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物理真题信息材料与能源粒子与宇宙专题复习分类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物理真题信息材料与能源粒子与宇宙专题复习分类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1 21: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物理真题信息材料与能源粒子与宇宙专题复习分类练习题
创新练
【跨学科实践】
(2025·四川宜宾)(多选)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二号”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对小行星2016HO3以及主带彗星311P的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升空过程中,“天问二号”克服重力做功
B.加速升空过程中,“天问二号”的机械能守恒
C.在深空探测过程中,“天问二号”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
D.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机械能
【中考新考法】
(2025·江苏连云港)下图为某核电站的发电流程图,关于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裂变 B.核反应堆中,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C.汽轮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发电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新科技新情境】
(2025·四川南充)(多选)我国在能源、通信、深潜等领域都有较大的新突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水能、太阳能、电能都属于一次能源
B.6G通信传输的信息比5G更快,电磁波频率更高
C.“华龙一号”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发生的是可控核裂变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通过改变浮力实现上浮和下潜
分类练
考点1 电磁波及其应用
1.(2025·四川成都)关于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操作人员通过电磁波遥控无人机
C.雷达主要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性工作
D.骨骼检查使用的X光不是电磁波
2.(2025·四川泸州)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以下重大成果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鹤滩水电站年均发电量624亿千瓦时——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遨游太空——探测器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联系
C.中国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中国突破了“人造太阳”1亿摄氏度持续1000秒的技术——该反应为核裂变
3.(2025·四川乐山)关于能源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一次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聚变的链式反应发电的
C.5G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4.(2025·山东烟台)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向地面传回优美的《东方红》乐曲,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目前“东方红一号”依然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上
B.以地球为参照物,东方红一号是静止的
C.东方红一号在运行过程中惯性消失
D.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小
5.(2025·四川自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
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C.白鹤滩水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
D.“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靠超声波与地面保持联系
6.(2025·四川凉山)2025年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2颗计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十二颗卫星在太空中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十二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
C.若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时,所有外力消失,火箭将保持静止
D.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与轿车的汽油机都是热机
7.(2025·江西)“中国天眼”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通过接收 波来探索宇宙的仪器,接收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8.(2025·上海)地球上的科学家可以通过 和“嫦娥六号”进行交互,“嫦娥六号”在降落到月球表面过程 中,相对月球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嫦娥六号”在采集月壤时,会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压痕”,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9.(2025·河北)2025年5月14日,我国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全球“太空计算时代”的新篇章。卫星均搭载星间通信系统,它们之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在太空运行时,卫星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10.(2025·江苏苏州)如图,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受到向上的推力 重力,加速上升;火箭与飞船分离过程中,火箭相对于飞船是 的;火箭外壳返回过程中,由于空气摩擦导致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飞船进入轨道后,利用 传输信号与地面联系。
11.(2025·新疆)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
(1)神舟二十号飞船和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成一个整体后,以神舟二十号飞船为参照物,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空间站 (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地球对空间站的万有引力改变了空间站运行的 (选填“快慢”或“方向”)。
(2)航天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面对面交流时,声音通常是通过 (选填“空气”或“电磁波”)传播的。航天员所穿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橡胶颗粒,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抓取物体时的摩擦。中国空间站用霍尔发动机来微调飞行姿态,已知每台霍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0.08N,空间站运行的速度为7.7km/s,当霍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方向与空间站运行的方向相同时,每台霍尔发动机推力的功率为 W。
考点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2025·江苏扬州)《江苏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石油 C.天然气 D.核燃料
13.(2025·福建)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核能 C.风能 D.天然气
14.(2025·新疆)以下各种形式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电能 D.核能
15.(2025·四川达州)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飞速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电池储存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B.电动汽车利用充电桩充电,电动汽车是用电器
C.新能源汽车的动能回收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系统所使用的芯片主要由超导材料制成
16.(2025·福建)抽水蓄能电站被称为“超级充电宝”,用电低谷时段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抽水至上水库,用电高峰时段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如图:关于抽水蓄能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低谷时,以电能的形式储能 B.用电高峰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选址时,上下水库的高度差要小 D.存储的能量可以全部转化为电能
17.(2025·四川泸州)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以下重大成果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鹤滩水电站年均发电量624亿千瓦时——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遨游太空——探测器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联系
C.中国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中国突破了“人造太阳”1亿摄氏度持续1000秒的技术——该反应为核裂变
18.(2025·四川乐山)关于能源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一次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聚变的链式反应发电的
