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圆锥曲线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圆锥曲线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4 16:50:38

文档简介

§3 抛物线
3.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培养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2.掌握抛物线定义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提升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3.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 抛物线的定义
问题1.如图所示,先将一把直尺固定在画板上,再把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边缘(记作直线l),然后取一根细绳,它的长度与另一条直角边AB相等,细绳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顶点A处,另一端固定在画板上的点F处.用铅笔尖(记作点P)扣紧绳子,并靠住三角板,然后将三角板沿着直尺上下滑动,可以发现铅笔尖就在画板上描出了一段曲线,即点P的轨迹.你能发现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吗?它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提示:点P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PF|=|PB|,即点P与定点F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点P的轨迹形状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相似.
抛物线的定义
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叫作抛物线
焦点 定点F叫作抛物线的焦点
准线 定直线l叫作抛物线的准线
集合表示 P={M||MF|=d},d为点M到直线l的距离
[微提醒] (1)“一动三定”:一动点M;一定点F(即焦点);一定直线l(即准线);一定值1(即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1).(2)若点F在直线l上,点的轨迹是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A(1,1)和直线y=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A.直线 B.抛物线
C.椭圆 D.双曲线
(2)已知动点M(x,y)的坐标满足方程5=,则动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以上都不对
答案:(1)A (2)C
解析:(1)设到点A(1,1)和直线y=1的距离相等的点为P(x,y),由题意得=,两边平方化简得(x-1)2=0,即x=1,即到点A(1,1)和直线y=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1,为一条直线.故选A.
(2)等式5==,因此该等式表示动点M(x,y)到原点O(0,0)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3x+4y-12=0的距离,而直线3x+4y-12=0不过原点O(0,0),所以动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故选C.
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处理与之相关的轨迹或轨迹方程问题,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定点是否在定直线上.
对点练1.设圆C与圆x2+(y-3)2=1外切,与直线y=-2相切,则圆C的圆心的轨迹为(  )
A.抛物线 B.双曲线
C.椭圆 D.圆
答案:A
解析:设C的坐标为(x,y),圆C的半径为r,圆x2+(y-3)2=1的圆心为A.因为圆C与圆x2+(y-3)2=1外切,与直线y=-2相切,所以|CA|=r+1,C到直线y=-2的距离d=r,所以|CA|=d+1,即动点C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y=-3的距离,由抛物线的定义知:C的轨迹为抛物线.故选A.
任务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2.类比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你认为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所建立的抛物线的方程简单?
提示:我们取经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准线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p>0),则|KF|=p(p>0),焦点F,准线l的方程为x=-.设点M(x,y)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M到准线l的距离为d.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抛物线上的点M满足|MF|=d.因为|MF|=,d=,所以=,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y2=2px(p>0).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图形
标准方程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x=- x= y=- y=
[微提醒] (1)p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取决于一次项变量(x或y)及其系数的符号.(3)解题时首先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角度1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链教材P70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准线方程为2y+4=0;
(2)过点(3,-4);
(3)焦点在直线x+3y+15=0上.
解:(1)准线方程为2y+4=0,即y=-2,所以抛物线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
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2py(p>0).又=2,所以2p=8,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8y.
(2)因为点(3,-4)在第四象限,所以抛物线开口向右或向下,
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或x2=-2p1y(p1>0).
把点(3,-4)的坐标分别代入y2=2px和x2=-2p1y中,得(-4)2=2p·3,32=-2p1·(-4),即2p=,2p1=.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x或x2=-y.
(3)令x=0得y=-5;令y=0得x=-15.
所以抛物线的焦点为(0,-5)或(-15,0).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20y或y2=-60x.
1.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
(1)定义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列出动点满足的条件,列出方程,进行化简,根据定义求出p,最后写出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由于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因而在求方程时应首先确定焦点在哪一个半轴上,进而确定方程的形式,然后再利用已知条件确定p的值.
