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17年4月,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超级地球”(行星LHS 1140b),该行星与主星(LHS 1140)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 1140)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星云 D.彗星
2.称“超级地球”是“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主要的依据是该行星(  )
A.受主星辐射强 B.绕主星运行
C.离太阳较近 D.温度适中
2021年2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航天器“天问一号r于周三进入了火星轨道,将一个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寻找远古生命的迹象,这是我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完成下面小题。
3.“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升空至离地面20千米高空应该位于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4.“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左图)和农业大棚上(右图)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光伏扶贫”中主要利用太阳辐射能( )
A.为人类提供能源 B.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动力
C.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D.提供光、热资源
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生物的出现②火山喷发③水体的运动④煤、石油的形成⑤风的形成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020年6月21日,一场日环食在非洲中部和东北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省份上演。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环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日环食期间,大部分被遮挡的太阳大气层和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B.色球,太阳耀斑 C.光球,太阳黑子 D.色球,日珥
8.太阳活动增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流星现象突然增多
2019年5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含有菊石、螺类及昆虫的化石集科。菊石属于软体动物门,有螺旋外壳,与现代海洋中的鹦鹉螺、章鱼和乌贼是近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菊石最有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温暖的浅海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10.菊石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大约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1.下列事件与菊石处于同时期的是( )
A.三叶虫的出现 B.被子植物繁盛 C.人类的出现 D.青藏高原隆起
2020年7月12日0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治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D.古登堡界面
13.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
A.上下颠簸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左右摇晃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4.地震发生时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推断“黄金12秒”的确定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大屯火山群处于“太平洋火圈”上,是我国台湾省最著名的火山区。大屯山火山口直径360米,深60米,雨季多积水成湖,享有“天池”之称。结合大屯山火山口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居民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18.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居民生活取暖耗能少
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当返回舱降至距地面约10千米时,即进入着陆阶段。下图示意返回舱着陆阶段的飞船降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神舟十五号返回舱途中经历的大气层依次是( )
A.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D.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20.当返回舱进入着陆阶段时,必经的大气层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对流运动剧烈,多云雨天气 B.大气相对稳定,适合飞机飞行
C.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 D.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
广东某综艺节目组于2022年12月5日到达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下图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节目组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
22.节目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 C.④的减弱 D.①的增强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昼夜温差较小 D.气温年较差较小
24.大棚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主要原因是( )
A.能防止病虫害发生 B.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C.可提高夜间的气温 D.可提高空气湿度
25.夏季在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
A.削弱太阳辐射 B.增强大气辐射 C.增强地面辐射 D.削弱大气逆辐射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下面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下面右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6.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防病虫害 C.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D.防洪涝
27.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下图为沿北纬40°纬线的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图中四地气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29.近地面甲乙之间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风 D.东风
30.若此时,图中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则图中所示的情况为( )
A.白天的海风 B.夜间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间的陆风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绿地里气温比周围裸地或建筑聚集处气温低出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小气候的改善明显。尺度放大,中心城区相对于郊区气温的差值更大,称为“城市热岛”。读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下面小题。
31.“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 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 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
32.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会增大,主要原因是城区与郊区( )
①路面硬化面积差距加大②废热排放量差距大③太阳辐射差异大④积雪覆盖率差距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年5月31日,我国渤海海域盛行偏南风,下图是当日渤海附近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4.图示时刻长春的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北风 C.偏南风 D.偏西风
3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地面的冷热不均
二、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炎夏日,穿堂风无异于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景观图。
(1)在下图线段中用箭头补充完整白天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产生这种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并判断此时近地面风向为 ,高空风向为 。
(2)与阴天相比,晴天时屋前和屋后的温差较 (大/小),热力环流 (增强/减弱),水平气压梯度力较 (大/小),穿堂风的风力较 (大/小)。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吐鲁番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仅15.6mm,日照时数2912小时,夏季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优越的光热条件使这里盛产优质葡萄。但该地冬季气候寒冷,无稳定积雪,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当地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某年1月平均气温日变化和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吐鲁番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请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双层覆膜能保证葡萄安全越冬的原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A A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C B D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C A C D B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A C A
36.(1) 地面受热不均 东南 西风
(2) 大 增强 大 大
37.(1)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吐鲁番位于盆地内,地形封闭,白天热量不易散失,夜晚冷空气容易堆积,导致昼夜温差大。
(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透过地膜到达膜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释放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够透过地膜,膜内的气温升高。另外,双层地膜更有效地阻隔了膜内与膜外的热量交换,使得热量保存在膜内,保证葡萄安全越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