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5.8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5-08-21 14:32:49 |
P>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为H2SO4>H3PO4>H2SiO3,故D符合题意。 P>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为H2SO4>H3PO4>H2SiO3,故D符合题意。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
6.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1d和33d属于不同种核素
B.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d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b、c、d、e分别为O、Na、Al、P、S五种元素;31d和33d即31P和33P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核素,A正确。d为P、e为S,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与ⅢA、ⅤA与ⅥA反常,故第一电离能:d>e,同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往右依次增大,故电负性:d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
7.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含量前六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Al
D.这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Al、Si同周期,Al的核电荷数小于Si,原子半径:Al>Si,故A错误;Mg、Ca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B错误;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则由此可知这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为O,故D正确。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
8.前四周期元素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X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1np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元素的电负性大于Y元素的电负性
B.n=3
C.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A族
D.原子半径:Mg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基态X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中p能级上排有电子,则s能级有2个电子,即n-1=2,n=3,故X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为S元素,则Y为As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即PAs,故S>As,故A、B正确。As是3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故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即原子半径:Mg>S,故D错误。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9.(2024·四川雅安开学考)X、Y、Z、M、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
Y 基态原子核外价层电子排布满足nsnnpn+2
Z 基态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
M 与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
N 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A.电负性:N>X>Z
B.简单离子半径:N>M>Z
C.M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D.X与Y能形成两种化合物,且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判断出X为H;原子核外价层电子排布满足nsnnpn+2,即2s22p4,Y为O;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基态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Z为Mg;M与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则与Y同主族,M为S;由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知,N为Cl。电负性:Cl>H>Mg,即N>X>Z, A正确。简单离子半径:S2->Cl->Mg2+,即M>N>Z,B错误。M为S,S的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C错误。X为H,在化合物中H原子的最外层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0.(2024·贵州黔西模拟)根据表中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元素编号 E F G H
原子半径/nm 0.037 0.074 0.082 0.099
最高化合价或 最低化合价 +1 -2 +3 -1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元素编号 I J K L
原子半径/nm 0.102 0.143 0.160 0.186
最高化合价或 最低化合价 -2 +3 +2 +1
续表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A.电负性大小:F>H>I
B.简单离子半径:K>F>L
C.第一电离能:K>J>L
D.L、K、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解析:F、I的最低负化合价都为-2,为第ⅥA族元素,根据原子半径可知F为O,I为S;E、L的最高正化合价为+1,结合原子半径大小可知E为H,L为Na;K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结合原子半径可知K为Mg;G、J的
√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最高正化合价为+3,结合原子半径可知G为B,J为Al;H的最低化合价为-1,为ⅦA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大于F,则H为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电负性大小:O>Cl>S,A正确。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2->Na+>Mg2+,B错误。Mg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的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族元素,则第一电离能:Mg>Al>Na,C正确。Na、Mg、Al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D正确。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由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M
C.第一电离能:Y>Z
D.X与Z、M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可知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Z的电子数为7,则Z为N元素;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结合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可知,M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则M为S元素;结合由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可知,X形成1个共价键,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Z(N元素),则X为H元素;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Y均形成4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Z(N元素),则Y为C元素。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而C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S元素,则电负性:S>C,A错误。C和N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CH4,B正确。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C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2.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A、B、C、D、E五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2;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D元素原子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名称:E______。
锰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则A是第ⅠA族元素;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2,所以B应是第ⅣA族元素;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所以C是氧元素;D元素原子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D是P元素;E元素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则E的原子序数是25,属于第四周期的Mn元素。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2)C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
解析:由分析可知,C为O元素,O元素的核电荷数是8,则根据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以及泡利原理可知,其电子排布图为 。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3)当n=3时,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n=3时,B是硅元素,B与C形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H2O。
SiO2+2OH-===Si+H2O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4)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解析: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1,则A是Li。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3p2,则B是Si元素。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P>Si>Li。
O>P>Si>Li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5)E元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E元素是Mn,原子序数是25,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ⅦB族,所以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是[Ar]3d54s2。
[Ar]3d54s2
第四周期ⅦB族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3.(1)O、F、Cl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解析:电负性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得电子能力,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所以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Cl。