2.求抛物线标准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开口方向与方程一次项系数的对应关系.
(2)当抛物线的位置没有确定时,可设方程为y2=mx(m≠0)或x2=ny(n≠0),这样可以减少讨论不同情况的次数.
(3)注意p与的几何意义.
对点练2.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为F(0,-4);
(2)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解:(1)因为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并且-=-4,即p=8.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16y.
(2)由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所以p=,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x或y2=-2x或x2=2y或x2=-2y.
角度2 根据抛物线的方程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链教材P71例2)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1)y2=x;(2)x2=-y;
(3)x2+12y=0;(4)y2=ax(a≠0).
解:(1)对于y2=x,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
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x=-.
(2)对于x2=-y,焦点在y轴负半轴上,
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y=.
(3)对于x2+12y=0,即x2=-12y,
焦点在y轴负半轴上,
焦点坐标为(0,-3),准线方程为y=3.
(4)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右,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2p=a,所以p=,=,因此焦点坐标为(,0),准线方程为x=-.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左,焦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2p=-a,所以p=-,=-,因此焦点坐标为(,0),准线方程为x=-.
综上可得,当a≠0时,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0),准线方程为x=-.
由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已知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时,一般先将所给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由标准方程得到参数p,从而得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要注意p>0,焦点所在坐标轴由标准方程的一次项确定,系数为正,焦点在正半轴,系数为负,焦点在负半轴.
对点练3.(双空题)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坐标为(1,0),则p=    ,准线方程为    .
答案:2 x=-1
解析: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所以=1,p=2,准线方程为x=-=-1.
任务三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已知点P是抛物线y2=2x上的一个动点,求点P到点(0,2)的距离与P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解: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焦点的距离.由图可知,点P,点(0,2)和抛物线的焦点F三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
所以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变式探究]
1.(变条件,变设问)若将本例中的“点(0,2)”改为“点A(3,2)”,求|PA|+|PF|的最小值.
解:将x=3代入y2=2x,得y=±.
所以点A在抛物线y2=2x的内部.
设点P为其上一点,点P到准线(设为l)x=-的距离为d,
则|PA|+|PF|=|PA|+d.
由图可知,
当PA⊥l时,|PA|+d最小,最小值是.
即|PA|+|PF|的最小值是.
2.(变条件,变设问)若将本例中的“点(0,2)”换成“直线l1:3x-4y+=0”,求点P到直线3x-4y+=0的距离与P到该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解:如图所示,
作PA1垂直于直线l1于点A1,作PQ垂直于准线l于点Q,|PA1|+|PQ|=|PA1|+|PF|≥|A1F|.
|A1F|的最小值为点F到直线3x-4y+=0的距离d==1.即所求最小值为1.
1.抛物线定义的两种应用
实现距离转化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因此,由抛物线定义可以实现点点距与点线距的相互转化,从而简化某些问题
续表
解决最值问题 在抛物线中求解与焦点有关的两点间距离和的最小值时,往往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转化,即化折线为直线解决最值问题
2.标准方程下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焦半径公式 x0+ -x0 y0+ -y0
由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可知,抛物线上的点到其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此时该点为坐标原点.
对点练4.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直线l的方程为2x+y-4=0,在抛物线上有一动点A,点A到y轴的距离为m,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n,则m+n的最小值为    .
答案:-1
解析:由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得其焦点F(-1,0),准线方程为x=1.如图所示,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H,则|AH|=n.过点A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C,交y轴于点B,则|AB|=m,|AC|=m+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F|=|AC|=m+1,所以m+n=|AF|+|AH|-1.过点F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H1,则|FH1|==.当点A为垂线段FH1与抛物线的交点时,|AF|+|AH|最小,最小值为|FH1|=,此时m+n取得最小值-1.
任务再现 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方法提炼 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易错警示 混淆抛物线的焦点位置和方程形式;错误理解p的含义
1.抛物线y=-x2的准线方程是(  )
A.x= B.x=
C.y=2 D.y=4
答案:C
