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平均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会使用停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
教学过程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钟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简单,木块、斜面和小车,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到铁片上时能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后半程、总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物理计算的步骤.
用实验法教学,观察实验仪器,看各部分的在实验中的作用,并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该物理量,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对应着哪步的测量结果. 要分小组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有发令成员,负责使小组各位准备完善后统一进行实验.有手持小车准备实验的成员,当听到发令后进行实验,有记录成员,当小车到达铁片时,听到撞击声就记录钟表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三个成员共同完成本实验.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只要能完成测量平均速度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要求学生会用钟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时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对于实验器材可以自行选择.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用停表计时,可以用教材中的表格,如果用钟表计时,应当将运动时间改为三个栏目“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再分别计算出运动时间.
???对于时间的测量,应当进行适当的练习,经过几次实验,时间就会测得准确些.
【教学过程分析】
??? 一.实验指导
??? 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
??? 二.表格设计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
t=?
v=
三.实验过程辅导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器材可以让学生说明,指出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测量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速度的公式 ,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钟表和刻度尺.
平均速度测量,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注意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时刻是结束或开始时刻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而运动时间是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的长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 .而 决定不能认为 ,可以让学生分析两个问题以加深理解:
1.某运动过程中,行驶的路程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是20m/s,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2.某运动过程中,前半段时间行驶的速度是10m/s,后半段时间行驶的速度20m/s,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作业: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课件41张PPT。测量平均速度2.会运用速度工实测物体的平均速度1.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3.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学习目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速度的单位,公式。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知识回顾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S1t2t1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金属挡板S2设计实验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小一点这样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实验器材见课本23页 实验步骤金属片s3s1s2S3= t1t2t3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S1-S2实验数据金属片进行实验金属片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上半段路程:0.3m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实验数据0.31.50.20.120.15分析与论证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v2C.8m/s D.都不对C随堂练习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D4.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243.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D5.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