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双曲线
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4.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应用.
任务一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1.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么样?
提示:准备实验(可以找三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个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上,点F1到点F2的距离为2c(c>0).把笔尖放在拉链开口的咬合处M,点M到点F1的距离与点M到点F2的距离之差等于2a(c>a>0).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就画出一条曲线,同理可画出另一支.(如图)显然所画的曲线不是椭圆,而是两条相同的曲线,只是位置不同,其原因都是应用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MF1|-|MF2|,或|MF2|-|MF1|是同一个常数”这个条件.
问题2.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在其中的一段拉链上截取一段小于|F1F2|,如果截取的长度等于|F1F2|,其轨迹还是上述图形吗?
提示:不是,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双曲线的定义
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零且小于|F1F2|)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叫作双曲线
焦点 两个定点F1,F2叫作双曲线的焦点
焦距 两焦点间的距离|F1F2|叫作双曲线的焦距
集合语言 P={M|||MF1|-|MF2||=2a,0<2a<|F1F2|}
[微提醒] (1)常数要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2)如果没有绝对值,点的轨迹表示双曲线的一支.(3)当2a=|F1F2|时,动点的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方向相反的射线(包括端点).(4)当2a>|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5)当2a=0时,动点轨迹为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多选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1,0),点P为平面内一动点,且|PA|-|PB|=2a(a∈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a=0时,点P的轨迹为一直线
B.当a=1时,点P的轨迹为一射线
C.当a=-1时,点P的轨迹不存在
D.当a=时,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答案:AB
解析:对于A,当a=0时,|PA|=|PB|,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故A正确;对于B,当a=1时,|PA|-|PB|=2=|AB|,则点P的轨迹是一条射线,且射线的端点为B,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故B正确;对于C,当a=-1时,|PA|-|PB|=-2=-|AB|,则点P的轨迹是一条射线,且射线的端点为A,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故C错误;对于D,当a=时,|PA|-|PB|=1<|AB|,且|PA|>|PB|,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点A,B为左、右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故D错误.故选AB.
判断点的轨迹是否为双曲线时,依据是双曲线的定义成立的充要条件.
对点练1.(1)已知M(-2,0),N(2,0),|PM|-|PN|=4,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线段 B.双曲线左支
C.一条射线 D.双曲线右支
(2)与圆x2+y2=1及圆x2+y2-8x+12=0都外切的圆P的圆心在( )
A.一个椭圆上 B.一个圆上
C.一条直线上 D.双曲线的一支上
答案:(1)C (2)D
解析:(1)因为M(-2,0),N(2,0),于是有|PM|-|PN|=4=|MN|,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一条射线.故选C.
(2)由x2+y2-8x+12=0,得(x-4)2+y2=4,作出两方程所对应曲线,如图所示:设圆P的半径为r,因为圆P与圆O和圆M都外切,所以|PM|=r+2,|PO|=r+1,则|PM|-|PO|=1<4,所以根据双曲线定义知点P在以O,M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故选D.
任务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3.仿照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如何选择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提示:观察我们画出的双曲线,发现它也具有对称性,而且直线F1F2是它的一条对称轴,所以以直线F1F2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焦点F1,F2的坐标分别为(-c,0),(c,0),焦距为2c,c>0.
设P(x,y)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PF2||=2a,即|PF1|-|PF2|=±2a,
因为|PF1|=,|PF2|=,所以-=±2a,化简、整理可得(c2-a2)x2-a2y2=a2(c2-a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2c>2a>0,所以c2-a2>0,设b2=c2-a2(b>0),代入上式,得b2x2-a2y2=a2b2,即-=1(a>0,b>0).
问题4.设双曲线的焦点为F1和F2,焦距为2c,而且双曲线上的动点P满足||PF1|-|PF2||=2a,其中c>a>0,以直线F1F2为y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此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提示:-=1(a>0,b>0).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1(a>0,b>0) -=1(a>0,b>0)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a,b,c的关系 b2=c2-a2
[微提醒] (1)若x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x轴上;若y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y轴上.(2)a与b没有大小关系;a,b,c的关系满足c2=a2+b2.
角度1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链教材P62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a=2,经过点A(-5,2);
(2)经过A(-7,-6),B(2,3)两点;
(3)过点P(-,2),且与椭圆+=1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方程.