解析:将y=-x2化为标准方程x2=-8y,由此可知准线方程为y=2.故选C.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0,-3),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x2=-12y B.x2=12y
C.y2=-12x D.y2=12x
答案:A
解析:因为=3,所以p=6,所以x2=-12y.故选A.
3.若抛物线y2=-2px(p>0)上有一点M,其横坐标为-9,它到焦点的距离为10,则点M的坐标为        .
答案:(-9,6)或(-9,-6)
解析:设点M到准线的距离为d,则d=|MF|=10,即-(-9)=10,得p=2,故抛物线方程为y2=-4x.由点M(-9,y)在抛物线上,得y=±6,故点M的坐标为(-9,6)或(-9,-6).
4.已知点F(0,4)是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点P(2,3),且点M为抛物线C上任意一点,则|MF|+|MP|的最小值为    .
答案:7
解析:因为点F(0,4)是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所以=4,解得p=8,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16y.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到点F(0,4)的距离等于点M到准线y=-4的距离,结合点P(2,3)与抛物线C的位置关系可知,|MF|+|MP|的最小值是点P(2,3)到准线y=-4的距离,故|MF|+|MP|的最小值为7.
课时分层评价17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时间:60分钟 满分:110分)
(1—9,每小题5分,共45分)
1.若抛物线x2=ay的焦点坐标为(0,1),则其准线方程为(  )
A.x=-1 B.x=1
C.y=-1 D.y=1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抛物线开口向上,又焦点坐标为(0,1),所以准线方程为y=-1.故选C.
2.过点A(3,0)且与y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直线 D.抛物线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动圆的圆心到点A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相等,满足抛物线的定义.
3.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点P在C上,若点Q(6,3),则△PQF周长的最小值为(  )
A.13 B.12
C.10 D.8
答案:A
解析:y2=2×4x,故F(2,0),记抛物线C的准线为l,则l:x=-2,记点P到l的距离为d,点Q(6,3)到l的距离为d',如图所示,则++=+d+≥d'+5=8+5=13.故选A.
4.(多选题)经过点P(4,-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以为(  )
A.y2=x B.x2=8y
C.x2=-8y D.y2=-8x
答案:AC
解析: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上,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p>0).又因为抛物线经过点P(4,-2),所以(-2)2=2p×4,解得p=,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x.若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上,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py(p>0),又因为抛物线经过点P(4,-2),所以42=-2p×(-2),解得p=4,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x2=-8y.故选AC.
5.已知P1(x1,y1),P2(x2,y2),P3(x3,y3)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三点,点F是抛物线y2=2px的焦点,且|P1F|+|P3F|=2|P2F|,则(  )
A.x1+x3>2x2
B.x1+x3=2x2
C.x1+x3<2x2
D.x1+x3与2x2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答案:B
解析:由|P1F|+|P3F|=2|P2F|,得+=2,即x1+x3=2x2.故选B.
6.(多选题)如图,点F是抛物线y2=8x的焦点,点A,B分别在抛物线y2=8x及圆(x-2)2+y2=16的实线部分上运动,且AB总是平行于x轴,则△FAB的周长可以为(  )
A.8 B.9
C.10 D.12
答案:BC
解析:由题意知抛物线的准线l:x=-2,焦点F(2,0),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得|AF|=xA+2.又圆(x-2)2+y2=16的圆心为(2,0),半径为4,所以△FAB的周长=|AF|+|AB|+|BF|=xA+2+(xB-xA)+4=6+xB.由抛物线y2=8x及圆(x-2)2+y2=16可得交点的横坐标为2,所以xB∈(2,6),所以6+xB∈(8,12).故选BC.
7.已知抛物线y2=4x的弦AB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则|AB|的最大值为    .
答案:6
解析: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1,0),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可知,设A(x1,y1),B(x2,y2),则x1+x2=4,那么|AF|+|BF|=x1+x2+2,由图可知|AF|+|BF|≥|AB| |AB|≤6,当AB过焦点F时取最大值为6.
8.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到直线y=x+1的距离为,则p=    .
答案:2
解析: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坐标为,它到直线y=x+1的距离为d== p=2.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记抛物线C:y2=4x上的动点P到准线的距离为d,则d-的最大值为    .
答案:
解析:如图所示,F为抛物线C的焦点,F(1,0),由抛物线的定义知,d=|PF|,所以d-=|PF|-≤==,当点P为射线FA与抛物线C的交点时,取最大值.
10.(13分)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一点M(m,-3)到焦点的距离为5,求m的值、抛物线方程和准线方程.
解:如图所示,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py(p>0),则焦点F,准线l:y=,作MN⊥l,垂足为N,
则|MN|=|MF|=5,
而|MN|=3+=5,即p=4.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2=-8y,准线方程为y=2.
由m2=-8×(-3)=24,得m=±2.
(11—13,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2,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l2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2 B.3
C. D.+1
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x=-1是抛物线y2=4x的准线,如图所示,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则F(1,0),所以动点P到l2的距离等于P到x=-1的距离加1,即动点P到l2的距离等于|PF|+1.所以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焦点F到直线l1:4x-3y+6=0的距离加1,即其最小值是+1=3.故选B.
