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内精彩语段和拓展阅读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课内精彩语段和拓展阅读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课内精彩语段和拓展阅读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②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松鼠( )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 )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③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2.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3.第2自然段写了动植物在准备过冬。准备过冬的动物有 和 ,准备过冬的植物有 、 和 。
4.谈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②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5.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 )的水塘 ( )的小雨靴
( )的地毯 ( )的叶子 ( )的小鸟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水泥道像 ,梧桐树的落叶像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 。
7.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写出了 。
8.第2自然段句①中加点的“熨帖”的意思是 ,因为这句话形容法国梧桐树的落叶紧密地、平整地贴合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用“ ”(填序号)的方法来理解“熨帖”的意思。句②中加点的“凌乱”一词,我们可以用“ ”(填序号)的方法来理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树叶落到地上的样子是 ,所以“凌 乱”的意思是
A.联系生活经验解词 B.联系上下文理解
9.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课内阅读我最棒,注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lǎ cì)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 )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jiào jué)。松柏(bǎi bá)( )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shǎng shang),杨树、柳树的叶子( )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0.选出文中加点字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画“ ”。
11.按照原文在“( )”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12.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小喇叭 ( )的衣裳 ( )地睡觉
13.照样子,写词语。
舒舒服服(AABB 式)
油亮亮(ABB式)
14.这段文字写了两种动物 、 和三种植物 、 、 准备过冬。
15.想一想,除了文中提到的动植物,还有哪些动植物怎样准备过冬呢?列举两例。
课内阅读。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6.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请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谷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1)在每一片叶子里( )
(2)在每一朵小花上( )
(3)在每一滴汗水里( )
(4)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里来,上哪去。
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二、课外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
秋 风
佚名
①秋天的风是个勤劳的小姑娘。她将松软的白云做成手帕,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明净的天空一下子显得又高又远。鸟儿们的欢叫藏不佳,追着、闹着、笑着把清脆的歌声酒向广阔的天空。
②秋天的风是个淘气的小男孩,他最喜欢在林间奔跑。从树木的枝叶间跑过时,他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在密密实实的绿叶下面,藏着一只只青涩的小脸庞,有的紧紧挤在一起,像一串串风铃在树上叮当作响。哈!淘气的秋风为这个发现激动不已,他将叶子掀开,大声呼唤太阳。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走过来,爱怜地抚摸这些小脸庞,小果实们一个个羞红了脸。
③调皮的秋风想到一个好点子,他三下两下爬上树梢,将叶子的衣裳涂染。满树的叶子被他信手一涂,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栖息在枝头。好看!好看!秋风拍着手欢呼起来,树上的蝴蝶受了惊吓,一只只轻飘飘地飞离了枝干,有的和小草拥抱,有的嬉戏着随流水越走越远了。
④没有了树叶的遮掩,果实们一个个涨红了脸,羞答答地挂在枝头,看大人小孩投以惊喜的眼光,任凭秋风把甜蜜的芬芳洒满大地,招引馋嘴的鸟儿。
⑤秋风快乐地奔跑着!奔跑着!
18.形成解释。
理解词语。
(1)她将松软的白云做成手帕,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由“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可以推测出“一尘不染”指 。
(2)满树的叶子被他信手一涂,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栖息在枝头。
看到“五彩斑斓”一词,我猜测 、 可能是它的近义词。再结合上文“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可以确认“五彩斑斓”的意思是 。
19.形成解释。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青涩的小脸庞”和“树上的蝴蝶”分别指的是什么?
“青涩的小脸庞”指的是 ,“树上的蝴蝶”指的是 。
20.整体感知。
本文将秋风带来的变化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描绘。将每段内容和秋天的特点连一连。
第①段 秋叶飘落
第②段 天高云淡
第③段 果实成熟
第④段 果实累累
21.评价鉴赏。
照样子,从文中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再做出赏析。
例:满树的叶子被他信手一涂,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栖息在枝头。
赏析:这句话描述的内容是秋天,树叶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红色。我喜欢文章中的叙述方式,多富有诗意啊!
