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1 11:43:4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学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感受时代气息。 2.朗读学习目标。 1.简单讲解诗句,带动学生情感,引入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1.引用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兴趣。 2.明确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
第一篇章: 公车上书 揭序幕 1.阅读PPT上出示的材料,并思考:这些知识分子为什么要上书皇帝 2.阅读教材P34内容,总结主要知识点。 1.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结果、影响。教师总结,通过公车上书的结果,进一步提问其失败后维新派的活动。 1.通过相关文献了解公车上书的概况和内容。 2.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第二篇章: 维新运动 的开展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参与活动,思考:为实现改革愿望,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又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2.结合PPT上的文字材料,听老师的解读,思考上面的问题并回答。 3.思考教材P35“材料研读”的问题并回答。 1.以出示图片和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的史实。 2.展示材料,进行解读,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点评和总结。 3.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通过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2.通过图文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维新派的变法主张,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第三篇章: 百日维新 现曙光 1.根据材料分析,回答:百日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2.踊跃回答百日维新的开始时间和开始标志,并阅读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 (1)根据这些变法措施分析变法的影响。 (2)哪个阶级从变法中获利最大 (3)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1.出示相关材料,向学生展示中国当时内忧外患的背景,进而概括百日维新的原因。 2.提问百日维新的开始时间和开始标志。 3.设计探究情境,以表格形式列出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通过材料分析百日维新对地主阶级利益的影响。点评学生的探究活动。 1.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材料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介绍相关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表格列举的上谕的内容,使学生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与历史产生共鸣,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第四篇章: 吾辈少年 当自强 1.讲述戊戌政变的相关史实及“戊戌六君子”的事迹,阅读有关谭嗣同的文字材料,回答:维新人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讨论:戊戌变法的影响及失败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1.由学生讲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提问维新人士身上的精神。 2.安排合作探究,倾听学生的答案,进而总结概括变法失败的原因。 3.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回答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归纳启示。 1.讲述“戊戌六君子”的事迹,使学生明白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小组探究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 3.通过解读与分析史料,使学生梳理总结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2.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答案] 1.C 2.C
课后作业 请完成第6课的练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6课 戊戌变法
备·教学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变法失败的史实,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及其不能救中国的原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开展和百日维新。第一目介绍了维新运动的背景,第二目介绍了康有为等人开展的维新运动,第三目介绍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及影响。
本节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清朝与列强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找一条救亡之路。维新变法在当时就成为一条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
【本课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百日维新的背景、措施、结果和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备·教学提示                         
  1.关于百日维新的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示例: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士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业、工业、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2.围绕变法的失败,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也可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当时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师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些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推动学生深入思考。
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 (教材P35)
[答案] 梁启超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改变政治制度,即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想一想】
选择感兴趣的变法措施,谈谈你的认识。(教材P36)
[提示] 在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允许士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听取八方民意,知道施政效果,不被闭塞言路;在经济上,鼓励发展实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推动国家工业的发展;在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国民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课后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教材P37)
[答案]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教材P37)
[答案] 同意观点A。因为在列强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同意观点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