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圆锥曲线重点突破(四)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课件(共21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圆锥曲线重点突破(四)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课件(共21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6:35:23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通过圆锥曲线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最值(范围)问题中的应用. 2.能根据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最值(范围)的综合问题. 3.借助于圆锥曲线的最值(范围)问题,进一步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题型一 范围问题
如图,以原点O为圆心,分别以2和1为半径作两个同心圆,设A为大圆上任意一点,连接OA交小圆于点B,设∠AOx=θ,过点A,B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M.
(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点E,F分别是轨迹C上两点,且·=0,求△EOF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AOx=θ(0≤θ<2π),所以A(2cos θ,2sin θ),B(cos θ,sin θ).
设M(x,y),则(θ是参数),
消去θ得+y2=1,
即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为+y2=1.
(2)如图所示,因为·=0,
所以OE⊥OF,
当直线OE或OF的斜率不存在时,易得=×2×1=1;
当直线OE和OF的斜率都存在时,设lOE:y=kx(k≠0),E(x1,y1),
则lOF:y=-,

所以|OE|==,
同理可得|OF|==,
所以=|OE|·|OF|=2.
令t=k2+1>1,
则S△EOF=2=2
=2∈.
综上,△EOF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圆锥曲线中求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对点练1.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坐标为(,0),且点(0,-1)在C上.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1,0)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P为线段MN的中点,A为C的左顶点,求直线PA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当直线l的斜率为0时,AP的斜率k=0.
当直线l的斜率不为0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
联立方程组得(m2+4)y2+2my-3=0.
Δ>0显然成立.
设M(x1,y1),N(x2,y2),P(x0,y0),
则y1+y2=-,
所以y0=-,
则x0=my0+1=-+1=,
而点A的坐标为(-2,0),
所以直线AP的斜率k==.
①当m=0时,k=0.
②当m≠0时,|k|==.
因为=|2m|+≥4,当且仅当|2m|
=时,等号成立.
所以0<≤,从而-≤k≤且k≠0.
综上所述,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
题型二 最值问题
已知O为坐标原点,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e=,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F2的最短距离为-2.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T为直线x=-3上任意一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C于点P,Q,且·=0,求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知,=,
而a-c=-2,
又a2=b2+c2,得a=,b=,
故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由(1)知F1(-2,0),因为·=0,
故⊥,设T(-3,m),
所以|TF1|=,直线TF1的斜率为-m,
当m≠0时,直线PQ的斜率为,
直线PQ的方程为x=my-2.
当m=0时,直线PQ的方程为x=-2,
也符合方程x=my-2.
设P(x1,y1),Q(x2,y2),
将直线PQ的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
得消去x,得(m2+3)y2-4my-2=0,
Δ>0,y1+y2=,y1y2=,
|PQ|===,
==
=≥=,
当且仅当=,
即m=±1时,等号成立.
所以.
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法,即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
对点练2.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2,0),离心率为,O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点P(3,m)(m>0),过F作PF的垂线交椭圆于A,B两点.求△OAB面积的最大值.
解:(1)由椭圆C的右焦点为F(2,0),
可得c=2,又离心率为,
所以a=,b2=a2-c2=6-4=2,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由题意知,kPF==m,
所以kAB=-,
故直线AB的方程为y=-(x-2),即x=-my+2,
由可得(3+m2)y2-4my-2=0,
Δ>0,设A(x1,y1),B(x2,y2),
则y1+y2=,y1y2=,
所以|y1-y2|===,
所以△OAB的面积S=×|OF|×|y1-y2|=,
令t=>1,
所以S==≤=,
当且仅当=t,即t=,m=1时取等号,
所以△OAB面积的最大值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重点突破(四)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第二章 §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圆锥曲线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最 值(范围)问题中的应用.
2.能根据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最值(范围)的综合
问题.
3.借助于圆锥曲线的最值(范围)问题,进一步提升直观想象、 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题型一 范围问题
典例
1
规律方法
圆锥曲线中求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返回
题型二 最值问题
典例
2
规律方法
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法,即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
返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