赏析:
22.创意运用。
秋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呢?先结合本文内容补充完整,再照样子写一写。
秋天的风是个 。她 。
仿写:秋天的风是个 。他(她) 。
阅读。
秋天的香山公园
①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②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枝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③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在大片大片的鲜红中夹杂着深黄色、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在向游人频频招手。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④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⑤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一串红连成片,鸡冠顶起了花冠。那品种繁多的菊花,伸开了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不管是什么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⑥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
23.查字典。
“爽”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④违背。“秋高气爽”中“爽”应取第 种解释。
24.用“ ”分别画出能概括第3、4、5自然段意思的中心句。
25.读第3自然段,作者是从 三方面描写红叶的。
26.第5自然段,写了 三种花,是从 三方面介绍的。
27.这篇短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8.用“﹏﹏﹏”画出首尾照应的句子。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美丽的秋天
①有人喜欢“______”的春天,有人喜欢“______”的夏天,有人喜欢“______”的冬天,但我更喜欢“______”的秋天。
②在我眼中,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绚丽的画……
③如果说春风像慈母,那么秋风就像一位和蔼的父亲,时不时用那双略显粗糙的大手轻轻拍打我的脸庞,带给人多么亲切的感觉!在秋风的吹拂下,湖水犹如淡蓝色的绸缎,泛着粼粼波光;树叶也沙沙作响,仿佛在弹奏着动听的小曲儿……
④碧绿的树叶渐渐换上火红的衣裳,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在空中绕几个圈儿缓缓落地,好像在跳优雅的华尔兹呢!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道上散步,脚下软绵绵的,边走边欣赏着一派辉煌的秋天景象,好不惬意啊!
⑤秋天更是个丰收的季节。你瞧,金黄的稻穗一浪接着一浪,在灿烂的阳光下光彩夺目。扑面而来的阵阵浓郁的稻香,令人垂涎欲滴。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如雨的汗水划过他们的脸庞,滴入土壤,仿佛又种下希望的种子……
⑥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透着爽朗清新;秋天是一幅绚丽的画,五彩缤纷,引人入胜。当枫叶变红的一刹那,当菊花盛开的那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秋姑娘来问候你啦!
29.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 )的小曲儿  ( )的稻香
( )的笑容  ( )的诗歌
30.把下面的诗句填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1.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读到“绸缎”时,我发现它们的偏旁都是 ,所以猜测这个词语可能和 有关;读到“垂涎欲滴”时,我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闻到香甜的味道,会忍不住 ,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32.请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一个比喻句。
比喻句:
33.【对比阅读】
[例句1]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例句2] 碧绿的树叶渐渐换上火红的衣裳,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在空中绕几个圈儿缓缓落地,好像在跳优雅的华尔兹呢!
①例句1采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法国梧桐树落叶的 美和形状美,写出了落叶的静态美。
②例句2采用 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写它换上 的衣裳,伴随着秋风 ,既写出了它的颜色美,也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③两个例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落叶的美丽,都表达了作者 之情。
34.读短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秋姑娘还会通过哪些方式问候我们,写一写。(至少两种)
35.《美丽的秋天》从 和蔼、 美丽和稻子 三个方面展现了秋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 之情。
课外类文阅读。
秋天来了,我来到乡下。啊!多美的景色。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抬头望着那又高又蓝的天空,一队南飞的大雁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我走到稻田边,黄灿灿的稻子像金黄色的地毯铺满稻田。