解:(1)因为a=2,且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
可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b>0),
将点A(-5,2)的坐标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得-=1,解得b2=16,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2)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n<0),
将点A,B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可得解得m=,n=-,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3)由题意知,椭圆+=1的焦点坐标为F1(-,0),F2(,0),
所以可设双曲线标准方程为-=1,其中a2+b2=5,
代入点P(-,2)可得-=1,联立解得a2=1,b2=4,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1.
1.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个关注点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b,c,再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或-=1(a,b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
注意:若焦点的位置不明确,应注意分类讨论,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2+ny2=1的形式,注意标明条件mn<0.
对点练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A(4,3),且a=4;
(2)经过点A,B(3,-2).
解:(1)若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
则-=1,不成立,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
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b>0),
代入点A(4,3),
即-=1,解得b2=9,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2)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n<0),
代入点A,B(3,-2),
可得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角度2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理解
给出曲线方程+=1.
(1)若该方程表示双曲线,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1)将所给方程化为-=1,若该方程表示双曲线,则有(4+k)(k-1)>0,解得k>1或k<-4.
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4)∪(1,+∞).
(2)将所给方程化为-=1,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则有解得k<-4.
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4).
方程表示双曲线的条件及参数范围求法
1.对于方程+=1,当mn<0时表示双曲线,且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2.对于方程-=1,当mn>0时表示双曲线,且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3.已知方程所代表的曲线,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应先将方程转化为所对应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再根据方程中参数取值的要求,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
对点练3.在方程mx2-my2=3n中,若mn<0,则该方程表示( )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C.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答案:D
解析:方程化为-=1.因为mn<0,所以<0,故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故选D.
任务三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若F1,F2是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
(1)若双曲线上一点M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7,求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2)若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F1PF2=60°,求△F1PF2的面积.
解:(1)由双曲线方程知a2=9,b2=16,则c2=25,
所以a=3,b=4,c=5.
设|MF1|=7,则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
||MF2|-7|=6,即|MF2|-7=±6,
解得|MF2|=13或|MF2|=1,
又|MF2|=1<c-a,则|MF2|=1不合题意,
因此,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3.
(2)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PF1|-|PF2|=±6,
|F1F2|2=|PF1|2+|PF2|2-2|PF1||PF2|cos 60°,
所以102=(|PF1|-|PF2|)2+|PF1|·|PF2|,
所以|PF1|·|PF2|=64,
所以=|PF1|·|PF2|·sin ∠F1PF2
=×64×=16.
[变式探究]
(变条件)若将本例(2)中的“∠F1PF2=60°”改为“|PF1|·|PF2|=32”,求△F1PF2的面积.
解:将||PF2|-|PF1||=2a=6,两边平方得|PF1|2+|PF2|2-2|PF1|·|PF2|=36,
所以|PF1|2+|PF2|2=36+2|PF1|·|PF2|=36+2×32=100.
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F1PF2
===0,
所以∠F1PF2=90°.
所以=|PF1|·|PF2|=×32=16.
双曲线的定义的应用
1.已知双曲线上一点的坐标,可以求得该点到某一焦点的距离,进而根据定义求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
2.双曲线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可以根据定义结合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或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进行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整体思想和一些变形技巧的灵活运用.
对点练4.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2-=1,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0),B是圆x2+(y-)2=1上的点,点C为其圆心,点M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求|MA|+|MB|的最小值.
解:设点D的坐标为(,0),则点A,D是双曲线的焦点,如图所示,
连接MD,BD.由双曲线的定义,得|MA|-|MD|=2a=2.
所以|MA|+|MB|=|MA|-|MD|+|MB|+|MD|
=2+|MB|+|MD|≥2+|BD|.
又点B是圆x2+(y-)2=1上的点,圆的圆心为C(0,),半径长为1,
故|BD|≥|CD|-1=-1,
从而|MA|+|MB|≥2+|BD|≥ +1,
当且仅当点M,B在线段CD上时取等号.
故|MA|+|MB|的最小值为+1.
任务四 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链教材P63例2)某区域有三个救援中心(记A,B,C),A在B的正东方向,相距6千米,C在B的北偏西30°方向,相距4千米,某一时刻,A接收到P的求救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远,在此4秒后,B,C两个救援中心才同时接收到这一信号.已知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千米/秒,求在A处发现P的方位角.
解:如图所示,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3,0),B(-3,0),C(-5,2).
