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乘法公式与事件的独立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古典概型,会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培养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关系,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提升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 概率的乘法公式
问题1.以A,B分别表示某城市的甲、乙两个区在某一年内出现停水的事件,据记载知P(A)=0.35,P(B)=0.30,P(A|B)=0.15,两个区有可能同时停水吗?其概率是多少?
提示:有可能,由条件概率公式可得:P(AB)=P(B)P(A|B)=0.30×0.15=0.045.
乘法公式
P(AB)=P(A)P(B|A)(其中P(A)>0).
P(AB)=P(B)P(A|B)(其中P(B)>0).
[微提醒] (1)公式P(AB)=P(A)P(B|A)反映了知二求一的方程思想.(2)该概率公式可以推广为P(A1A2A3)=P(A1)P(A2|A1)·P(A3|A1A2),其中P(A1)>0,P(A1A2)>0.
(链教材P187例3)一批灯泡共100只,其中10只是次品,其余为正品.作不放回抽取,每次取1只.求:
(1)前两次都抽到正品的概率;
(2)第三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
解:(1)设Ai=,A=,则A=A1A2,
于是P(A)=P=P(A1)·P=×=,
所以前两次都抽到正品的概率为.
(2)设B=,则B=A3,
于是P(B)=P=P·P()·P=××=,
所以第三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
利用乘法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首先判断应用题是否可以应用乘法公式求解;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各事件的概率P(A),P(B|A);
第三步:代入乘法公式P(AB)=P(A)P(B|A)求出概率.
对点练1.(1)开元通宝是我国唐代的一种货币,向开元通宝上任意投掷一粒芝麻,第一次投进方空的概率约为0.5,在第一次投进开元通宝方空的条件下第二次也投进方空的概率约为0.3,则这样连续两次都可把芝麻投进方空的概率是 .
(2)设袋中有5个红球,3个黑球,2个白球,现按不放回抽样方式摸球三次,每次摸得一球,则第三次才摸得白球的概率为 .
答案:(1)0.15 (2)
解析:(1)设“第一次投进方空”为事件A,“第二次投进方空”为事件B,则由题意P(A)=0.5,P(B|A)=0.3,从而由条件概率公式可知,P(AB)=P(A)P(B|A)=0.5×0.3=0.15.
(2)设A=“第一次未摸得白球”,B=“第二次未摸得白球”,C=“第三次摸得白球”,则事件“第三次才摸得白球”可表示为ABC,P(A)=,P(B|A)=,P(C)=,所以P(ABC)=P(A)P(B|A)P(C)=××=.
任务二 事件的独立性
问题2.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A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事件B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吗?
提示:有放回地抽取奖券时,最后一名同学也是从原来的三张奖券中任抽一张,因此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对最后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没有影响,即事件A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于是P(B|A)=P(B),P(AB)=P(A)P(B|A)=P(A)P(B).
1.如果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就叫作相互独立事件.
2.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3.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若A与B是相互独立事件,则A与,B与,与也相互独立.
[微思考] 若A,B相互独立,则A与也相互独立,为什么?
提示:因为A,B相互独立,所以P(B|A)=P(B)=,P(|A)=1-P(B|A)=1-P(B)=P()=,
所以P(A)=P(A)P(),所以A与相互独立.
(链教材P188例4)(多选题)同时抛出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甲、乙,记事件A:甲骰子点数为奇数,事件B:乙骰子点数为偶数,事件C:甲、乙骰子点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事件A与事件B对立
B.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C.事件A与事件C相互独立
D.P(C)=P(AB)
答案:BC
解析:由题意,得P(A)=,P(B)=,P(C)==,对于A,当甲骰子点数为奇数,且乙骰子点数为偶数时,事件可以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与事件B不互斥,故事件A与事件B不对立,故A错误;对于B,由题意知P(AB)==,又P(A)P(B)=×==P(AB),故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故B正确;对于C,P(AC)==,又P(A)P(C)=×==P(AC),故事件A与事件C相互独立,故C正确;对于D,由上知,P(C)=<P(AB)=,故D错误.故选BC.