12.(多选题)对标准形式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其中满足抛物线方程为y2=10x的是(  )
A.焦点在y轴上
B.焦点在x轴上
C.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
D.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
答案:BD
解析:抛物线y2=10x的焦点在x轴上,故B满足,A不满足;设M(1,y0)是y2=10x上一点,则|MF|=1+=1+=≠6,故C不满足;由于抛物线y2=10x的焦点为,设过该焦点的直线的斜率存在,方程为y=k,若由原点向该直线作垂线,垂足为(2,1)时,则k=-2,此时存在,故D满足.故选BD.
13.(双空题)已知抛物线Z:x2=4y的焦点为F,圆F:x2+(y-1)2=4与抛物线Z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直线l:x=t(0<t<m)与抛物线Z的交点为A,直线l与圆F相交,记上方的交点为B,则m=    ;△FAB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2 (4,6)
解析:如图所示,设直线l与抛物线Z的准线交于点C,由
解得所以m=2.由所以A,
由所以B(t,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F|=|AC|,所以△FAB周长=|FA|+|FB|+|AB|=|AC|+|AB|+|BF|=|BC|+2=+4.因为t∈(0,2),所以+4∈(4,6).
14.(15分)已知抛物线y2=4ax(a>0)的焦点为A,以B(a+4,0)为圆心,|BA|为半径,在x轴上方画半圆,设抛物线与半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点P为线段MN的中点.
(1)求|AM|+|AN|的值;
(2)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2|AP|=|AM|+|AN|?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M(xM,yM),N(xN,yN),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M|+|AN|=xM+xN+2a.又圆的方程为[x-(a+4)]2+y2=16,将y2=4ax代入,得x2-2(4-a)x+a2+8a=0,所以xM+xN=2(4-a),所以|AM|+|AN|=8.
(2)不存在.假设存在这样的a,使得2|AP|=|AM|+|AN|.
过点P作PP'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垂足为P'(图略).
因为|AM|+|AN|=2|PP'|,所以|AP|=|PP'|.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P必在抛物线上,这与点P是线段MN的中点矛盾,所以这样的a不存在.
15.(5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直线 B.圆
C.椭圆 D.抛物线
答案:D
解析:连接PC1(图略),因为几何体ABCD -A1B1C1D1是正方体,所以直线C1D1⊥侧面BB1C1C,所以C1D1⊥PC1,则|PC1|为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又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BC的距离,即点P到点C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BC的距离,所以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抛物线.故选D.
16.(17分)如图,A地在B地北偏东45°方向,相距2 km处,B地与东西走向的高铁线(近似看成直线)l相距4 km.已知曲线形公路PQ上任意一点到B地的距离等于此点到高铁线l的距离.现要在公路旁建造一个变电房M(变电房与公路之间的距离忽略不计),分别向A地、B地送电.
(1)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曲线形公路PQ所在的曲线方程;
(2)变电房M应建在相对于A地的什么位置(方向和距离)才能使得架设电路所用电线长度最短?求出最短长度.
解:(1)如图所示,以经过点B且垂直于l(垂足为K)的直线为y轴,线段BK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0,2),A(2,4).
因为曲线形公路PQ上任意一点到B地的距离等于此点到高铁线l的距离,所以PQ所在的曲线是以B(0,2)为焦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由|BO|=2,知p=4,故曲线形公路PQ所在的曲线方程为x2=8y.
(2)要使架设电路所用电线长度最短,即|MA|+|MB|最小,如图所示,过M作MH⊥l,垂足为H,
由抛物线定义得|MB|=|MH|,
所以|MA|+|MB|=|MA|+|MH|,
当A,M,H三点共线时,|MA|+|MH|取得最小值.
即|MA|+|MB|取得最小值,此时M.
所以变电房M应建在A地正南方向,且与A地相距 km的位置上,才能使得所用电线长度最短,最短长度为6 k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6张PPT)
3.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第二章 §3 抛物线
学习目标
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培养数学抽 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2.掌握抛物线定义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提升直观想 象的核心素养.
3.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提升 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 抛物线的定义
问题导思
问题1.如图所示,先将一把直尺固定在画板上,再把一
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边缘(记作直线l),
然后取一根细绳,它的长度与另一条直角边AB相等,
细绳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顶点A处,另一端固定在画板
上的点F处.用铅笔尖(记作点P)扣紧绳子,并靠住三角
板,然后将三角板沿着直尺上下滑动,可以发现铅笔尖
就在画板上描出了一段曲线,即点P的轨迹.你能发现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吗?它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提示:点P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PF|=|PB|,即点P与定点F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点P的轨迹形状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相似.
新知构建
抛物线的定义
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的距离______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叫作抛物线
焦点 ________叫作抛物线的焦点
准线 _________叫作抛物线的准线
集合表示 P={M||MF|=d},d为点M到直线l的距离
相等
定点F
定直线l
微提醒
(1)“一动三定”:一动点M;一定点F(即焦点);一定直线l(即准线);一定值1(即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1).(2)若点F在直线l上,点的轨迹是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A(1,1)和直线y=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A.直线 B.抛物线
C.椭圆 D.双曲线
典例
1