C.5G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19.(2025·山东烟台)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向地面传回优美的《东方红》乐曲,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目前“东方红一号”依然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上
B.以地球为参照物,东方红一号是静止的
C.东方红一号在运行过程中惯性消失
D.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小
20.(2025·四川自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 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C.白鹤滩水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 D.“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靠超声波与地面保持联系
21.(2025·云南)(多选)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 D.风力发电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22.(2025·四川凉山)光伏发电产业是我国低碳经济的亮点之一。光伏发电使用的太阳能板(如图)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 (选填“聚”或“裂”)变。
23.(2025·甘肃武威、嘉峪关、临夏)小明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制作了一个冰透镜,并放在太阳下顺利将纸巾点燃,这是利用了冰透镜对阳光有 作用;小明想到太阳辐射出巨大的光和热,是因为太阳内部发生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导致的。
24.(2025·湖南)输电线路大范围覆冰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目前常用大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量融冰,这是利用电流的 效应;还可以在线路表面涂上光热材料,吸收太阳辐射融冰,其中太阳能属于 再生能源。
25.(2025·河北)“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厂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用户用电给水加热,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比热容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解析
创新练
【跨学科实践】
(2025·四川宜宾)(多选)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二号”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对小行星2016HO3以及主带彗星311P的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升空过程中,“天问二号”克服重力做功
B.加速升空过程中,“天问二号”的机械能守恒
C.在深空探测过程中,“天问二号”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
D.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机械能
【答案】AC
【解析】A.加速升空过程中,“天问二号”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即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大,故A正确;
B.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升空时,火箭的发动机做功,使“天问二号”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C.在深空探测过程中,“天问二号”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因为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不需要介质,故C正确;
D.燃料的化学能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一部分以内能、机械能等形式散失,故D错误。
故选AC。
【中考新考法】
(2025·江苏连云港)下图为某核电站的发电流程图,关于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裂变 B.核反应堆中,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C.汽轮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发电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A.利用核能的方式是核裂变和核聚变,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裂变,故A正确;
B.核反应堆中,将核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汽轮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新科技新情境】
(2025·四川南充)(多选)我国在能源、通信、深潜等领域都有较大的新突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水能、太阳能、电能都属于一次能源
B.6G通信传输的信息比5G更快,电磁波频率更高
C.“华龙一号”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发生的是可控核裂变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通过改变浮力实现上浮和下潜
【答案】BC
【解析】A.太阳能、水能、风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是一次能源;电能不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一定值,6G通信传输的信息比5G更快,是因为6G通信采用了频率更高的电磁波,根据可知6G通信电磁波的波长变短,故B正确;
C.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它利用的是可控核裂变发电,故C正确;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排开水的重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所以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故D错误。
故选BC。
分类练
考点1 电磁波及其应用
1.(2025·四川成都)关于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操作人员通过电磁波遥控无人机
C.雷达主要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性工作
D.骨骼检查使用的X光不是电磁波
【答案】B
【解析】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而340m/s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无人机遥控需要远距离传输信号,电磁波(如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故操作人员通过电磁波遥控无人机,B正确;
C.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波来探测目标,利用的是电磁波的反射特性,而非能量特性,故C错误;
D.X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属于高频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B。
2.(2025·四川泸州)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以下重大成果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鹤滩水电站年均发电量624亿千瓦时——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遨游太空——探测器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联系
C.中国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中国突破了“人造太阳”1亿摄氏度持续1000秒的技术——该反应为核裂变
【答案】D
【解析】A.水力发电通过水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探测器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无污染且可再生,属于清洁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造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类似太阳内部反应),而非核裂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5·四川乐山)关于能源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一次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聚变的链式反应发电的
C.5G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答案】C
【解析】A.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所以电能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核能获取方式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应用在核能发电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因此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发电的,故B错误;
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5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电视机的遥控器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不同的按键,可以发射不同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红外线是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C。
4.(2025·山东烟台)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向地面传回优美的《东方红》乐曲,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目前“东方红一号”依然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上
B.以地球为参照物,东方红一号是静止的
C.东方红一号在运行过程中惯性消失
D.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小
【答案】A