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断两个事件的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2.定义法:当P(AB)=P(A)P(B)时,事件A,B相互独立.
3.条件概率法:当P(A)>0时,可用P(B|A)=P(B)判断.
对点练2.有3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从中有放回地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用(x,y)表示样本点,其中x表示第一次取出球的数字,y表示第二次取出球的数字.设事件A=“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1”,事件B=“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4”.
(1)写出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
(2)判断事件A和事件B是否相互独立,并说明理由.
解:(1)依题意试验的样本空间Ω={(1,1),(1,2),(1,3),(2,1),(2,2),(2,3),(3,1),(3,2),(3,3)}.
(2)事件A和事件B相互独立,理由如下:
因为A={(1,1),(1,2),(1,3)},B={(1,3),(2,2),(3,1)},
所以P(A)===,P(B)===,
因为AB={(1,3)},所以P(AB)==,
因为P(A)P(B)=×==P(AB),
所以事件A和事件B相互独立.
任务三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甲、乙、丙三人进行投球练习,每人投球一次.已知甲命中的概率是,甲、乙都未命中的概率是,乙、丙都命中的概率是,若每人是否命中互不影响.
(1)求乙、丙两人各自命中的概率;
(2)求甲、乙、丙三人中至少2人命中的概率.
解:(1)设乙、丙两人各自命中的概率分别为p1,p2,
故=,p1p2=,解得p1=,p2=,
故乙、丙两人各自命中的概率分别为,.
(2)甲、乙、丙三人均命中的概率为××=,
甲、乙、丙三人中2人命中的概率为××+××+××=++=,
故甲、乙、丙三人中至少2人命中的概率为+=.
1.求P(AB)时,要注意事件A,B是否相互独立,求P(A+B)时,应注意事件A,B是否互斥.对于“至多”“至少”型问题的解法有两种思路:(1)分类讨论;(2)转化为求对立事件的概率,利用P()=1-P(A)来计算.
2.复杂问题可考虑分解为等价的几个事件的概率问题,同时结合对立事件的概率求法进行求解.
对点练3.(1)李华家养了白、灰、黑三种颜色的小兔子各1只,从兔窝中每次摸取1只,有放回地摸取3次,则3次摸取的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为( )
A. B.
C. D.
(2)(2025·广东广州期末)某专业技术的考试共两个单项考试,考生应依次参加两个单项考试,前一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报名参加后一项考试,考试不合格则需另行交费预约再次补考.据调查,这两项考试的合格率依次为,,且各项考试是否通过互不影响,则一位考生通过这项专业技术考试至多需要补考一次的概率为 .
答案:(1)B (2)
解析:(1)由题意可知:每次摸到白、灰、黑三种颜色的概率均为,记“3次摸取的颜色不全相同”为事件A,则P()=3×=,所以P(A)=1-P()=.故选B.
(2)不需要补考就通过的概率为×=;仅补考一次第一个单项考试就通过的概率为(1-)××=;仅补考一次第二个单项考试就通过的概率为×(1-)×=;故一位考生通过这项专业技术考试至多需要补考一次的概率为++=.
任务再现 1.概率乘法公式P(AB)=P(A)P(B|A)=P(B)P(A|B).2.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方法提炼 公式法、正难则反思想
易错警示 独立事件不互斥,互斥事件不独立,二者概念不同,不能混淆
1.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解同一个谜题,破解出谜题的概率分别为,,则谜题被破解出的概率为( )
A. B.
C. D.1
答案:C
解析:设“甲独立地破解谜题”为事件A,“乙独立地破解谜题”为事件B,且事件A,B相互独立,“谜题被破解”为事件C,则P(A)=,P(B)=,P(C)=1-P=1-=1-×=.故选C.