一阵秋风吹过,小树轻轻地摇晃着,向我点头微笑。举目远望__啊__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__那洁白的雪铺满了小山坡__可秋天怎么会下雪呢__走近一看__原来是雪白的棉花__
西边的果树林里长满了好吃的果子。有红彤彤的海棠果、黄澄(dèng)澄的梨子,还有香喷喷的苹果……一闻到果子的香味,保准你会馋得直流口水。
啊!金色的秋天是甜蜜蜜的。
36.在第二自然段的“__”中加上标点符号。
37.第一自然段写 到的景物有 、 、 、 等。
38.作者把棉花比喻成雪,表现了棉花 的特点。
39.如果让你在最后一自然段前再写一小段话,你会写什么呢 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
1.找 挖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3. 小松鼠 小青蛙 松柏 杨树 柳树 4.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季节。
【解析】1.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出自课文《秋天的雨》,原句为: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因此填:找、挖。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内容,可知描写了秋天的果香味,因此本段是围绕“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这句话写的。
3.本题考查找关键信息。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可知准备过冬的动物有:小松鼠、小青蛙;
结合文章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可知准备过冬的植物有:松柏、杨树、柳树。
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理解。
秋天到了,粮食丰收了,果子也成熟了,所以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秋天的田野色彩缤纷,小朋友们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们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味;动植物们在忙着准备过冬,小朋友们可以和它们进行入冬前的游戏;小朋友们在秋天收获种种欢乐,所以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5. 清亮亮 棕红色 闪闪发光 金黄 快乐 6. 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7. 比喻 水泥道 彩色的地毯 落叶 金色的小巴掌 秋日水泥道的绚丽色彩与盎然生机 8. 紧密、平整地贴合 B A 树叶落到地上的样子是杂乱无章的 指不整齐、杂乱。 9.秋天。果园里苹果红得像灯笼,稻田像金色的海洋,桂花开满枝头散发清香。
【导语】文章以秋日水泥道为场景,借“彩色地毯”“金色小巴掌”等比喻,将落叶、雨靴等寻常景物转化为诗意画面。语言细腻灵动,“熨帖”“凌乱”等词精准描摹落叶状态,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于细微处展现秋景的绚烂与生机,充满童真与诗意。
5.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
水塘:指面积较小、积水较浅的天然或人工水池。可搭配形容词:清澈、平静等。
小雨靴:指适合雨天穿着的防水靴子,多为矮筒设计,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可搭配形容词:棕红、亮闪闪等。
地毯:指铺陈于地面的织物,通常具有柔软质地和多样花纹,用于装饰或保暖。可搭配形容词:彩色、美丽等。
叶子:指植物的营养器官,由叶片、叶柄等构成,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各异。可搭配形容词:金色、平展等。
小鸟:指体型小巧的鸟类,具有羽毛、翅膀等特征,多能飞行且动作灵活。可搭配形容词:棕红色、欢快等。
6.本题考查的是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可知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
根据文章第②自然段“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可知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
根据文章第③自然段“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可知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7.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句子为文章第①自然段的“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本体“水泥道”的特征是“铺满落叶”且“雨后湿润反光”,喻体“彩色地毯”通过“印着落叶图案” 呼应落叶的金黄与排列,“闪闪发光”对应地面湿润的反光效果,二者在“铺设的延展性”与“视觉美感”上高度契合。
句子为文章第②自然段的“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本体“法国梧桐落叶”的特征是“金黄色”“掌状分裂的外形”,喻体“金色小巴掌”用“金色” 点明秋叶色彩,“小巴掌”精准匹配叶片的掌状轮廓(法国梧桐叶通常有3—5个裂片,形似巴掌)。
“熨帖地、平展地粘”描写落叶与地面的贴合状态,仿佛巴掌轻按在地面,既突出落叶的平整无褶皱,又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赋予画面童趣,与后文“排列不规则却增添美感”形成呼应。
两处比喻均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地毯、巴掌)作比,将自然景物转化为具象可感的画面:水泥道的 “美”通过“地毯”的华丽质感得以强化,落叶的“可爱”通过“小巴掌”的拟人化联想得以凸显;二者共同营造出秋天特有的绚烂与生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喜爱之情,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水泥道在秋雨中的独特魅力。
