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0 22: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收获谷子的时候,农民会留下几个gǔ suì(  )给越冬的鸟儿当食物。
(2)露营前一定要关注当地气候、水文情况,sù yíng(  )时要选地势较高的平台,这样既安全又可以保证日照时间。
(3)在古树下边那块空地上燃起gōu huǒ(  ),载歌载舞,这便是花瑶对来客表达热情的古老的仪式了。
(4)这座“hǎi fáng(  )长城”的背后,是一支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雷达铁军”。
(5)这一堂堂正正的宣示,展现了一种新时代chén diàn diàn(   )的学术使命和学科担当。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日之中国,早已远离了欺压和凌辱,人民享有前所未有的各种________,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________地踏上为民族谋独立的道路。面对敌人的杀戮,革命先烈舍生忘死,从未________自己的理想。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江姐的不屈不挠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对敌人深恶痛绝的杨靖宇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A.权力 当仁不让 违背 B.权力 义无反顾 违反
C.权利 义无反顾 违背 D.权利 当仁不让 违反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顶尖学科计划吹响高校科研“集结号”,旨在打造一批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家战略科技队伍为目的。(删掉“为目的”)
B.做好全民阅读工作,对推动书香社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书香社会”后加上“建设”)
C.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发展”与“凝聚”互换位置)
D.《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是首个国家语委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删掉“和水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 ()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1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 。…… B.、 :…… C. ,:: D. 、 。:
5.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名著导读
请你参加学校举办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你用了哪种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与大家分享。
(2)《艾青诗选》中有“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的诗句。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来验证这句话。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请你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篇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诗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8.请写出以下四种意象在诗中的具体内涵。
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举例说明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
10、朗读第七、八节诗时应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1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12.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
13.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半夜深巷琵琶
徐志摩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谁的悲思,
是谁的手指,
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
在这夜深深时,
在这睡昏昏时,
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徵,
和着这深夜,荒街,
柳梢头有残月挂,
啊,半轮的残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头戴一顶开花帽,
身上带着铁链条,
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
完了,他说,吹糊你的灯,
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
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
注:这首诗写于1926年5月。
14.诗人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琵琶声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风格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村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6.诗歌要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本诗所描绘的是___________的形象,寄托着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7.诗的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露水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1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B.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C.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
D.本诗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 夜
梅 阡
  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和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衣襟,温柔的慰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12日的午夜,一点钟。周总理送走了晚会的客人们,又回来,和几个青年演员围在一起,谈得很热烈。忽然,他望了望酒阑人散的会场,转身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华和狄辛说:
“你们住在哪里?”
 “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
 “远吗?”
 “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15分钟。”
 “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周总理含笑地说,“去看看。”
  演员们一下子愣住了。
  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汽车开过来了。总理却摆了摆手,问演员们:“你们怎么走?”
“我们走着回去,您上车吧!”有个演员抢着说。
  “我也锻炼锻炼,散散步,走吧!”
  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一个心地更加年轻的人。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也谈到怎样开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习问题。大家压低着声音,怕惊吵了夜归的行人——在这一群人的后面远远地尾随着一辆空空的车。
  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温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在宿舍里,演员们并没有完全入睡。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宿舍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用的都是惊诧的神情……
  在谈话中,周总理非常关心剧院企业化的问题。有人提到国家剧院和民营剧院的演员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还很穷,都往上提,没有那个力量,是不是高的应该向低的看齐一些呢?演员的生活,也不要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太悬殊了。当周总理知道1953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笑了笑,说:“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你们年轻人,今天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来,你们很幸福……你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着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
  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体会着。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与多大的鞭策呀!
凌晨两点了,周总理悄悄地离开了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相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推开了窗户,窗外吹来的是温煦的春风,但也带着一些沁人的凉意,使人清醒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取周总理探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的几个镜头,营造了领袖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温馨氛围。
B.总理夜访对演员收入过高提出了直接批评,此严厉批评必能引起在场人的深刻反思。
C.本文从五月含着槐香的风入手,春风抚面,母亲般的温柔和怡然之感,是总理给青年演员们的整体感受。
D.本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领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面貌。
20.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一个心地更加年轻的人。
21.“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这里的“不宁静”指的是什么?
文章前后部分对周总理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前一部分简短、口语化,后一部分书面化,篇幅也较长。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
1、(1)谷穗 (2)宿营 (3)篝火 (4)海防 (5)沉甸甸 2.C 3.D 4.B 5.C
6.(1)[示例]我用了跳读法。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挑选重要章节,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我发现作者是运用时间顺序来探索中国的红色革命的,进而对作品有了整体的印象。
(2)[示例]保尔是一个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一生的革命战士,他在一次激战中受了重伤,头部中了弹片,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投身于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中。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且深受病痛的折磨,但保尔并没有屈服于病魔,而是通过文学创作继续斗争。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受到了人们的真诚爱戴和崇敬。
7.(1)[示例]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红色精神
(2)[示例一]①: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人物,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下面请欣赏王林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沁园春·雪》。[示例二]②: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离去,举国同悲。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无数中国人的心声。下面请欣赏李莉同学带来的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8.象征总理崇高伟岸。象征总理胸怀博大。象征总理精神永存。象征总理对祖国、对人民情深似海。
9.[示例一]“在一起”反复四次,强调周总理与人民血肉相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示例二]两个“永远居住”,强调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10、诗人因怀念而寻找周总理,第七、八节诗抒发了终于找到周总理之后的喜悦、亲切、崇敬之情,所以感情基调应是深情舒缓(或:深沉缓慢)。
11.D
12.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者自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13.①“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②“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③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④“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⑤“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深夜里的琵琶声比做“凄风”、“惨雨”、“落花”,使抽象的“悲思”具象化。
15、它出现的时间是“夜深深时”、“睡昏昏时”,空间是“荒街”、“柳梢”、“残月”。在这荒凉沉寂的时空之间骤然响起的凄苦之声,风格哀婉精美,它奠定了全诗抒写爱情悲剧的基调。
16.太阳 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意近即可)
17.排比 花束 香气 亮光
18.B 19.B
20.“簇拥”写出青年演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周总理深夜陪同青年演员们散步回宿舍的和谐场景,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品格,也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尊敬和赞美。
21、这里的“不宁静”,既指夜里交谈的热烈,更是演员们内心的动荡不平,体现周总理夜访对青年演员们的影响、意义之大。
22.前半部分的语言描写简短、口语化,体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也表现了青年演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后半部分以周总理大量的话语为主,书面化,篇幅也较长,体现了场合的庄重严肃,表现了周总理对青年演员们的期望、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