2.袋内有质地均匀且大小相同的3个白球和2个黑球,从中有放回地摸球,用A表示“第一次摸得白球”,用B表示“第二次摸得白球”,则A与B是( )
A.互斥事件 B.相互独立事件
C.对立事件 D.不相互独立事件
答案:B
解析:依题意,有放回地摸球,事件A与B可以同时发生,因此事件A与B不互斥,更不对立,故A、C错误;显然P(A)=P(B)=,P(AB)==×=P(A)P(B),因此A与B是相互独立事件,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3.如图,用A,B,C三个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N.当元件C正常工作且元件A,B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B,C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7,0.8,则系统N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
答案:0.752
解析:由题意知,系统N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0.8×0.3+0.2×0.7+0.8×0.7)×0.8=0.752.
4.(2025·山东淄博高二期中)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连续比赛三局,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设甲在第一、第二、第三局比赛中获胜的概率分别为,,,则甲恰好连胜两局的概率为 .
答案:
解析:甲恰好连胜两局有:前两局获胜,第三局失利和第一局失利,后两局获胜两种情况,甲恰好连胜两局的概率P=××+××=.
课时分层评价39 乘法公式与事件的独立性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9,每小题5分,共45分)
1.某车队派出两辆车参加比赛,假设这两辆车在比赛中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均为p,则比赛结束时两辆车不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为( )
A.p2 B.2p-p2
C.1-p2 D.p-2p2
答案:B
解析:两辆车不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为1-(1-p)2=2p-p2.故选B.
2.若P(AB)=,P()=,P(B)=,则事件A与B的关系是( )
A.事件A与B互斥但不对立
B.事件A与B对立
C.事件A与B相互独立
D.事件A与B既互斥又相互独立
答案:C
解析:因为P(AB)=,P()=,P(B)=,所以P(A)=1-=,所以P(AB)=P(A)P(B)=×=,所以事件A与B是相互独立事件.故选C.
3.如图,一个质点从原点O出发,每隔一秒随机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向左的概率为,向右的概率为,共移动4次,则该质点共两次到达1的位置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共移动4次,该质点共两次到达1的位置的方式有0→1→0→1和0→1→2→1,且两种方式第4次移动向左向右均可以,所以该质点共两次到达1的位置的概率为××+××=.故选A.
4.某同学参加社团面试,已知其第一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7,第二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4,若第一次未通过,仍可进行第二次面试,若两次均未通过,则面试失败,否则视为面试通过,则该同学通过面试的概率为( )
A.0.24 B.0.42
C.0.82 D.0.88
答案:C
解析:因为第一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7,第二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4,所以两次面试都没有通过的概率为(1-0.7)×(1-0.4)=0.18,所以该同学通过面试的概率为1-0.18=0.82.故选C.
5.已知甲、乙两人射击的命中率分别是0.4和0.7.现二人同时向同一猎物射击,发现猎物只中一枪,则甲、乙分配猎物的比例应该是( )
A.2∶7 B.3∶7
C.4∶7 D.5∶7
答案:A
解析:因为甲、乙两人射击的命中率分别是0.4和0.7,现二人同时向同一猎物射击,发现猎物只中一枪,只有甲打中猎物的概率为0.4×0.3=0.12,只有乙打中猎物的概率为0.6×0.7=0.42,所以甲、乙分配猎物的比例应该是0.12∶0.42=2∶7.故选A.
6.(多选题)(2025·烟台模拟)甲、乙两人参加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共设三轮,在每轮活动中,甲、乙各回答一题,若一方答对且另一方答错,则答对的一方获胜,否则本轮平局.已知每轮活动中,甲、乙答对的概率分别为和,且每轮活动中甲、乙答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活动也互不影响,则( )
A.每轮活动中,甲获胜的概率为
B.每轮活动中,平局的概率为
C.甲胜一轮乙胜两轮的概率为
D.甲至少获胜两轮的概率为
答案:ABD
解析:根据题意,每轮活动中,甲获胜的概率为×=,故A正确;每轮活动中,乙获胜的概率为×=,所以平局的概率为1--=,故B正确;在三轮活动中,甲胜一轮乙胜两轮的概率为×=,故C不正确;甲至少获胜两轮的概率为+·=+=,故D正确.故选ABD.
