福建土楼内部多为通廊式,即各家可通过公共走廊连为一体,而潮汕土楼多为单元式,即指各家之间完全隔断,互不相通,使住户之间有更多的独立性和私密性;潮汕土楼的单元式布局既重视了宗族,实现聚族而居,同时又强调了潮汕人的家庭意识。第(4)题,目前,该县除小部分土楼被列为文化遗产而被保护起来外,它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沉寂山间,而土楼外面次第冒出的新居越来越多,土楼渐渐人去楼空,甚至“土崩瓦解”。面对即将“土崩瓦解”的土楼,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旅游文化活动,加强土楼作为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土楼是中国民居的杰出瑰宝,可以对土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企业+农户”模式,农民可以从土楼的开发利用中获益;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可以挖掘土楼“同宗血缘凝聚力”的内涵,鼓励宗室成员共同保护;作为文化遗产,挖掘土楼的文化与艺术特性,可以将其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娱乐场所等。
答案:(1)分布特点:土楼主要沿河谷地带布局。
成因: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谷地区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便于建楼;河谷地区地势低便于挖井取水;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便于居民进行农业生产。
(2)优点:高大坚实的土楼有很强的安全防卫功能且能防风抗震;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廉价实惠;体积庞大,住户众多,利于提升同宗血缘凝聚力;厚实的墙体让土楼内部冬暖夏凉、湿度宜人;圆形土楼更兼顾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
(3)用单元式分隔,使住户之间有更多的独立性和私密性;潮汕人既重视宗族,同时又有强烈家庭意识。
(4)举办旅游文化活动,展示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保护性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企业+农户”模式,农民可以从土楼的开发利用中获益;挖掘土楼“同宗血缘凝聚力”的内涵,鼓励宗室成员共同保护;挖掘文化与艺术特性,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娱乐场所等。
2 / 5(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5·临沂一模)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期(  )
[A]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高于边境外地区
[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值区
[C]东北边境内属于人口稀疏区和密度均值区
[D]西南边境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
2.中国西南边境内中越与中缅人口丰度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文化 [D]经济
3.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丰度(  )
[A]整体呈减少趋势 [B]西北边境内降外升
[C]西南边境减少较明显 [D]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2025·梅州期末)印度属于英联邦成员国,劳务输出和技术移民成为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早期技术移民首选地是英国,后变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是主要迁入地;劳务输出主要目的地是波斯湾地区。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印度技术移民和劳务输出的共同因素是(  )
[A]经济 [B]文化
[C]历史 [D]自然
5.印度早期技术移民首选地是英国的主要原因有(  )
①同属英联邦关系 ②两国距离相近 ③印度科技水平高 ④英国就业机会多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印度劳务输出与技术移民对印度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改变人口空间分布 [B]造成人才流失
[C]加剧人口老龄化 [D]促进产业升级
(2025·长沙雅礼中学一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2019年新疆城镇化率为51.87%,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区域地理环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1个县域城市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即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对应的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  )
①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均匀 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③城市空间分布集中 ④城市空间分布较分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天山山地 [B]塔里木盆地
[C]阿尔泰山 [D]准噶尔盆地
9.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  )
[A]城镇人口容量扩大 [B]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C]农村人口大量剩余 [D]城市竞争力明显减弱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下图为江西篁岭村1999~2021年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景观
[C]交通 [D]政策
11.关于篁岭村乡村旅游聚落各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务区等级不断提高 [B]生产区用地规模扩大
[C]各景观区通达度增强 [D]居住区向新村外搬迁
(2025·汕头期末)某研究运用出租车车载定位的轨迹大数据,揭示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该研究将居民出行距离划分为短距离(0~3千米)、中距离(3~9千米)和长距离(大于9千米)三种。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出行流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下图示意中国北方某大城市不同长度出行组的出行方向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出租车短距离出行的上下车热点集中在该城市(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风景区 [D]文教区
13.该城市空间形态可能为(  )
[A]条带式 [B]圈层式
[C]网格式 [D]组团式
(2025·沈阳三模)随着大都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都市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了通勤问题。研究表明,城市中不同就业类型区通勤的主要来源地并不相同。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就业类型区的职工通勤来源模式。据此完成14~15 题。
14.a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城市功能拓展区 [B]城市发展新区 
[C]首都功能核心区 [D]生态涵养发展区
15.相比c区域,d区域(  )
[A]人口密度更大 [B]交通线路更密 
[C]高等院校更多 [D]农业用地更广
(2025·九江二模)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其受人为热源排放、湿度等因素影响。右图示意2007~2017年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夜间地表热岛强度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东南地区、东北地区
17.若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仅考虑热岛强度的影响,则可推断相比于9月份,6月份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夜间的大气污染物(  )
[A]影响范围大 [B]影响范围小
[C]浓度高 [D]浓度低
18.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下四种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漳州三模)Y村位于我国东南滨海平原地区,村落历史悠久、宗族文化繁盛,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下图示意Y村部分聚落空间结构与建筑细节。据此完成19~20题。
19.导致甲、乙片区街巷空间规整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用地分类
[C]礼教信俗 [D]地价高低
20.该村建筑常选用花岗岩垫底(墙裙),上砌夯土墙的方式是因为(  )
[A]多暴雨洪涝,防止墙面浸水坍塌
[B]多地震,加强墙体的稳固性
[C]多样化结构,体现悠久文化历史
[D]多归侨,吸纳外来建筑样式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5·辽宁名校联盟高考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英国首都伦敦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保险、期货和航运中心。为了伦敦的可持续发展,英国政府多次修改《伦敦规划: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使其成为大伦敦地区建设发展最重要的指导文件。该《规划》将伦敦全域划分为外伦敦、内伦敦和中央活动区,中央活动区是原伦敦金融城基础上的扩展。在战略层面上,伦敦全域分为机遇区、集约区和复兴区。机遇区规划为城市增长区,是重要的住房资源储蓄层,通过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或者新住房;集约区是具有良好的或者将具有良好交通可达性的建成区;复兴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下图示意大伦敦中央活动区、内伦敦、外伦敦、机遇区、集约区和复兴区分布。
(1)简述大伦敦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4分)
(2)中央活动区是伦敦城市核心职能的承载地,推测大伦敦中央活动区功能定位,并说明理由。(6分)
(3)指出大伦敦机遇区与复兴区的空间关系,并分析这一空间关系对大伦敦持续发展的优势。(8分)
22.(2025·潮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是我国民居的杰出瑰宝。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国家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聚众、囤粮,有自备水井而不虞缺水,能够长期御敌自保。土楼适应大家族聚居,并且以土、木、石、竹等为主要建筑材料夯筑而成。据载潮汕某县有650多座土楼,但潮汕土楼的内部结构和福建土楼存在差异,福建土楼内部多为通廊式,即各家可通过公共走廊连为一体,而潮汕土楼多为单元式,即指各家之间完全隔断,互不相通。目前,该县除小部分土楼被列为文化遗产而被保护起来外,它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沉寂山间,而土楼外面次第冒出的新居越来越多,土楼渐渐人去楼空,甚至“土崩瓦解”。下图示意潮汕某地区土楼分布(等高线:m)及福建某圆形土楼内部结构。
(1)请分析该地区土楼分布的特点及成因。(4分)
(2)结合图文信息,分析该地建造土楼作为民居的优点。(6分)
(3)与福建土楼内部的通廊式布局相比,试分析潮汕土楼多为单元式布局的原因。(6分)
(4)面对即将“土崩瓦解”的土楼,请提出相应的挽救措施。(6分)
1 /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