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把法国梧桐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写出了秋天水泥道的绚丽色彩与生机趣味。
8.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意思及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文章第②自然段句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句中“熨帖”与“平展地”并列,共同修饰落叶“粘”在地面的状态。通过上下文“平展”(平整舒展)可推断,“熨帖”强调落叶与地面贴合的紧密性,没有褶皱或翘起,如同用熨斗熨烫过般服帖。
这种理解依赖于对前后文描述的关联 ——“平展”解释了“熨帖”的形态,“粘”字则说明落叶因地面湿润而紧贴的原因,因此属于“联系上下文理解”。
故选B。
文章第②自然段句②“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句中“凌乱”与“并不规则”构成递进关系,“甚至”一词表明“凌乱”是比“不规则”更强烈的状态。从生活经验来看,树叶飘落时通常会随风散落,不会整齐排列,例如秋天的梧桐叶常杂乱地铺在地面,这与“排列不规则”的描述一致。
理解“凌乱”时,无需依赖文中其他词句,只需调动日常对“落叶散落”的观察即可,因此属于“联系生活经验解词”
故选A。
故“凌乱”在此处具体指落叶的排列没有规律、杂乱无序,与后文“增添美”形成反差,突出自然随意的美感。
9.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第②自然段提到“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金色的小巴掌”,梧桐树叶在秋季会变黄并飘落,且 “金色”是秋叶的典型颜色;此外,“水泥道像铺上了彩色的地毯”“落叶图案”等描述,进一步印证了落叶满地,是秋天的特征。
秋季的美景,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田野里稻子金黄,果园中柿子像红灯笼挂枝头。枫叶红似火,银杏叶如金黄小扇子飘落。
10.lǎ jiào bǎi shang 11.挖 穿 飘 12. 金色 厚厚/油亮亮 舒舒服服 13. 开开心心、明明白白、快快乐乐 红彤彤、绿油油、胖乎乎 14. 小松鼠 小青蛙 松柏 杨树 柳树 15.蛇会钻进洞穴,集体冬眠;喜鹊会衔来树枝,加固巢穴。
【导语】这篇短文以拟人化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秋雨”这一意象串联起动植物准备过冬的生动画面。文章语言简洁明快,运用了“金色的小喇叭”“油亮亮的衣裳”等富有童趣的比喻,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结构上采用总分式,先总写秋雨报信,再分述不同动植物的过冬准备。修辞手法上使用了拟人、比喻等,增强了文本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整体营造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秋日童话世界,既传授了自然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0.本题考查多音字。
喇:读lǎ,释义:1、见“喇叭”。①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张开,可以扩大声音。②有扩音作用的、喇叭筒状的东西。2、(Lǎ)姓。3、见“喇嘛”。(藏)藏传佛教的僧侣,原为尊称,意思是“上人”。读lā,释义:1、见“呼喇”。同“呼啦”。①形容旗帜飘动等的声音。②形容物体突然倒塌或人群迅速聚散等声音。也作呼喇。也说呼啦啦。2、见“哇喇”。同“哇啦”。形容吵闹或快速说话的声音。
小喇叭(xiǎo lǎ ba):一种小型的管乐器 ,喇叭口较大,常能吹出响亮的声音。
觉:读jué,释义:1、(人或动物的器官)对刺激的感受和辨别。2、省悟;明白。3、睡醒。4、感觉出;感受到。5、姓。读jiào,释义:睡眠(从睡着到睡醒)。
睡大觉(shuì dà jiào):指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美美地、长时间地睡觉
柏:读bǎi,释义:1、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读bó,释义:1、柏林,德国首都。2、(Bó)姓。
松柏(sōng bǎi):松树和柏树的合称 ,这两种树都是常绿乔木,生命力顽强,常被用来象征坚韧、长寿等品质
裳:读cháng,释义:1、古代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代的裙子(男女都能穿)。2、(Cháng)姓。读shang,释义:见“衣裳”。衣服。
衣裳(yī shang):泛指衣服。
1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结合“小青蛙在加紧( )洞”可知,“挖”指用工具或爪子挖掘,符合青蛙用前肢刨土筑洞的行为,体现其为冬眠做准备的动作,故第一空填“挖”;结合“松柏( )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可知,“穿”字将松柏枝叶的生长形象化为“穿衣”,呼应“衣裳”的比喻,生动表现植物在秋天的变化,故第二空填“穿”;结合“杨树、柳树的叶子( )到树妈妈的脚下”可知,“飘”形容叶子轻盈落下的姿态,符合落叶随风舞动的自然现象,同时与“树妈妈的脚下”形成拟人化的场景,展现植物过冬的循环过程,故第三空填“飘”。
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可知,“金色”既符合秋天的季节特征,也与“小喇叭”形成视觉上的呼应,突出秋天到来的鲜明信号,故用“金色的”形容小喇叭;结合“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可知,“厚厚的”强调衣裳(枝叶)的茂密厚实,体现植物为过冬储存能量的状态;“油亮亮的”则形容松柏叶表面的光泽,突出其生命力旺盛;结合“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可知,“舒舒服服”叠词形式既符合儿童文学的语言风格,又形象地表现出小青蛙冬眠时安稳、惬意的状态,呼应“睡大觉”的场景。
13.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结合“舒舒服服”可知,是AABB式词语,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词语的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也相同。