因为|PB|=|PC|,
所以点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易知kBC=-,
线段BC的中点D(-4,),
所以直线PD的方程为y-=(x+4),①
又|PB|-|PA|=4<6=|AB|,
所以点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
设双曲线方程为-=1(a>0,b>0),则a=2,c=3,b=,
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1(x≥2),②
联立①②,得P点坐标为(8,5),
所以kPA==,
因此在A处发现P的方位角为北偏东30°.
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第二步(求方程):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第三步(还原):根据双曲线的方程及定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注意实际意义).
对点练5.如图,某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在A处,现要把此处生产的蔬菜沿道路AA1或AA2运送到农贸市场A1A2A3A4中去,已知|AA1|=10 km,|AA2|=15 km,∠A1AA2=60°,能否在农贸市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AA1运送蔬菜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AA2运送蔬菜较近?如果能,说出这条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该曲线的方程.
解:以A1A2所在直线为x轴,以A1A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所示.
在△AA1A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1A2|2=|AA1|2+|AA2|2-2|AA1||AA2|cos 60°=175,
可得|A1A2|=5.设M是边界上任一点,则满足|MA1|+|AA1|=|AA2|+|MA2|,
所以|MA1|-|MA2|=|AA2|-|AA1|=15-10=5<5=|A1A2|.
由双曲线定义可知,点M所在的界线是以A1,A2为焦点的双曲线靠近A2的一支,并且在农贸市场A1A2A3A4内的部分.
由a=,c=,可得b2=c2-a2=-=,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x>0),即-=1(x>0).
任务再现 1.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方法提炼 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定义法、转化与化归思想
易错警示 忽略双曲线成立的必要条件及双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
1.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若a=6,b=8,则标准方程是( )
A.-=1
B.-=1
C.-=1
D.-=1或-=1
答案:D
解析:应分焦点在x轴上和焦点在y轴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显然D选项符合要求.故选D.
2.(多选题)已知方程+=1表示曲线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1<t<4时,曲线C表示椭圆
B.当t>4或t<1时,曲线C表示双曲线
C.若曲线C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1<t<
D.若曲线C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则t>4
答案:BCD
解析:由4-t=t-1,得t=,此时方程+=1表示圆,故A错误;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当(4-t)(t-1)<0,即t<1或t>4时,方程+=1表示双曲线,故B正确;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当椭圆焦点在x轴上时,满足4-t>t-1>0,解得1<t<,故C正确;当曲线C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时,满足解得t>4,故D正确.故选BCD.
3.若双曲线-=1上的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1,则它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1或21 B.14或36
C.2 D.21
答案:D
解析: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不妨设|PF1|=11,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PF1|-|PF2||=2a=10,所以|PF2|=1或|PF2|=21,而1<c-a=7-5=2,所以|PF2|=1舍去,所以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1.故选D.
4.以椭圆+=1的焦点为焦点,且过点(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答案:-=1
解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根据题意得(舍去),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课时分层评价15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时间:60分钟 满分:110分)
(1—9,每小题5分,共45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F1(-5,0),F2(5,0),动点P满足|PF1|-|PF2|=8,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一条射线
C.双曲线 D.双曲线的一支
答案:D
解析:因为F1(-5,0),F2(5,0),所以|F1F2|=10,若动点P满足||PF1|-|PF2||=8<|F1F2|=10,则动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而题目中动点P只满足|PF1|-|PF2|=8,有|PF1|>|PF2|,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故选D.
2.已知双曲线+=1,焦点在y轴上,若焦距为4,则a等于( )
A. B.5
C.7 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由其焦距为4,得c=2,则有c2=2-a+3-a=4,解得a=.故选D.
3.已知A,B两地相距800 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 s,且声速为340 m/s,则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答案:C
解析:设炮弹爆炸点为点P,由题意可得|PA|-|PB|=340×2=680<800=|AB|,所以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故选C.
4.(多选题)若双曲线-=1上的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2,则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2 B.7
C.17 D.22
答案:AD
解析:设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则a=5,b=3,c=,设P为双曲线上一点,不妨令|PF1|=12(12>a+c=5+),所以点P可能在左支,也可能在右支,由||PF1|-|PF2||=2a=10,得|12-|PF2||=10,所以|PF2|为22或2.所以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22或2.故选AD.
