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消息二则》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消息二则》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小滨搜集的一段胜利时刻的文字,她想和大家分享,请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 甲 (A.经营 B.驻守)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乙 (A.占据 B.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溃退( ) 荻港( ) cuī( )枯拉朽
(2)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甲( ) 乙( )
二、选择题
2.下列各组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荻港(dí)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业己
B.芜湖(wú) 歼灭(qiān) 摧枯拉朽(xiǔ) 顽强
C.督战(dū) 溃退(kuì) 负隅顽抗(yú) 防线
D.区域(yù) 泄气(xiè) 横冲直撞(hèng) 预定
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
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
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
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如今,_________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4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
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
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
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5.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三、综合性学习
6.2025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①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
战斗英雄:
②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
③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
(2)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3)围绕“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写一副对联,下面给出了上联,请补充下联。
上联:为人民解放流尽无数英雄血
下联:
四、语言表达
7.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字左右)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5月18日晚,伴随着悠扬而熟悉的旋律,省委党校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党课——经典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专场在该校1号报告厅上演,近千名师生现场观看。
跌宕的剧情、逼真的情景、声情并茂的演唱……舞台上,艺术家们用精湛的表演,再现了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革命故事,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群像。现场掌声阵阵,《洪湖水》那动听亲切的旋律,更是引得观众们情不自禁地跟唱。
五、现代文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 句(只填序号),导语部分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写出一个即可)。
9.“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比较阅读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甲)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⑤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⑥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③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0.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两篇短文属于新闻中的 ; (乙)文中表明新闻背景的句子是 句(只填句子序号)。(甲)文的结语是第 句。(只填句子序号)(乙)文的导语是 句(只填句子序号)。
11.两则短文正文前面的“【】”符号中黑体字部分在文章的结构中属于什么?有何作用?
12.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
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
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
⑤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825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⑦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有删改)
(1)为这一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
(2)“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
(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4)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不惧强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假如你在现场凭吊,请你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C D A D
1.(1) kuì dí 摧
(2) A B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溃退(kuì tuì):(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荻港(dí gǎng):地名;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甲:“经营”意思是筹划、组织并管理,“驻守”意思是驻扎防守,此处形容国民党反动派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御准备工作,应该用“经营”;
故选A。
乙:“占据”意思是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占领”意思是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此处指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后,对长江南岸的相关区域进行了有效控制,应该用“占领”;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业己——业已;
B.歼灭(qiān)——jiān;
D.横冲直撞(hèng)——héng;
故选C。
3.D
【详解】D.“高屋建瓴”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为“倾倒”之意;
故选D。
4.A
【详解】①句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这一背景,并点明“道阻且长”的困境,为首句;③句紧承①句,详细描述了当前“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形势,进一步强调了复兴之路的艰难,为第二句;②句提出具体建议,指出应该依靠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来克服这些困难,为第三句;④句具体描述了应如何实施这一建议,为末句。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D.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而不是“标题、主体、结语”;
故选D。
6.(1) (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全体人员不怕牺牲,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3)因家国新生铭记千秋烈士功
【详解】(1)本题考查情景对话。
①结合“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可知,战斗英雄的回答应体现东路军在渡江战役的艰难性和战士们的英勇。
示例:虽然敌人火力凶猛,但我们东路军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在炮火中强渡长江,最终成功突破敌军防线。
②结合“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可知,需展现战斗场面的激烈和渡江的壮烈场景。
示例:江面上炮火连天,我们的木船在弹雨中前进。许多战友中弹落水,但活着的同志仍然高喊着口号向前冲,最终把红旗插上了对岸。
③结合“心里最想说的话”可知,应表达对战友的怀念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示例:我最想对牺牲的战友们说: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想说的话应结合“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需结合历史背景,如渡江战役的艰苦与意义,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与感恩、对和平的珍惜,表示要传承英雄精神等。语言要简洁有力,情感真挚。
示例:听了您的讲述,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您和战友们的英勇牺牲,才换来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一定会铭记历史,传承您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要求: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不出现相同的字。