规律方法
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处理与之相关的轨迹或轨迹方程问题,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定点是否在定直线上.

对点练1.设圆C与圆x2+(y-3)2=1外切,与直线y=-2相切,则圆C的圆心的轨迹为
A.抛物线 B.双曲线
C.椭圆 D.圆
设C的坐标为(x,y),圆C的半径为r,圆x2+(y-3)2=1的圆心为A.因为圆C与圆x2+(y-3)2=1外切,与直线y=-2相切,所以|CA|=r+1,C到直线y=-2的距离d=r,所以|CA|=d+1,即动点C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y=-3的距离,由抛物线的定义知:C的轨迹为抛物线.故选A.
返回
任务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导思
问题2.类比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你认为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所建立的抛物线的方程简单?
提示:我们取经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准线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新知构建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图形
标准方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微提醒
(1)p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取决于一次项变量(x或y)及其系数的符号.(3)解题时首先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典例
2
(3)焦点在直线x+3y+15=0上.
解:令x=0得y=-5;令y=0得x=-15.
所以抛物线的焦点为(0,-5)或(-15,0).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20y或y2=-60x.
规律方法
1.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
(1)定义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列出动点满足的条件,列出方程,进行化简,根据定义求出p,最后写出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由于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因而在求方程时应首先确定焦点在哪一个半轴上,进而确定方程的形式,然后再利用已知条件确定p的值.
规律方法
典例
3
规律方法
由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已知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时,一般先将所给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由标准方程得到参数p,从而得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要注意p>0,焦点所在坐标轴由标准方程的一次项确定,系数为正,焦点在正半轴,系数为负,焦点在负半轴.
对点练3.(双空题)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坐标为(1,0),则p=  ,准线方程为    .
2
x=-1
返回
任务三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典例
4
规律方法
1.抛物线定义的两种应用
实现距
离转化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因此,由抛物线定义可以实现点点距与点线距的相互转化,从而简化某些问题
解决最
值问题 在抛物线中求解与焦点有关的两点间距离和的最小值时,往往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转化,即化折线为直线解决最值问题
规律方法
抛物线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焦半径公式
对点练4.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直线l的方程为2x+y-4=0,在抛物线上有一动点A,点A到y轴的距离为m,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n,则m
+n的最小值为    .