【解析】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上,故A正确;
B.以地球为参照物,东方红一号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
D.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5.(2025·四川自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
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C.白鹤滩水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
D.“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靠超声波与地面保持联系
【答案】B
【解析】A.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获得核能,而非核聚变,核聚变目前尚未应用于核电站,故A错误;
B.半导体材料具有单向导电性,可以用来制作二极管等电子元件,故B正确;
C.白鹤滩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与地面联系使用的是电磁波,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6.(2025·四川凉山)2025年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2颗计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十二颗卫星在太空中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十二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
C.若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时,所有外力消失,火箭将保持静止
D.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与轿车的汽油机都是热机
【答案】D
【解析】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在太空中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十二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前后,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时,所有外力消失,火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是火箭喷气发动机与轿车的汽油机一样都属于热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7.(2025·江西)“中国天眼”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通过接收 波来探索宇宙的仪器,接收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答案】电磁
【解析】[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太空中有真空地带,所以“中国天眼”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通过接收电磁波来探索宇宙的仪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8.(2025·上海)地球上的科学家可以通过 和“嫦娥六号”进行交互,“嫦娥六号”在降落到月球表面过程 中,相对月球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嫦娥六号”在采集月壤时,会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压痕”,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答案】电磁波 运动 形变
【解析】[1]由于“嫦娥六号”在太空中处于真空环境,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球上的科学家可以通过电磁波和“嫦娥六号”进行交互。
[2]“嫦娥六号”在降落到月球表面过程中,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六号”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嫦娥六号”相对月球是运动的。
[3]“嫦娥六号”在采集月壤时,会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压痕”,即月球表面形状发生变化,所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9.(2025·河北)2025年5月14日,我国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全球“太空计算时代”的新篇章。卫星均搭载星间通信系统,它们之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在太空运行时,卫星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答案】电磁波 具有
【解析】[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卫星间通信依赖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由质量决定,一起物体都有惯性,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具有惯性。
10.(2025·江苏苏州)如图,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受到向上的推力 重力,加速上升;火箭与飞船分离过程中,火箭相对于飞船是 的;火箭外壳返回过程中,由于空气摩擦导致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飞船进入轨道后,利用 传输信号与地面联系。
【答案】大于 运动 做功 电磁波
【解析】[1]火箭加速上升,所受合力向上,受到向上的推力大于重力。
[2]火箭与飞船分离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火箭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3]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火箭外壳返回过程中,由于空气摩擦导致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飞船进入轨道后,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与地面联系。
11.(2025·新疆)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
(1)神舟二十号飞船和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成一个整体后,以神舟二十号飞船为参照物,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空间站 (选填“具有”或“没有”)惯性,地球对空间站的万有引力改变了空间站运行的 (选填“快慢”或“方向”)。
(2)航天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面对面交流时,声音通常是通过 (选填“空气”或“电磁波”)传播的。航天员所穿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橡胶颗粒,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抓取物体时的摩擦。中国空间站用霍尔发动机来微调飞行姿态,已知每台霍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0.08N,空间站运行的速度为7.7km/s,当霍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方向与空间站运行的方向相同时,每台霍尔发动机推力的功率为 W。
【答案】(1)静止 具有 方向 (2)空气 增大 616
【解析】(1)[1]神舟二十号飞船和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成一个整体后,以神舟二十号飞船为参照物,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相对于飞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核心舱是静止的。
[2]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空间站具有惯性。
[3]地球对空间站的万有引力指向地心,空间站的速度方向与万有引力的方向垂直,地球对空间站的万有引力改变了空间站运行的方向。
(2)[1]空间站的核心舱内有空气,航天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面对面交流时,声音通常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航天员所穿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橡胶颗粒,其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抓取物体时的摩擦力。
[3]每台霍尔发动机推力的功率为
考点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2025·江苏扬州)《江苏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石油 C.天然气 D.核燃料
【答案】A
【解析】A.风能可以自然循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
B.石油是化石燃料,形成需漫长地质时期,不可再生,故B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与石油类似,是化石燃料的一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燃料(如铀)是矿物资源,储量有限,且开采后无法快速再生,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5·福建)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核能 C.风能 D.天然气
【答案】C
【解析】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不可再生能源指储量有限,消耗后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铀矿)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5·新疆)以下各种形式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电能 D.核能
【答案】C
【解析】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例如化石燃料、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核能;二次能源:由一次性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煤气、氢能、电能、汽油、沼气。因此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5·四川达州)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飞速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电池储存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B.电动汽车利用充电桩充电,电动汽车是用电器