内容上,上联“为人民解放流尽无数英雄血”歌颂英雄为解放事业流血牺牲,需呼应“渡江战役”和“致敬英雄”的主题,可侧重胜利成果或精神传承。结构上,上联“为人民解放流尽无数英雄血”结构为“介宾短语(为人民解放)+动词(流尽)+偏正短语(无数英雄血)”,下联要与此相对,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符合仄起平收的规则。
示例:给华夏腾飞(介宾短语)铸就(动词)万代和平基(偏正短语,“基”为平声)。
7.【示例】特色党课——经典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近日上演(或:经典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在省委党校上演)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本题可依据这则新闻的导语内容“5月18日晚,伴随着悠扬而熟悉的旋律,省委党校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党课——经典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专场在该校1号报告厅上演,近千名师生现场观看”,运用“对象十事件”的方法概括为:经典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在省委党校上演。
8.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 ② ③ 冲破敌阵或横渡长江 9.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议,敌军厌战。
【导语】这篇新闻以简洁有力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壮阔场景。电头规范,导语开门见山,主体层次分明,通过具体数据(如“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和战况描写展现我军势如破竹之势。文中“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等词语极具表现力,既客观报道战况,又暗含对解放军英勇作战的赞颂。对比手法(如敌军“纷纷溃退”与我军“所向披靡”)强化了叙事张力,是一篇兼具新闻价值与文学色彩的经典战地报道。
8.本题考查消息的相关知识。新闻,又称消息,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电头是说明消息来源的短语。一般用来说明新闻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如“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电头不是消息的组成部分,它是刊发时编辑所加,一般在导语的前面。据此可知,本则新闻的点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据此可判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开头两句(①至②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从第③句“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至 句“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等词描写的是辉煌的战果,能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可知,“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议,敌军厌战。
10. 消息 ⑥⑦ ⑥ ① 11.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新闻(消息)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这两则短文分别是用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作者通过简明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述了渡江战役的大规模和迅速的胜利。甲文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紧张的战斗过程和人民解放军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乙文则通过更为详细的层次化描写,报道了不同方向的部队作战进展及过程中的困难,同时分析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这些细节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及国民党政权的脆弱。
10.本题考查新闻常识积累。
①空,广义新闻是指一切与新闻传播过程有关的活动和现象,包括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消息报道、评论、特写等。狭义的新闻。狭义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媒发布的时事报道,通常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等特征。也就是说,新闻包括消息。消息在结构上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尾五个部分。依据“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可知,这属于消息的电头部分。所以,这两篇文章属于消息这种文体。
②空,依据(乙)文中的⑥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句“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可知,⑥句和⑦句提供了战斗背景信息,说明敌方士气低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政治上的重大影响,即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署和平协议,导致其士兵对战争的厌倦和希望和平的心理。这样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理解战斗中出现的敌方溃退的原因,揭示了这场战斗胜利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问题,而且涉及更广泛的政治和心理因素。所以,⑥⑦这两句是新闻的背景。
③空,结语是新闻或者消息中总结、收尾的部分。依据⑥句“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可知,这一句强调了解放军英勇战斗和执行命令的坚定信念,具有总结全文、提升主题的作用。故选⑥。
④空,导语通常是新闻文章的开头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核心的信息。依据乙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中第①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可知,这句话简洁有力地概括了最重要的事实,这句话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从九江到江阴的一千余华里长线上实施了大规模渡江作战行动,突破了敌方阵地。它概括了军事行动的规模、范围和成就,传达了事件的核心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成功横渡长江这一事实,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故选①。
11.本题考查分析点头及其作用。
依据(甲)文“【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和(乙)文“【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可知,这两句属于新闻的电头部分。新闻的电头部分通常用于交代新闻报道的时间、地点及来源,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和“【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明确标示出新闻的出处和通讯时刻,向读者传达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使新闻报道更具可信度和时效性。
12.(1)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2)是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报道信息,也能进一步印证消息的真实性。
(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交代消息的背景,让读者了解烈士壮烈牺牲的原因和意义,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增加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题,也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
(4)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发扬你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标题。
解答抓住导语部分,即消息的第①段,然后提取新闻要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事件),“17日上午”(时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地点),“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结果),然后依据答题思路概括,再根据字数压缩即可。
(2)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属于消息的电头,在消息中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解答时,要根据电头的组成,并结合消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分析作用,此处能够让读者把握住真实信息。
(3)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组成。
⑤⑥段追忆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因而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消息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和环境条件。消息中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烘托、突出主题。解答时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
要求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解答要针对志愿军烈士,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表明对自己的影响即可。注意要落实表现“敬意”的要求。
示例:尊敬的志愿军英雄们,你们是祖国的瑰宝,你们是最值得敬仰的人!请你们相信,我们会继承你们的精神,勤奋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努力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