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1.爱祖国 课件(共21张PPT+内嵌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1.爱祖国 课件(共21张PPT+内嵌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8-20 17: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只怕不抵抗
儿童团是指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现演化成少先队。凡是愿意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力量的少年儿童都可以加入儿童团,担负站岗、放哨、送信等任务。
送鸡毛信、
巡逻、
抓汉奸、
埋地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中共党员。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卢沟桥(Lugou Bridge),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始建;1961年卢沟桥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1991年卢沟桥实现封闭管理。[2]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明圣在卢沟桥头月光下看见一群孩子们在玩耍。词作者李明圣家乡就在永定河边卢沟桥旁,永定河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经常去看永定河,去看卢沟桥,去看宛平城,去看暮色中的西山,去看卢沟晓月,去看“七七事变”时宛平城头留下的累累弹孔。每次去,他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想说点儿什么。直到2010年中秋节的一个晚上,他再次来到卢沟桥头看月亮,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玩耍,因此有了创作《卢沟谣》的想法。
红旗颂
《红旗颂》采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奏鸣曲式结构。该曲前奏部分的小号动机显然来自《义勇军进行曲》,将听众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令人激动的时刻;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也可被称为“红旗主题”,这是一个典型的颂歌主题,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仿佛是人们仰望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内心涌动的激动与澎湃;双簧管与大提琴先后奏出的第二主题深情委婉,如歌的旋律似潺潺流水般滋润着听众的心田,又像是作者在表达对已故至亲的无尽思念;展开部虽然来自“红旗主题”,但在节奏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一首机智果敢的进行曲,仿佛能够看到在红旗的引领下,革命者们奋勇前行时沉着刚毅的脸庞;再现部虽然只出现了“红旗主题”,但国歌动机的加入不仅使音乐风格保持统一,也高度概括了整部作品的颂歌主题
作者简介: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作曲家。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土琵琶》等一直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一首,创作与1965年。
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么?
管弦乐队由——弦乐器组, 铜管乐组, 木管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