C.新能源汽车的动能回收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系统所使用的芯片主要由超导材料制成
【答案】B
【解析】A.电能需要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锂电池储存的电能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电动汽车利用充电桩充电时,需要消耗电能,电动汽车是用电器,故B正确;
C.新能源汽车减速时会对动能进行回收,动能回收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系统所使用的芯片主要由半导材料制成,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16.(2025·福建)抽水蓄能电站被称为“超级充电宝”,用电低谷时段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抽水至上水库,用电高峰时段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如图:关于抽水蓄能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低谷时,以电能的形式储能 B.用电高峰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选址时,上下水库的高度差要小 D.存储的能量可以全部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A.由题意知,用电低谷时,电动机将水抽到高处,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即以机械能的形式储能,故A错误;
BD.用电高峰时利用存储的能量发电,水能带动水轮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由于能量损耗,无法将全部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D错误;
C.由图可知,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游水库、下游水库和水电站组成,要求水资源丰沛、上下游有落差,因此选址时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的问题,故C错误。
故选B。
17.(2025·四川泸州)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以下重大成果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鹤滩水电站年均发电量624亿千瓦时——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遨游太空——探测器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联系
C.中国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中国突破了“人造太阳”1亿摄氏度持续1000秒的技术——该反应为核裂变
【答案】D
【解析】A.水力发电通过水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探测器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无污染且可再生,属于清洁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造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类似太阳内部反应),而非核裂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5·四川乐山)关于能源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一次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聚变的链式反应发电的
C.5G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答案】C
【解析】A.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所以电能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核能获取方式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应用在核能发电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因此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发电的,故B错误;
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5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电视机的遥控器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不同的按键,可以发射不同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红外线是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C。
19.(2025·山东烟台)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向地面传回优美的《东方红》乐曲,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目前“东方红一号”依然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上
B.以地球为参照物,东方红一号是静止的
C.东方红一号在运行过程中惯性消失
D.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小
【答案】A
【解析】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东方红》乐曲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上,故A正确;
B.以地球为参照物,东方红一号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
D.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20.(2025·四川自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 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C.白鹤滩水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 D.“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靠超声波与地面保持联系
【答案】B
【解析】A.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获得核能,而非核聚变,核聚变目前尚未应用于核电站,故A错误;
B.半导体材料具有单向导电性,可以用来制作二极管等电子元件,故B正确;
C.白鹤滩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与地面联系使用的是电磁波,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21.(2025·云南)(多选)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 D.风力发电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答案】AC
【解析】A.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等会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核电站是通过铀核裂变得到能量,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故C正确;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总伴随着能量损失,所以风力发电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AC。
22.(2025·四川凉山)光伏发电产业是我国低碳经济的亮点之一。光伏发电使用的太阳能板(如图)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 (选填“聚”或“裂”)变。
【答案】电 聚
【解析】[1]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3.(2025·甘肃武威、嘉峪关、临夏)小明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制作了一个冰透镜,并放在太阳下顺利将纸巾点燃,这是利用了冰透镜对阳光有 作用;小明想到太阳辐射出巨大的光和热,是因为太阳内部发生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导致的。
【答案】会聚 核聚变
【解析】[1]冰透镜放在太阳下顺利将纸巾点燃,此时冰透镜相当于凸透镜,这是利用了冰透镜对阳光有会聚作用,能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2]太阳内部在不停地发生核聚变反应,同时辐射出巨大的光和热。
24.(2025·湖南)输电线路大范围覆冰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目前常用大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量融冰,这是利用电流的 效应;还可以在线路表面涂上光热材料,吸收太阳辐射融冰,其中太阳能属于 再生能源。
【答案】热 可
【解析】[1]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电阻的存在,电能会转化为内能,导致导体温度升高,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故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于融冰。
[2]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且无污染,属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因此是可再生能源。
25.(2025·河北)“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厂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用户用电给水加热,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比热容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不可再生 不变
【解析】[1]核能利用的是铀等核燃料,这些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再生,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和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温度无关,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水的比热容不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