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山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山市》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30 12: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语文上20《山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正确理解词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4.探究山市的成因。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感觉到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已经来到了吗?秋风飒飒,秋雨潇潇,黄叶飘零,一派秋的庄严。是啊,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我们百年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去感受它的奇妙吧!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又因为他著有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21cnjy.com
2.《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特的事。21·cn·jy·com
三、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正确理解词句
1.检查预习,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解疑。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
2.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山市的变化很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变化很快。 www.21-cn-jy.com
3.想象、勾勒山市的景象,并尝试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明确:变幻莫测。
五、品味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的变化的
明确:作者是以目击者的口气来描写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的变化的,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具体变化如下:孤塔一一宫殿——城郭一一危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21教育网
2.文中称“山市”为“鬼市”,真的有鬼吗?能否用科学来解释这一奇幻景象?
明确:不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山市
蒲松龄(清)
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孤塔——宫殿——城郭——危楼——常楼——不见
教学反思
课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以诵读贯穿始终,从初读、译读到理读、背读,从朗读入手,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相互释疑,教师只作适当补充,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文意,赏析美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