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教材版本:湘艺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文化根脉 百鸟朝凤
学时数: 1 课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置】
1.
通过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欣赏,体会民族乐器唢呐的演奏魅力,体会乐
曲本身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
理解乐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音乐,能记住音乐主题。
3.
通过模仿、模唱、讨论、体验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对
音乐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了解唢呐这一民间乐器。
2、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并能哼唱首部主题音乐和反复出现的伴
奏声部。
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中各部分所表现的场景。
2、让学生通过感受唢呐的独特音色特点,体验唢呐演奏中的循环呼吸演奏
法,从而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的无穷魅丽,热爱本民族艺术。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的设计思路是— 以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
【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把握具备初
步的分析能力。但对唢呐这一民族吹管乐器的接触甚少,对民族乐曲的欣赏也还 未掌握欣赏要领。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带领同学们
走进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音乐世界。
(三)教学过程描述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学生在鸟叫声中进入课 堂 听辨几种鸟叫声 通过学生的对小鸟的 叫声拉近学生与民族 乐器唢呐的距离,使学 生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将唢呐名曲 《百鸟朝凤》推向世界 音乐舞台的著名演奏家 -任同祥老师 聆听教师的简要介绍 认识唢呐名家任同祥, 并了解《百鸟朝凤》在 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地 位。
欣 赏 初 体 验 引 子 部 分 师:首先聆听一个片段 生聆听 设计不同的问题可以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 欣赏音乐,以提高学生 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 的欣赏习惯 欣赏前问题的巧妙 设置能有效的帮助学 生倾听音乐,为后面让 学生发现音乐的特点 埋下伏笔
设置三个问题:1、乐曲 描绘了自然界的什么声 音?2、唢呐的音色由什 么特点?3、乐曲表现的 怎样的景象 带着问题聆听,关注演 奏乐器的音色、想象乐 曲描绘的景象画面。 答:模仿的大自然中的 鸟叫、唢呐音色高亢明 亮、表现黎明破晓、鸟 儿欢闹嬉戏的场景等。
介绍刚才的片段为《百 鸟朝凤》的引子部分— —稍慢的慢板 聆听教师介绍段落分 布,观看 PPT
简要介绍作品由八个段 落组成,接下来重点欣 赏第二、四、五、七等 段落
第 二 段 引出乐曲的音乐主题 聆听音乐 采用齐唱,表演唱等多 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感受主题音乐的北方 音乐风格特点,通过聆 听和教唱记住音乐主 题。培养学生敏锐的听 觉感知力
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喜庆、诙谐
再次聆听,通过手势引 导学生感知旋律线条 复听音乐的同时,观察 教师的手势,用各种形 式的哼唱感受旋律
教师请学生模仿唢呐演 全班模仿唢呐演奏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深 入 欣 赏 落 奏, 态哼唱主题旋律 关注音乐的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教师哼 唱主题音乐旋律并伴以 舞蹈动作 生判断出教师舞蹈动 作为北方秧歌,从而了 解这一旋律采用了北 方音乐风格的曲调 学唱音乐主题,采用多 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合 作意识
第四段落 初听第四段落,请同学 们对比聆听:旋律特点 和情绪与之前的音乐主 题有何不同? 带着问题聆听、讨论、 体验 体会音乐情绪,引导学 生参与音乐,培养其倾 听音乐的能力
复听:主奏乐器与乐队 的关系如何?
再听:找出弱起的节奏 特点
活动:体验主要节奏型
第 五 段 落 初听:重点感受主奏乐 器唢呐惟妙惟肖的模拟 能力,描绘出各种鸟争 鸣的热闹场面。 聆听并用自己的声音 模仿自然界各种鸟儿 的叫声 进一步深入感受唢呐 这一乐曲的美妙音色 和强大的模拟功能
复听:找出主奏乐器之 下重复的固定旋律 跟随教师哼唱乐队演 奏的固定旋律 培养多层次聆听的意 识
第七段落 初听:观察本段落演奏 者的演奏技巧,介绍何 为循环呼吸演奏法 观看演奏视频,仔细观 察并模仿 感受华彩乐段的精彩, 欣赏演奏者技艺的高 超, 通过尝试体会循 环呼吸演奏的不易
准备两杯水和吸管,请 同学上来初步体验循环 呼吸 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循 环呼吸的难度
全曲聆听 播放刘英老师的演奏视 频《百鸟朝凤》 完整欣赏 引领学生完整欣赏作 品,充分体验作品的魅 力
小结 师:总结本节课 生回答对本堂课的感 触 提升课的立意,为学生 终身喜爱和享受民族 音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