5.已知双曲线-=1(a>0,b>0),F1,F2为其两个焦点,若过焦点F1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同一支相交,且所得弦长|AB|=m,则△ABF2的周长为( )
A.4a B.4a-m
C.4a+2m D.4a-2m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AF2|>|AF1|,|BF2|>|BF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AF2|-|AF1|=2a,|BF2|-|BF1|=2a,所以|AF2|+|BF2|=(|AF1|+|BF1|)+4a=m+4a,于是△ABF2的周长l=|AF2|+|BF2|+|AB|=4a+2m.故选C.
6.已知双曲线-=1上一点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0,则PF1的中点N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 )
A.3或7 B.6或14
C.3 D.7
答案:A
解析:设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连接ON(图略),ON是△PF1F2的中位线,所以|ON|=|PF2|,因为||PF1|-|PF2||=4,|PF1|=10,所以|PF2|=6或14,所以|ON|=|PF2|=3或7.故选A.
7.已知点A(0,2),B(0,-2),C(3,2),若动点M(x,y)满足|MA|+|AC|=|MB|+|BC|,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
答案:y2-=1(y≤-1)
解析:因为|MA|+|AC|=|MB|+|BC|,即|MA|+3=|MB|+,所以|MA|-|MB|=2.故点M(x,y)的轨迹是以A(0,2),B(0,-2)为焦点,2a=2的双曲线的下支.此时a=1,c=2,b2=c2-a2=3.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y2-=1(y≤-1).
8.若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经过点P(4,-3),且Q(0,5)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答案:-=1
解析:设焦点为F1(-c,0),F2(c,0)(c>0),则由QF1⊥QF2,得·=-1,所以·=-1,所以c=5.设双曲线方程为-=1(a>0,b>0),因为双曲线过点P(4,-3),所以-=1,又因为c2=a2+b2=25,所以a2=16,b2=9.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9.(双空题)设P是双曲线x2-=1的右支上的动点,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已知A(3,1),B(3,6),则|PA|+|PF|的最小值为 ;|PB|+|PF|的最小值为 .
答案:-2
解析:设双曲线的另一焦点为F',则有F'(-2,0),F(2,0),连接AF'(图略),易知点A在双曲线内,点B在双曲线外,则|PA|+|PF|=|PA|+(|PF'|-2)≥|AF'|-2=-2;|PB|+|PF|≥|BF|=.
10.(13分)已知方程kx2+y2=4,其中k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k值,分别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
解:①当k=0时,y=±2,表示两条与x轴平行的直线;
②当k=1时,方程为x2+y2=4,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
③当k<0时,方程为-=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④当0<k<1时,方程为+=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⑤当k>1时,方程为+=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11—13,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双曲线C:-=1>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为双曲线C左支上一点,直线AF2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点B,且=15,∠F1AF2=,则+=( )
A. B.26
C.25 D.23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AF2|-|AF1|=|BF1|-|BF2|=2a=10.令|BF2|=x,则|AF1|=x+15-10=x+5,|BF1|=x+10,△ABF1中,如图所示,=15,∠F1AF2=,则cos∠F1AF2==,所以=,则x=3,故|AF1|=8,则|AF2|=18,所以+=26.故选B.
12.(多选题)已知双曲线C:-=1(a>0,b>0)过点(3,)和点(,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C的标准方程为-y2=1
B.C与椭圆+=1有共同的焦点
C.曲线x2+(y-2)2=4过C的一个焦点
D.设P为C的右支上任一点,F1,F2为焦点,△PF1F2的内切圆过点(,0)
答案:AD
解析:由题意得双曲线方程为-y2=1,a=,b=1,c=2,焦点分别为(±2,0).故A正确,B、C错误;设△PF1F2的内切圆与x轴切于A点,则|PF1|-|PF2|=|F1A|-|AF2|,即A点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A(,0),故D正确.故选AD.
13.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P(3,1)为双曲线内一点,点A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AP|+|AF2|的最小值为 .
答案:-2
解析:因为|AP|+|AF2|=|AP|+|AF1|-2,所以要求|AP|+|AF2|的最小值,只需求|AP|+|AF1|的最小值.如图所示.
连接F1P交双曲线的右支于点A0.当点A位于点A0处时,|AP|+|AF1|最小,最小值为|PF1|==.故|AP|+|AF2|的最小值为-2.
14.(15分)如图,某野生保护区监测中心设置在点O处,正西、正东、正北处有3个监测点A,B,C,且|OA|=|OB|=|OC|=30 km,一名野生动物观察员在保护区遇险,发出求救信号,3个监测点均收到求救信号,A点接收到信号的时间比B点接收到信号的时间早 s.(注:信号每秒传播V0 km)
(1)求观察员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的轨迹方程;
(2)若C点信号失灵,现立即以C为圆心进行“圆形”红外扫描,为保证有救援希望,扫描半径r至少是多少?