F>O>Cl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2)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I1(Li)>I1(N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Be)>I1(B)>I1(Li),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1/(kJ·mol-1) Li 520 Be 900 B 801
Na 496 Mg 738 Al 578
Na与Li同族,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
Li、Be、B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Be的2p轨道全空,2s轨道全满,为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最大。与Li
相比,B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较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Li和Na均为第ⅠA族元素,由于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故Na比Li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即I1(Li)>I1(Na)。Li、Be、B均为第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而Be的2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2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较难失去电子,故第一电离能Be比B大。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3)CaTiO3中组成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
解析:O为非金属元素,其电负性在三种元素中最大,Ca和Ti同为第四周期元素,金属性Ca大于Ti,故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Ti>Ca。
O>Ti>Ca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4)氨硼烷(NH3BH3)含氢量高、热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
①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
解析: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知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B。
B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②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解析: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故电负性N>H>B。
N>H>B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4.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气态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设为E)。部分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图甲所示: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从图甲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解析:从图甲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减小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2)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含义和元素周期律,可推断出______ kJ·mol-1<E钙<______ kJ·mol-1。
解析: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则E钾<E钙<E镁,即419<E钙<738。
419
738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Ⅱ.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 F
电负性值 0.98 1.57 2.04 2.55 3.44 3.98
元素符号 Na Al Si P S Cl
电负性值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3)通过分析电负性值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值的最小范围:_______<Mg<______。
解析: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可知在同周期中电负性:Na<Mg<Al,同主族中电负性:Be>Mg>Ca,最小范围应为0.93~1.57。
0.93
1.57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4)从电负性角度,判断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
解析:AlCl3中Al与Cl的电负性差值为1.55,根据信息,电负性差值若小于1.7,则形成共价键,所以AlCl3为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5)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在
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起催化诱导效应,
其结构简式如图乙所示。
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铜位于_____(填“s”“p”“d”或“ds”)区。
解析:Cu是29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4s1,在元素周期表中铜位于ds区。
3d104s1
ds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高阶思维训练
15.(2023·湖南卷)日光灯中用到的某种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ZX4)2·WY2。已知: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W为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A.电负性:X>Y>Z>W
B.原子半径:X
D.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根据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与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可知X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为O元素或Mg元素,基态原子O的未
√
17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成对电子数为2,基态原子Mg无未成对电子,又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则X为O元素,基态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3,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确定Y为F元素或Na元素,Z为P元素,则该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PO4)2·WY2,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W为+2价,又其原子序数最大,故W为Ca元素、Y为F元素。元素电负性:F>O>P>Ca,A项错误。原子半径:F
17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2024·湖北卷)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的价电子数相等,Z的价电子所在能层有16个轨道,4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W>Y
B.酸性:W2YX3>W2YX4
C.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W>X
D.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Z>Y
16
√
17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解析: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根据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与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可知X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为O元素或Mg元素,基态原子O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基态原子Mg无未成对电子,又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则X为O元素,基态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3,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确定Y为F元素或Na元素,Z为P元素,则该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PO4)2·WY2,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W为+2价,又其原子序数最大,
16
17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故W为Ca元素、Y为F元素。元素电负性:F>O>P>Ca,A项错误。原子半径:F
17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字母代表对应的元素。
(1)元素I的元素符号为______,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已知M2+3d轨道中有6个电子,试推出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17
Cr
第四周期第Ⅷ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17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Ar元素,F为K元素,G为Ca元素,H为Ti元素,I为Cr元素。(1)C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其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1,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 M2+3d轨道中有6个电子,则M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3d64s2,M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核内质子数为26,M为Fe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2)表中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Ar元素,F为K元素,G为Ca元素,H为Ti元素,I为Cr元素。 (2) K的金属性最强,第一电离能最小;F的非金属性最强,电负性最大;稀有气体的性质最稳定,则Ar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17
K
F
Ar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3)表中元素处于d区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Ar元素,F为K元素,G为Ca元素,H为Ti元素,I为Cr元素。 (3)最后填充在d轨道上电子位于d区,可知元素处于d区的是Ti、Cr。
17
Ti、Cr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4)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表。
17
元素 Mn Fe
电离能/(kJ·mol-1) I1 717 759
I2 1 509 1 561
I3 3 248 2 957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请写出基态Mn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_____,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3d5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
