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积累运用与课文理解(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积累运用与课文理解(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9: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专项复习----积累运用与课文理解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
题号 一 二 卷面分5分 总分
得分
一、名句。(共46分)
(一)积累。(17分)
1.[背诵]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3分)
(1)垂缕饮清露, 。
(2)月落乌啼霜满天, 。
(3)西塞山前白鹭飞, .
(4)向来枉费推移力, 。
(5)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
(6) ,克俭于家。
(7) , ;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8)山一程,水一程, , 。
2.[背诵]根据所学知识连线。(4分)
王师北定中原日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青箬笠,绿蓑衣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半亩方塘一鉴开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理解。(18分)
1.[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6分)
(1)《蝉》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的诗句是“ , ”。
(2)林杰的《乞巧》一诗中描写乞巧节盛况的诗句是“ , ”。
(3)说到爱国诗,我们会想起林升的《题临安邸》中讽刺达官贵人把杭州当汴州的诗句“ , ”,会想起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期待人才辈出的诗句“ , ”。
(4)葛洪用“ , ”来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
(5)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永葆(bǎo)活力。正如朱熹所说:“ .”
(6)“ , ”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7)司马光告诫我们,要养成节俭的作风,因为“ , ”。
2.[理解]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爱国”这一主题的是( )。(2分)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三)运用。(11分)
1.[运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身处异乡的我从梦中醒来,不由得想起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的句子:“风一更, , , 。”
2.[运用]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诵道:“ , 。”
3.[运用]吃饭时,小明故意把米饭都弄到地上。爸爸见了,教育他说:“一粥一饭, ; .”
4.[运用]玲玲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她总是觉得自己还小,等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老师知道后,用岳飞的名句“ , ”来劝导她。
二、文章。(共54分)
(一)积累。(12分)
1.[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 。田的大小好像是 。
(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少年智则国智, ,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
(3)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三到之中, 。
2.[骨词]下列选项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是( )。(2分)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B.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C.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灰色的苍鹭或粉红的朱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D.吾尝终夜不寝,终日不食,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理解。(42分)
1.[理解]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21分)
(1)《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 、 的特点,来说明“ ”这一道理。
(2)《圆明园的毁灭》通过将圆明园 和 进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和对 的痛恨。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用了 (动作神态)描写,“破裂的手指”表现了母亲 。
(4)(松鼠)是 (作者)写的,课文抓住松鼠的 、 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 之情。
(5) 先生的《鸟的天堂》描写了 和 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情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 ,是 态描写;第二部分主要写 ,是 态描写。
2.[理解]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的过程,重点写了议花生的情景
B.《将相和》主要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
C.《猎人海力布》讲了海力布为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
D.《太阳》主要从远、大、然和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这几方面介绍了太阳
3.[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郭沫若借白鹭表达了自己对平凡而高洁、质朴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B.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
C.刘章借搭石赞美了家乡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D.民间故事是只存在于我国的一种口头艺术
4.[理解]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慈母情深》中母亲的工作环境与《父爱之舟》中“我”与父亲逛庙会的情景都属于场景描写,前者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后者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温情
B.“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用了活泼的语言来介绍松鼠的样子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花树的朴实无华
D.“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是动态描写
5.[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若想读得快,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就会影响阅读的速度
B.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C.我们复述民间故事时,可以对其进行小创作,给故事情节“添油加醋”
D.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6.[理解]小丽因写不好作文而苦恼,哪篇课文能告诉她写作的诀窍 ( )(2分)
A.《落花生》 B.《忆读书》
C.《我的“长生果”》 D.《“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7.[理解]下面关于课文结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照应开头,表达对花生品质的赞扬)
B.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与开头的“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照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点明主题,把桂花与故乡、童年融合在一起,抒发了对故乡与童年的怀念之情)
8.[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9分)
(1)“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朗读时语调要高。( )
(2)《古人谈读书》的第二则让我们知道,读书时用心是最重要的。 ( )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所列的事物中,光的速度最快。 ( )
(4)《父爱之舟》通过写“我”的梦境来表现父爱,文中故事都是“我”梦到的,不是真实发生的。( )
(5)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本学期所学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将相和》都是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
(6)说明文的语言有的平实,有的活泼。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
(7)《牛郎织女》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幸福自由的精神。 ( )
(8)《小岛》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 )
(9)《白鹭》是寓情于物的散文,仅通过描写颜色、身段来体现白鹭的美。 ( )
积累运用与课文理解答案
一、(一)
1.(1)流响出疏桐
(2)江枫渔火对愁眠
(3)桃花流水鳜鱼肥
(4)此日中流自在行
(5)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6)克勤于邦
(7)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8)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2.王师北定中原日、天光云影共徘徊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青箬笠,绿蓑衣、家祭无忘告乃翁
半亩方塘一鉴开、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
1.(1)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3)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4)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5)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6)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7)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2. D
(三)
1.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3.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4.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二、(一)
1.(1)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2)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3)却只漫浪诵读 记亦不能久也心到最急
2. A
(二)
1.(1)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昔日的辉煌 惨遭侵略者毁坏的情景 祖国灿烂文化 侵略者强盗行径
(3)动作 工作的辛苦与挣钱的不易
(4)布封 外形特点 行为特征搭窝技巧 喜爱
(5)巴金 傍晚 早晨 大榕树静 群鸟活动 动
2. D 3. D 4. D 5. A 6. C7. A
8.(1)× (2)√ (3)√ (4)×
(5)× (6)√ (7)√ (8)√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