解:(1)设观察员可能出现的位置为点P(x,y),由题意,得|PB|-|PA|=×V0=40<|AB|=60,故点P的轨迹为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a>0,b>0,x≤-a),又2a=40,2c=60,所以b2=c2-a2=500,故所求轨迹方程为-=1(x≤-20).
(2)设轨迹上一点为M(x,y),
则|MC|==,
又-=1,所以x2=y2+400,
所以|MC|=
=≥20,
当且仅当y=时,|MC|取得最小值20,故扫描半径r至少是20 km.
15.(5分)从某个角度观察篮球(如图①),可以得到一个对称的平面图形.如图②,篮球的外轮形状为圆O,将篮球表面的粘合线看成坐标轴和双曲线的一部分,若坐标轴和双曲线与圆O的交点将圆O的周长八等分,且AB=BC=CD=2,视AD所在直线为x轴,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答案:x2-=1
解析: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a>0,b>0),因为AB=BC=CD=2,则点C的坐标为(1,0),将其代入双曲线方程,得a=1,又坐标轴和双曲线与圆O的交点将圆O的周长八等分,所以点在双曲线上,得-=1,则b2=,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1.
16.(17分)已知△OFQ的面积为2,且·=m,其中O为坐标原点.
(1)设 <m<4,求与的夹角θ的正切值的取值范围;
(2)设以O为中心,F为其中一个焦点的双曲线经过点Q,如图所示,||=c,m=c2,当||取得最小值时,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1)因为
所以tan θ=.
又<m<4,
所以1<tan θ<4,
即tan θ的取值范围为(1,4).
(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Q(x1,y1),则=(x1-c,y1),
所以S△OFQ=||·|y1|=2,
则y1=±.
又·=m,
即(c,0)·(x1-c,y1)=c2,
解得x1=c,
所以||==≥ =2,当且仅当c=4时取等号,||最小为2,
这时Q的坐标为(,)或(,-).
因此
于是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9张PPT)
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第二章 §2 双曲线
学习目标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培 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
素养.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提升 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4.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应用.
任务一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导思
问题1.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么样?
提示:准备实验(可以找三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取
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个
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上,点F1到点F2的距离为2c(c>
0).把笔尖放在拉链开口的咬合处M,点M到点F1的距离与点M到点F2的距离之差等于2a(c>a>0).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就画出一条曲线,同理可画出另一支.(如图)显然所画的曲线不是椭圆,而是两条相同的曲线,只是位置不同,其原因都是应用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MF1|-|MF2|,或|MF2|-|MF1|是同一个常数”这个条件.
问题2.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在其中的一段拉链上截取一段小于|F1F2|,如果截取的长度等于|F1F2|,其轨迹还是上述图形吗?
提示:不是,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新知构建
双曲线的定义
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__________________等于常数(大于零且小于|F1F2|)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叫作双曲线
焦点 两个______________叫作双曲线的焦点
焦距 两焦点间的______|F1F2|叫作双曲线的焦距
集合语言 P={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2a<|F1F2|}
距离之差的绝对值
定点F1,F2
距离
||MF1|-|MF2||=2a
微提醒
(1)常数要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2)如果没有绝对值,点的轨迹表示双曲线的一支.(3)当2a=|F1F2|时,动点的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方向相反的射线(包括端点).(4)当2a>|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5)当2a=0时,动点轨迹为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典例
1
√
√
规律方法
判断点的轨迹是否为双曲线时,依据是双曲线的定义成立的充要条件.
√
对点练1.(1)已知M(-2,0),N(2,0),|PM|-|PN|=4,则动点P的轨迹是
A.线段 B.双曲线左支
C.一条射线 D.双曲线右支
因为M(-2,0),N(2,0),于是有|PM|-|PN|=4=|MN|,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一条射线.故选C.
√
(2)与圆x2+y2=1及圆x2+y2-8x+12=0都外切的圆P的圆心在
A.一个椭圆上 B.一个圆上
C.一条直线上 D.双曲线的一支上
由x2+y2-8x+12=0,得(x-4)2+y2=4,作出两方程所对应曲线,如图所示:设圆P的半径为r,因为圆P与圆O和圆M都外切,所以|PM|=r+2,|PO|=r+1,则|PM|-|PO|=1<4,所以根据双曲线定义知点P在以O,M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故选D.
