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现象 章末综合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传播信息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出舱活动9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纪录。如图所示(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C.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D.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地球表面声音的传播速度慢
3.小华用金属管自制小乐器,如图。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的声音。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快”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
A.a B.c C.e D.g
4.下列现代技术中,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B超检查身体 B.超声波给金属探伤
C.次声波预报海啸 D.超声波清洗眼镜
5.如图所示,超声波探伤仪能够快速准确、无损伤地检测出工件内部的裂纹、气孔等缺陷,有着广泛应用。超声波探伤仪利用的是超声波的( )
A.响度大 B.速度大
C.穿透力强 D.能量高
6.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
A.此时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处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7.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防止声音震坏墙壁
B.减弱回声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8.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植物会发声,甚至在缺水或承受其他压力时发出更多声音,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这些植物发出声音的特性是( )
A.振幅大、频率低 B.振幅小、频率低
C.振幅小、频率高 D.振幅大、频率高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音调
B.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人耳可以听到响度足够大的次声波
10.如图所示,在 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 D 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 的音调最高
C.用嘴依次吹瓶口,A 的音调最高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声音的音调不同
二、填空题
11.一只蛙在水里发出“呱呱”的叫声,图甲是没有叫的时候的情景,图乙是发出叫声后的情景,由此两个情景说明 ,你判断的依据是 。
12.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的声音传播介质是 ,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传播介质是 。(以上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13.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亦称“角”,在战争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号角发声是由于 (选填“空气”或“兽角”)振动发声的,要想战场上更远处的将士听到号角,应改变号角发声的 。
14.据报道,我省许多城市的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数字如图所示,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15.蝴蝶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60次,其振动频率是6Hz,蚊子的翅膀在2s内做了1200次振动,其振动频率是 Hz。当蚊子和蝴蝶飞到你身边,闭上眼的你不能听到的是 (选填“蝴蝶”或“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16.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门窗关闭,这是从 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三、实验题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放大实验效果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甲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了 。
18.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 (填“调大”、“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 (填“大”、“小”),人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填“大”、“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在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根据数据可分析出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3)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4)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报纸”或“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音。
四、计算题
19.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示警,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144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正前方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声音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声=340m/s)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
20.一辆汽车车正在以一定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当行驶至甲地时向着这座山鸣笛一声,已知甲地距离大山800m,4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是多少米?
(2)求汽车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C C B C C C
1.B
【详解】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振动,这个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没有噪声,故A错误;
B.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能振动发声,但没有传声的介质,故C错误;
D.太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时,是金属管在振动,金属管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do(1)”“re(2)”“mi(3)”“fa(4)”“sol(5)”“la(6)”“si(7)”对应的管分别是a、b、c、d、e、f、g;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快”时,对应的音是“sol(5)”,应敲击的金属管是e,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B 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能够反射回来的信息,医生根据反射波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等信息,从而判断身体是否健康。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给金属探伤是利用超声波遇到金属内部的缺陷会反射回来,探伤人员根据反射波的情况获取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纹、气孔等缺陷的信息。 这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 不符合题意 ;
C.次声波预报海啸是因为海啸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人们通过监测次声波获取海啸即将来临的信息,提前做出预警 ,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使眼镜上的污垢振动、脱落,从而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 。 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5.C
【详解】穿透力是指声音能够穿透物体的能力。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金属等固体材料,因此可以用来检测工件内部的裂纹、气孔等缺陷。这正是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原理。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C
【详解】从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53dB,它代表声音的响度。
A.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分贝的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
D.30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不同物体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减弱声音的反射,即减弱回声,以防影响听觉效果。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该声波的频率范围为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振幅也比较小,所以植物发声人类听不见,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减小声音的振幅,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则弦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不同的乐器的材质、结构不同,使得音色不同,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所以D的音调最高,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所以A的音调最高,故C符合题意;
D.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蛙在水里发出“呱呱”的叫声后产生水波
【详解】[1][2]一只蛙在水里发出“呱呱”的叫声,图甲是没有叫的时候的情景,图乙是发出叫声后的情景,由此两个情景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判断的依据是:蛙在水里发出“呱呱”的叫声后产生水波。
12. 固体 气体
【详解】[1][2]这款新型蓝牙耳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固体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这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跑步时他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此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气体传播的。
13. 空气 响度
【详解】[1][2]如图,“角”属于管乐器,发声是因为“角”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要想战场上更远处的将士听到号角,就应增大声音的响度。
14. dB/分贝 不能
【详解】[1]声音的强弱所用的单位为dB,所以监测仪上的示数为54.4dB。
[2]噪声监测仪只能显示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
15. 600 蝴蝶
【详解】[1][2]蚊子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1200次,则蚊子的频率为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听不到蝴蝶飞行时的声音。
16. 传播过程中 850
【详解】[1]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门窗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为
s=vt=340m/s×2.5s=850m
17.(1) 乒乓球弹跳起来 B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1)[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弹跳起来,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了音叉振动,便于观察。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了证明桌面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利用轻小物体的振动证明桌面振动。
(3)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音叉也振动,进一步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4)[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变小;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闹钟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 调小 大 大 保持不变 羽绒服 好 强 海绵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详解】(1)[1][2][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由于房间的空间较小,距离改变的程度受到限制,故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4]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5]分析数据可知,用报纸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大,用羽绒服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可得出的结论:隔声性能最好的是羽绒服。
(3)[6][7]根据所得数据可知,羽绒服的材料最粗糙,报纸的材料最平滑,用羽绒服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用报纸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大,故得出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4)[8]海绵与报纸相比,表面粗糙稀疏多孔,所以海绵的隔音性能比报纸好。
(5)[9]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减弱噪声,就是减小声音的大小即响度,“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0]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小噪音。
19.(1)680m;(2)80m;(3)300m
【详解】解:(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火车的速度为
由 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为
(3)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
2s=s1+s2
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为
司机听到回声火车距隧道的距离为
答:(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8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是300m。
20.(1);(2)
【详解】解:(1)在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是
(2)在4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是;
(2)汽车车的行驶速度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