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
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
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3
4
16
17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Ar元素,F为K元素,G为Ca元素,H为Ti元素,I为Cr元素。(4)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则M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2,则Mn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Fe为26号元素,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64s2,Fe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6,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所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课时跟踪检测(五) 元素周期律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电离能越小,表示该气态原子越容易失电子
B.同一元素的电离能,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
C.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一定是越来越大
D.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现递减的趋势
2.(2024·辽阳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某种性质递变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元素性质与元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F、Cl、Br、I
B.电负性:Si、P、S、Cl
C.第一电离能:Si、P、S、Cl
D.最高化合价:C、N、O、F
3.(2024·南通模拟)NH4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媒染剂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χ(N)>χ(O)
B.原子半径:r(Al)>r(N)
C.第一电离能:I1(S)>I1(O)
D.热稳定性:H2S(g)>H2O(g)
4.某元素X的逐级电离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元素可能为+4价
B.X的最高价氢氧化物一定为强碱
C.X为第五周期元素
D.X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XCl3
5.下列叙述正确,且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
A.金属性:Ca>Na>Mg
B.最高正化合价:F>O>N
C.第一电离能:Al>Mg>Na
D.酸性:H2SO4>H3PO4>H2SiO3
6.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1d和33d属于不同种核素
B.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d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7.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含量前六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Al
D.这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
8.前四周期元素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X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1np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元素的电负性大于Y元素的电负性
B.n=3
C.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A族
D.原子半径:Mg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
Y 基态原子核外价层电子排布满足nsnnpn+2
Z 基态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
M 与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
N 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A.电负性:N>X>Z
B.简单离子半径:N>M>Z
C.M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D.X与Y能形成两种化合物,且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0.(2024·贵州黔西模拟)根据表中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元素编号 E F G H
原子半径/nm 0.037 0.074 0.082 0.099
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 +1 -2 +3 -1
元素编号 I J K L
原子半径/nm 0.102 0.143 0.160 0.186
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 -2 +3 +2 +1
A.电负性大小:F>H>I
B.简单离子半径:K>F>L
C.第一电离能:K>J>L
D.L、K、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由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M
C.第一电离能:Y>Z
D.X与Z、M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12.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A、B、C、D、E五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2;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D元素原子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名称:E 。
(2)C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
(3)当n=3时,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5)E元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是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13.(1)O、F、Cl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I1(Li)>I1(Na),原因是 。
I1(Be)>I1(B)>I1(Li),原因是 。
I1/(kJ·mol-1)
Li 520 Be 900 B 801
Na 496 Mg 738 Al 578
(3)CaTiO3中组成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 。
(4)氨硼烷(NH3BH3)含氢量高、热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
①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②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 。
14.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气态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设为E)。部分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图甲所示:
(1)从图甲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含义和元素周期律,可推断出 kJ·mol-1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 F
电负性值 0.98 1.57 2.04 2.55 3.44 3.98
元素符号 Na Al Si P S Cl
电负性值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3)通过分析电负性值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值的最小范围:
(5)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在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起催化诱导效应,其结构简式如图乙所示。
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铜位于 (填“s”“p”“d”或“ds”)区。
高阶思维训练
15.(2023·湖南卷)日光灯中用到的某种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ZX4)2·WY2。已知: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W为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X>Y>Z>W
B.原子半径:X
D.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16.(2024·湖北卷)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的价电子数相等,Z的价电子所在能层有16个轨道,4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W>Y
B.酸性:W2YX3>W2YX4
C.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W>X
D.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Z>Y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字母代表对应的元素。
(1)元素I的元素符号为 ,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已知M2+3d轨道中有6个电子,试推出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 。
(2)表中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是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3)表中元素处于d区的是 (填元素符号)。
(4)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表。
元素 Mn Fe
电离能/(kJ·mol-1) I1 717 759
I2 1 509 1 561
I3 3 248 2 957
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请写出基态Mn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
课时跟踪检测(五)
1.选C 第一电离能越小,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越小,越容易失电子,故A正确;同一元素的电离能,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故B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的趋势,当价层电子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满或全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大,故C错误;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故D正确。