示例: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等。
结合“油亮亮”可知,是ABB式词语,结构为第二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第一个字与之不同。
示例:金灿灿、白花花、黄澄澄等。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可知,是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在为过冬做准备的动物。
结合文章内容“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可知,表明松柏、杨树、柳树这三种植物在秋天的变化,是为过冬做准备的表现。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需要回忆自己所知的动植物过冬现象,从动物的行为变化(如迁徙、储存食物、冬眠等)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如落叶、分泌物质御寒等)方面去思考作答。
示例:大雁会在冬天来临前,成群结队往温暖的南方迁徙,以避开北方寒冷的气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16. C A D B 17.C
【解析】16.考查了想象能力。
结合内容理解。根据诗句的内容展开想象。①在每一片叶子里,想象的画面与“叶子”有关,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故选C。
②在每一朵小花上,想象要抓住“花”展开,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故选A。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抓住“汗水”展开想象,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故选D。
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抓住“绽开的谷粒”展开想象,“谷粒”代表着颗粒归仓的丰收,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故选B。
17.考查了诗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从“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可知,“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告诉我们秋非常短暂,因此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18. 非常清洁、干净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19. 树上未成熟的果实 树叶 20. 21. 调皮的秋风想到一个好点子,他三下两下爬上树梢,将叶子的衣裳涂染。 秋风也像小孩子一样调皮,还爬上了树把叶子涂染,这种描述方式把树叶变色的现象写得多有趣啊! 22. 勤劳的小姑娘 将松软的白云做成手帕,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大画家 这涂涂,那抹抹,把森林画成了幅五颜六色的风景画。
【分析】18.此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我们根据句子:”她将松软的白云做成手帕,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知,”一尘不染“也就是前面”干干净净“的意思。
我们根据句子“满树的叶子被他信手一涂,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栖息在枝头。”可知,由句子中的不同颜色可以体会到“五彩斑斓”的意思是指有很多种颜色,和“五颜六色”以及“五彩缤纷”含义相近。
19.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我们根据句子“秋天的风是个淘气的小男孩,他最喜欢在林间奔跑。从树木的枝叶间跑过时,他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在密密实实的绿叶下面,藏着一只只青涩的小脸庞,有的紧紧挤在一起,像一串串风铃在树上叮当作响。”以及联系上下文可知,“青涩的小脸庞”指的是树上未成熟的果实。再由句子:满树的叶子被他信手一涂,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栖息在枝头。好看!好看!秋风拍着手欢呼起来,树上的蝴蝶受了惊吓,一只只轻飘飘地飞离了枝干,有的和小草拥抱,有的嬉戏着随流水越走越远了。可知,“黄色的蝴蝶”指的是树叶。
20.此题考查我们对每段的内容的概括。我们根据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可知,“秋天的风是个勤劳的小姑娘。她将松软的白云做成手帕,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因此,第一段所写的是“天高云淡”,我们由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走过来,爱怜地抚摸这些小脸庞,小果实们一个个羞红了脸。”可知,第二段所描述的是:“果实成熟”,第三段我们由句子:“满树的叶子被他信手一涂,有的穿上黄裙子,有的穿上红裙子,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栖息在枝头。”可知,写的是秋天的落叶,因此可用“秋叶飘落”来概括,第四段“没有了树叶的遮掩,果实们一个个涨红了脸,羞答答地挂在枝头,看大人小孩投以惊喜的眼光”讲的是“果实累累”。
2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鉴赏,那么我们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鉴赏,如“调皮的秋风想到一个好点子,他三下两下爬上树梢,将叶子的衣裳涂染。”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风”描写成了一个调皮的孩子,这种描述方式显得很有趣。
22.此题考查的是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秋天的风是个勤劳的小姑娘。她将松软的白云做成手帕,把天空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同时我们还可以说:秋天的风是个大画家,这涂涂,那抹抹,把森林画成了幅五颜六色的风景画。
