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8: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宣威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目前,已知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共有2200多颗。2022年9月26日,“DART”探测器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到达距地球1100万公里的指定位置(如下图),进行撞击小行星Didymos的卫星Dimorphos实验,测试它对小行星轨迹的实际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DART”探测器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与地球相比,小行星Didymos( )
A.昼夜温差小 B.体积、质量大
C.生命生存条件好 D.表面平均温度低
2022年6月16日至19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排列成“一条直线”,上演了罕见的“七星连珠”天文现象。根据天文学家计算,该天文现象平均77年出现一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行星 B.都是星云 C.能自身发光 D.同属河外星系
4.“七星连珠”天文现象非常罕见,主要是因为七个天体( )
A.自转周期与速度不同 B.公转方向与速度不同
C.公转周期与速度不同 D.公转轨道间夹角较大
古生物学家在我国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2.44亿年的一个新属种生物化石,体形像水生蜥蜴,有着超长尾巴,被命名为长尾红河龙。研究表明,该地质时期爬行动物种类丰富、数量多。下图示意长尾红河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长尾红河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推测长尾红河龙生存的古环境特征是( )
A.被子植物繁盛 B.哺乳动物繁盛 C.两栖动物初现 D.裸子植物繁盛
2024年10月27日14时56分在台湾省嘉义市(北纬23.47度,东经120.40度)发生4.2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8.地球的内部圈层中( )
A.地壳与地幔构成岩石圈
B.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地壳厚度最薄,地幔厚度最大
D.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四大圈层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10.能正确表述图中各圈层关系的是( )
A.①圈层物质通过降水进入②圈层 B.②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③圈层供氧
C.③圈层有机物会在④圈层中分解 D.④圈层的水来自①圈层的水汽蒸发
2023年10月,大学生小李在辽宁阜新与内蒙古通辽交界处释放氨气球,将一只玩具小熊送上高空,并搭载运动相机进行拍摄。1.5小时后,玩具小熊到达约28000米高空,与地球拍下合影(下图),并在26分钟后落地,完成下面小题。
11.释放1.5小时后,玩具小熊到达的大气层( )
A.水汽杂质较多 B.空气对流旺盛 C.大气相对稳定 D.大气高度电离
12.小熊在下降过程经历的垂直温度变化为(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惊魂场面,尤其是飞机穿过黑压压的积雨云层时的画面(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积雨云层位于( )
A.电离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14.影片中飞机在穿过积雨云层时乘客感到剧烈颠簸,是因为( )
A.大气水平运动显著 B.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C.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
15.和近地面相比,积雨云层气温较低是由于( )
A.吸收太阳辐射少 B.吸收地面辐射少
C.反射太阳辐射多 D.反射地面辐射多
下图是某地某日在出现逆温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图中最容易出现此景象的是( )
A. B.
C. D.
17.当大气发生逆温时( )
A.上部冷下部热,大气比较稳定 B.产生了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
C.污染物净化慢,影响人体健康 D.抑制对流运动,有利成云致雨
下图为烟台市2024年1月12-15日天气预报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直接影响烟台这几天近地面气温高低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与前三日相比,15日烟台昼夜温差最小,主要原因是( )
A.②增强 ③增强 B.②减弱 ④减弱
C.①减弱 ④增强 D.①增强 ③减弱
20.入冬后,寒潮经常来袭,为了减轻低温冻害影响,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①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②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③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④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古代社会有许多充满科学气息的诗文和切实的农业活动,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的原因是其( )
A.增强了太阳辐射 B.增强了大气的削弱作用
C.增强了地面辐射 D.增强了大气辐射
22.“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下列对“夜来霜”的解释正确的是( )
A.⑤减弱 B.①减弱 C.②增强 D.③减弱
2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深秋,农民用浓烟笼罩田地,可以有效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 )
A.浓烟增强白天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果
C.浓烟吸收短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D.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减弱大气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25.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26.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下图),位于洱海岸边的大理站因受湖陆风的影响,风向昼夜变化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现象与大理站湖陆风形成原理最相似的是( )
A.城市风 B.山谷风 C.海陆风 D.沙尘暴
28.能够正确表示大理站湖陆风示意图的是( )
A.B.C. D.
下图为2022年9月22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30.四个城市中风力最小的是( )
A.长春 B.北京 C.济南 D.西安
二、综合题
31.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升高或降低),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2)图中B层是 ,适合航空飞行;该层中的 层能够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C层中的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
32.读大气的热力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代表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2)丙表示 ,其体现了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丁表示 ,其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
(1)该实验模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大气受热过程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M向 (左或右)偏,图左中电炉对应图右中的 (填字母)。
(3)下列各环节序号按该原理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应为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空气垂直运动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若右图中所示等压面为城市热岛环流等压面,则A、B中代表城市中心区的是 。
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一等高面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
(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为 ,表示风向的为 ,表示摩擦力的为 。(填序号)
(2)该图可表示 (北、南)半球 (近地面、高空)风。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C D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C B D C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B B C A B C
31.(1) 降低 地面辐射
(2) 平流层 臭氧
(3)电离
32.(1)甲
(2) 大气逆辐射 保温 散射 削弱
33.(1)C
(2) 右 A
(3)①③④②
(4)A
34.(1) ② ③ ①
(2) 北 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