课堂小结
任务再现 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方法提炼 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易错警示 混淆抛物线的焦点位置和方程形式;错误理解p的含义
返回
随堂评价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0,-3),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A.x2=-12y B.x2=12y
C.y2=-12x D.y2=12x
3.若抛物线y2=-2px(p>0)上有一点M,其横坐标为-9,它到焦点的距离为10,则点M的坐标为         .
(-9,6)或(-9,-6)
4.已知点F(0,4)是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点P(2,3),且点M为抛物线C上任意一点,则|MF|+|MP|的最小值为  .
7

返回
课时分层评价

1.若抛物线x2=ay的焦点坐标为(0,1),则其准线方程为
A.x=-1 B.x=1
C.y=-1 D.y=1
由题意可知该抛物线开口向上,又焦点坐标为(0,1),所以准线方程为y=-1.故选C.

2.过点A(3,0)且与y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为
A.圆 B.椭圆
C.直线 D.抛物线
由题意可知,动圆的圆心到点A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相等,满足抛物线的定义.

3.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点P在C上,若点Q(6,3),则△PQF周长的最小值为
A.13 B.12
C.10 D.8


4.(多选题)经过点P(4,-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以为
A.y2=x B.x2=8y
C.x2=-8y D.y2=-8x


5.已知P1(x1,y1),P2(x2,y2),P3(x3,y3)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三点,点F是抛物线y2=2px的焦点,且|P1F|+|P3F|=2|P2F|,则
A.x1+x3>2x2
B.x1+x3=2x2
C.x1+x3<2x2
D.x1+x3与2x2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6.(多选题)如图,点F是抛物线y2=8x的焦点,点A,B分别在抛物线y2=8x及圆(x-2)2+y2=16的实线部分上运动,且AB总是平行于x轴,则△FAB的周长可以为
A.8
B.9
C.10
D.12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准线l:x=-2,焦点F(2,0),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得|AF|=xA+2.又圆(x-2)2+y2=16的圆心为(2,0),半径为4,所以△FAB的周长=|AF|+|AB|+|BF|=xA+2+(xB-xA)+4=6+xB.由抛物线y2=8x及圆(x-2)2+y2=16可得交点的横坐标为2,所以xB∈(2,6),所以6+xB∈(8,12).故选BC.
7.已知抛物线y2=4x的弦AB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则|AB|的最大值为  .
6
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1,0),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设A(x1,y1),B(x2,y2),则x1+x2=4,那么|AF|+|BF|
=x1+x2+2,由图可知|AF|+|BF|≥|AB| |AB|
≤6,当AB过焦点F时取最大值为6.
2






12.(多选题)对标准形式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其中满足抛物线方程为y2=10x的是
A.焦点在y轴上
B.焦点在x轴上
C.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
D.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
2
(4,6)


14.(15分)已知抛物线y2=4ax(a>0)的焦点为A,以B(a+4,0)为圆心,
|BA|为半径,在x轴上方画半圆,设抛物线与半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点P为线段MN的中点.
(1)求|AM|+|AN|的值;
解:设M(xM,yM),N(xN,yN),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M|+|AN|=xM+xN+2a.又圆的方程为[x-(a+4)]2+y2=16,将y2=4ax代入,得x2-2(4-a)x+a2+8a=0,所以xM+xN=2(4-a),所以|AM|+|AN|=8.
(2)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2|AP|=|AM|+|AN|?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不存在.假设存在这样的a,使得2|AP|=|AM|+|AN|.
过点P作PP'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垂足为P'(图略).
因为|AM|+|AN|=2|PP'|,所以|AP|=|PP'|.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P必在抛物线上,这与点P是线段MN的中点矛盾,所以这样的a不存在.
15.(5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直线
B.圆
C.椭圆
D.抛物线

连接PC1(图略),因为几何体ABCD -A1B1C1D1是正方体,所以直线C1D1⊥侧面BB1C1C,所以C1D1⊥PC1,则|PC1|为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又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BC的距离,即点P到点C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BC的距离,所以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抛物线.故选D.
解:如图所示,以经过点B且垂直于l(垂足为K)的直线为y轴,线段BK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0,2),A(2,4).
因为曲线形公路PQ上任意一点到B地的距离等于此点到高铁线l的距离,所以PQ所在的曲线是以B(0,2)为焦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由|BO|=2,知p=4,故曲线形公路PQ所在的曲线方程为x2=8y.
返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