23. S shuang 大 8/八 ① 24.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 25.红叶的形状、远看红叶的样子、秋风吹过红叶的姿态 26. 一串红、鸡冠花、菊花 花的品种、花瓣的形态、花的香气 27.作者主要写了香山公园的红叶、流水、花坛里的花等景物,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香山公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8.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
【导语】这篇描写香山秋景的散文以红叶为核心意象,通过多感官描写构建出立体的秋日画卷。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以公园大门为观察点,依次展现山峦、红叶、溪流、花坛等景观,形成移步换景的审美效果。作者善用比喻(如彩蝶)、拟人(如花儿笑脸)等修辞,将静态景物动态化,特别是对红叶远近视角的切换描写尤为精彩。全文以视觉为主,辅以听觉(沙沙声)、嗅觉(清香),营造出“流连忘返”的意境,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礼赞和秋日生命力的歌颂。
23.本题考查查字典及字义。
“爽”读作shuǎng,部首“大”,笔顺为:,共11画。这个汉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大写字母“S”,再查音节“shuang”;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大”,再查除去部首外的“8”画。
爽: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④违背。
“秋高气爽”的意思是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爽:明朗,清亮。故选①。
24.本题考查找寻中心句。
第③自然段“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该句总领全段,后文围绕红叶展开描写,包括近观形状(长圆、扁圆等)、远观色彩(鲜红夹深黄)和动态美感(如彩蝶飞舞、枝叶沙沙作响)。因此可知,这个句子是这个文段的中心句。
第④自然段“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这个句子是全段的中心句。全段后文通过溪水流淌、阳光映照、小鱼嬉戏等细节,具体表现流水的“动人”之处,与中心句形成总分关系。
第⑤自然段“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这个句子是全段的中心句。后文列举一串红、鸡冠花、菊花等具体花卉,并描述其形态与香气,均围绕“争芳斗艳”这一特点展开。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③段“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可知,这些句子写出红叶的形状。
第③段“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在大片大片的鲜红中夹杂着深黄色、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可知,这些句子写出远看红叶的样子。
第③段“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在向游人频频招手。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可知,这些句子写出秋风吹过红叶的姿态。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⑤段“一串红连成片,鸡冠顶起了花冠。那品种繁多的菊花,伸开了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不管是什么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可知,写了一串红、鸡冠花、菊花这三种花。
从“品种繁多的菊花”、“花瓣卷曲或紧缩如彩球 ”、“淡淡的清香”可知,从花的品种、花瓣的形态、花的香气这三方面来介绍这三种花的。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分析主旨情感。
从第③自然段“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第④自然段“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第⑤自然段“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这些文段的中心句可知,作者主要写了香山公园的红叶、流水、花坛里的花等景物。结合第⑥段“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可知,表现作者对香山秋色的热爱与眷恋。全文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对秋天生命力的礼赞。
28.本题考查找寻关键句。
第①段“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与第⑥段“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可知,开头句强调香山公园“迎接游人”结尾句强调香山公园“使游人留恋”都围绕“公园与游人”的关系展开。开头点明公园“独特的美”,结尾用“美丽”与之呼应,也都突出公园的景色特点。因此可知,这两句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9. 动听 浓郁 孩童般 优美 30.B A D C 31. 纟 丝线、纺织、布匹 流口水 32.在秋风的吹拂下,湖水犹如淡蓝色的绸缎,泛着粼粼波光。 33. 比喻 法国梧桐树落叶 金色的小巴掌 颜色 拟人 树叶 火红 翩翩起舞 对落叶,对秋天的赞美 34.当果实飘香的那一时 当秋风拂过脸颊的那一瞬 35. 秋风 落叶 丰收 喜爱和赞美
【解析】2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需要我们再将文章梳理一遍,边读边找。
从句子“树叶也沙沙作响,仿佛在弹奏着动听的小曲儿……”中可找到:动听的小曲儿。
从句子“扑面而来的阵阵浓郁的稻香,令人垂涎欲滴。”中可找到:浓郁的稻香。