2.选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溴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且溴元素、碘元素不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电负性依次增大,则硫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磷元素,故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磷原子的3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P>S>Si,故C正确;氧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3.选B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电负性依次增大,则N元素的电负性小于O元素,A错误;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半径Al>N,B正确;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因此O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C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则热稳定性H2S(g)
5.选D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性:Ca>Na>Mg,但Ca与Na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A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由于非金属性F最强,O次之,所以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N的最高正价为+5价,故B不符合题意;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Mg>Al>Na,故C不符合题意;Si、P、S属于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原子序数:Si
6.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a、b、c、d、e分别为O、Na、Al、P、S五种元素;31d和33d即31P和33P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核素,A正确。d为P、e为S,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与ⅢA、ⅤA与ⅥA反常,故第一电离能:d>e,同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往右依次增大,故电负性:d
7.选D Al、Si同周期,Al的核电荷数小于Si,原子半径:Al>Si,故A错误;Mg、Ca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B错误;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则由此可知这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为O,故D正确。
8.选D 基态X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中p能级上排有电子,则s能级有2个电子,即n-1=2,n=3,故X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为S元素,则Y为As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即PAs,故S>As,故A、B正确。As是3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故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即原子半径:Mg>S,故D错误。
9.选A 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判断出X为H;原子核外价层电子排布满足nsnnpn+2,即2s22p4,Y为O;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基态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Z为Mg;M与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则与Y同主族,M为S;由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知,N为Cl。电负性:Cl>H>Mg,即N>X>Z, A正确。简单离子半径:S2->Cl->Mg2+,即M>N>Z,B错误。M为S,S的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C错误。X为H,在化合物中H原子的最外层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10.选B F、I的最低负化合价都为-2,为第ⅥA族元素,根据原子半径可知F为O,I为S;E、L的最高正化合价为+1,结合原子半径大小可知E为H,L为Na;K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结合原子半径可知K为Mg;G、J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结合原子半径可知G为B,J为Al;H的最低化合价为-1,为ⅦA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大于F,则H为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电负性大小:O>Cl>S,A正确。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2->Na+>Mg2+,B错误。Mg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的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族元素,则第一电离能:Mg>Al>Na,C正确。Na、Mg、Al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D正确。
11.选B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基态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可知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Z的电子数为7,则Z为N元素;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结合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可知,M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则M为S元素;结合由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可知,X形成1个共价键,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Z(N元素),则X为H元素;Y均形成4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Z(N元素),则Y为C元素。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而C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S元素,则电负性:S>C,A错误。C和N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CH4,B正确。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C
答案:(1)锰 (2) (3)SiO2+2OH-Si+H2O (4)O>P>Si>Li (5)[Ar]3d54s2 第四周期ⅦB族
13.解析:(1)电负性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得电子能力,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所以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Cl。(2)Li和Na均为第ⅠA族元素,由于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故Na比Li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即I1(Li)>I1(Na)。Li、Be、B均为第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而Be的2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2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较难失去电子,故第一电离能Be比B大。(3)O为非金属元素,其电负性在三种元素中最大,Ca和Ti同为第四周期元素,金属性Ca大于Ti,故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Ti>Ca。(4)①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知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B。②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故电负性N>H>B。
答案:(1)F>O>Cl (2)Na与Li同族,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 Li、Be、B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加。Be的2p轨道全空,2s轨道全满,为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最大。与Li相比,B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较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3)O>Ti>Ca (4)①B ②N>H>B
14.解析:(1)从图甲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2)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则E钾
答案:(1)减小 (2)419 738 (3)0.93 1.57 (4)共价化合物 (5)3d104s1 ds
15.选C 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根据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与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可知X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为O元素或Mg元素,基态原子O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基态原子Mg无未成对电子,又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则X为O元素,基态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3,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确定Y为F元素或Na元素,Z为P元素,则该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PO4)2·WY2,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W为+2价,又其原子序数最大,故W为Ca元素、Y为F元素。元素电负性:F>O>P>Ca,A项错误。原子半径:F7,S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H2SO3或H2SO4,溶液的pH<7,故D正确。
17.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Ar元素,F为K元素,G为Ca元素,H为Ti元素,I为Cr元素。(1)C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其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1,价层电子排布图为;M2+3d轨道中有6个电子,则M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3d64s2,M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核内质子数为26,M为Fe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2)K的金属性最强,第一电离能最小;F的非金属性最强,电负性最大;稀有气体的性质最稳定,则Ar的化学性质最稳定。(3)最后填充在d轨道上电子位于d区,可知元素处于d区的是Ti、Cr。(4)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则M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2,则Mn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Fe为26号元素,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64s2,Fe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6,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所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
答案:(1)Cr 第四周期第Ⅷ族 (2)K F Ar (3)Ti、Cr (4)3d5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