返回
任务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导思
问题3.仿照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如何选择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提示:观察我们画出的双曲线,发现它也具有对称性,
而且直线F1F2是它的一条对称轴,所以以直线F1F2为x
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则焦点F1,F2的坐标分别为(-c,0),(c,0),焦距
为2c,c>0.
设P(x,y)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
|PF2||=2a,即|PF1|-|PF2|=±2a,
新知构建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的关系 b2=________
F1(-c,0),F2(c,0)
F1(0,-c),F2(0,c)
c2-a2
微提醒
(1)若x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x轴上;若y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y轴上.(2)a与b没有大小关系;a,b,c的关系满足c2=a2+b2.
典例
2
规律方法
1.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个关注点
规律方法
典例
3
规律方法
规律方法
3.已知方程所代表的曲线,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应先将方程转化为所对应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再根据方程中参数取值的要求,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
√
对点练3.在方程mx2-my2=3n中,若mn<0,则该方程表示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C.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返回
任务三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典例
4
规律方法
双曲线的定义的应用
1.已知双曲线上一点的坐标,可以求得该点到某一焦点的距离,进而根据定义求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
2.双曲线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可以根据定义结合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或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进行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整体思想和一些变形技巧的灵活运用.
返回
任务四 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链教材P63例2)某区域有三个救援中心(记A,B,C),A在B的正东方向,相距6千米,C在B的北偏西30°方向,相距4千米,某一时刻,A接收到P的求救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远,在此4秒后,B,C两个救援中心才同时接收到这一信号.已知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千米/秒,求在A处发现P的方位角.
解:如图所示,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典例
5
规律方法
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第二步(求方程):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第三步(还原):根据双曲线的方程及定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注意实际意义).
对点练5.如图,某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在A处,现要把此处
生产的蔬菜沿道路AA1或AA2运送到农贸市场A1A2A3A4中
去,已知|AA1|=10 km,|AA2|=15 km,∠A1AA2=
60°,能否在农贸市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
的点沿道路AA1运送蔬菜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AA2运
送蔬菜较近?如果能,说出这条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该曲线的
方程.
解:以A1A2所在直线为x轴,以A1A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所示.
课堂小结
任务再现 1.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方法提炼 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定义法、转化与化归思想
易错警示 忽略双曲线成立的必要条件及双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
返回
随堂评价
√
应分焦点在x轴上和焦点在y轴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显然D选项符合要求.故选D.
√
√
√
√
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不妨设|PF1|=11,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PF1|-|PF2||=2a=10,所以|PF2|=1或
|PF2|=21,而1<c-a=7-5=2,所以|PF2|=1舍去,所以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1.故选D.
返回
课时分层评价
√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F1(-5,0),F2(5,0),动点P满足
|PF1|-|PF2|=8,则动点P的轨迹是
A.椭圆 B.一条射线
C.双曲线 D.双曲线的一支
因为F1(-5,0),F2(5,0),所以|F1F2|=10,若动点P满足||PF1|-|PF2||=8<|F1F2|=10,则动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而题目中动点P只满足|PF1|-|PF2|=8,有|PF1|>|PF2|,所以动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故选D.
√
√
3.已知A,B两地相距800 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 s,且声速为340 m/s,则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是
A.椭圆 B.双曲线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设炮弹爆炸点为点P,由题意可得|PA|-|PB|=340×2=680<800=|AB|,所以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故选C.
√
√
√
由题意可知|AF2|>|AF1|,|BF2|>|BF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AF2|-|AF1|=2a,|BF2|-|BF1|=2a,所以|AF2|+|BF2|=(|AF1|+|BF1|)+4a=m+4a,于是△ABF2的周长l=|AF2|+|BF2|+|AB|=4a+2m.故选C.
√
7.已知点A(0,2),B(0,-2),C(3,2),若动点M(x,y)满足|MA|+
|AC|=|MB|+|BC|,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
√
√
√
15.(5分)从某个角度观察篮球(如图①),可以得到一个对称的平面图形.如图②,篮球的外轮形状为圆O,将篮球表面的粘合线看成坐标轴和双曲线的一部分,若坐标轴和双曲线与圆O的交点将圆O的周长八等分,且AB=
BC=CD=2,视AD所在直线为x轴,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