从句子“农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中可找到:孩童般的笑容。
从句子“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透着爽朗清新”中可找到:优美的诗歌。
3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分析。
根据语境及诗意,将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即可。
A.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意思是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诗中情景描写的是夏季。
B.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诗中情景描写的是春季。
C.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诗中情景描写的是秋季。
D.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诗中情景描写的是冬季。
3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绸缎”一词可运用“形旁表义”的方法来理解。“绸缎”的形旁是“纟”,由此可推断其和“丝线、纺织、布匹”有关。“垂涎欲滴”中的“涎”指口水,根据“在生活中闻到香甜的味道”的情境,可以知道词语的意思是: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
32.本题考查比喻句辨析。
比喻就是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说把一物的特点与其它物的特点联系起来,需要本体和喻体。根据比喻手法的特点,在文中找到即可,如:秋风就像一位和蔼的父亲,时不时用那双略显粗糙的大手轻轻拍打我的脸庞,带给人多么亲切的感觉!
3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理解分析。
例句1中“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落叶的形状特点。因为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是金色的,而且落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规则,看上去像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所以这句话写出了落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例句2中“碧绿的树叶渐渐换上火红的衣裳,伴随着秋风翩翩起舞”这里把树叶拟人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叶的颜色美和随风飘动的动态美。
两个句子一个写树叶的静态美,一个写句子的动态美,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落叶的喜爱、赞赏之情。
34.本题考查句子补充仿写。
细分析文中的两个分句“当枫叶变红的一刹那,当菊花盛开的那一刻”,“枫叶、菊花”都是秋天的景物。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写出秋天的一些事物的美,如:当稻穗低下头的一刹那,当石榴咧开嘴的一刻。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
这道题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主要内容进行填写。文章第1、2段是总写,3、4、5段分写秋天的美,第6段又是总写。第3段写和蔼的秋风;第4段写落叶的美;第5段写丰收的稻穗。从这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36., ! , 。 , 。 37. 黄叶 天空 大雁 稻田 38.洁白 39.示例: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飒飒的秋风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
【解析】3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逗号,即“,”。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
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文章内使用时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用在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子。”在有些时候,句号也可以用在语气舒缓的反问句的末尾。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②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问号“?”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
举目远望,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洁白的雪铺满了小山坡。可秋天怎么会下雪呢?走近一看,原来是雪白的棉花。
37.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描述的是秋天我在乡下看到的景色,它们分别是黄叶、天空、大雁、稻田。
故本题答案为:第一自然段写到的景物有黄叶、天空、大雁、稻田等。
3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短文可以得知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与棉花有关,故结合第二自然段中“那洁白的雪铺满了小山坡。可秋天怎么会下雪呢?走近一看,原来是雪白的棉花。”这几句话可以得知本题答案为:表现了棉花洁白的特点。
39.本题考查对短文写作方法的理解。
综合全文第一段写往南飞的大雁,金黄的稻田;第二段写雪白的棉花;第三段写成熟的果子。由此最后一段前可以加:远处,我闻到了阵阵香气,伴随着阵阵秋风,看,那一棵棵桂花树也随风飘动起来,撒下朵朵槐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