7.在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产品占70%,乙厂产品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从市场上买到一个甲厂的合格灯泡的概率是 .
答案:0.665
解析:记事件A为“甲厂产品”,事件B为“合格产品”,则P(A)=0.7,P(B|A)=0.95,所以P(AB)=P(A)P(B|A)=0.7×0.95=0.665.
8.某同学进行投篮训练,在甲、乙、丙三个不同的位置投中的概率分别为,p,,该同学站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投篮一次,至少投中一次的概率为,则p的值是 .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1-p)=1,解得p=.
9.(2025·重庆长寿高二期末)某学生上学选择步行、坐公交车的概率分别为,,而他步行、坐公交车迟到的概率分别为,.结果今天他迟到了,在此条件下,他步行去上学的概率为 .
答案:
解析:设这个学生迟到为事件A,选择步行为事件B,则P(A)=×+×=,P(AB)=×=,所以P(B|A)===.
10.(15分)某人忘记了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位数字,因而他随意地拨号.
(1)求他拨号不超过三次接通电话的概率;
(2)若已知最后一位数字是奇数,那么(1)中的概率又是多少?
解:(1)设Ai=“第i次接通电话”,i=1,2,3,
B=“拨号不超过3次接通电话”,
则事件B=A1∪A2∪A3.
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则P(B)=P(A1)+P(A2)+P(A3)
=P(A1)+P()P(A2)+P()P()P(A3)=+×+××=.
(2)若已知最后一位数字是奇数,则P(B)=P(A1)+P(A2)+P(A3)
=P(A1)+P()P(A2)+P()P()P(A3)=+×+××=.
(11—13,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某大学强基测试有近千人参加,每人做题最终是否正确相互独立,其中一道选择题有5个选项,假设会做此题则必能答对.参加考试的同学中有一部分同学会做此题;有一半的同学完全不会,需要在5个选项中随机蒙一个选项;剩余同学可以排除一个选项,在其余四个选项中随机蒙一个选项,最终统计该题的正确率为30%,则真会做此题的学生比例最可能为( )
A.5% B.10%
C.15% D.20%
答案:B
解析:设测试总人数为n,真会做此题的学生人数为x,由题意得,=30%,解得=10%.故选B.
12.(多选题)A,B,C,D四名医生去甲,乙,丙三个村开展义诊活动,每个医生分配到一个村且每个村至少分配一名医生.设事件X=“A医生分配到乙村”,事件 Y=“B医生分配到甲村”,则( )
A.P(X)=
B.事件X与事件Y相互独立
C.事件X与事件Y互斥
D.P(X|Y)=
答案:AD
解析:四名医生去甲,乙,丙三个村开展义诊活动,每个医生分配到一个村且每个村至少分配一名医生共有=36种方法,A医生分配到乙村有=12种方法,所以P(X)==,故A正确;B医生分配到甲村有=12种方法,所以P(Y)==,A医生分配到乙村且B医生分配到甲村有+=5种方法,所以P(XY)=,因为P(XY)≠P(X)P(Y),所以事件X与事件Y不独立,故B不正确;由于事件X与事件Y能同时发生,所以事件X与事件Y不是互斥事件,故C不正确;P==,故D正确.故选AD.
13.甲、乙、丙三人一同下棋(无平局),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的概率分别为0.6,0.5,0.4.第一局由甲、乙二人先下,丙旁观,规则为负者在下一局旁观,胜者与丙比赛……依次类推.若其中有一人累计胜两局,则结束比赛,胜两局者最终获胜,则甲最终获胜的概率是 .
答案:0.504
解析:甲最终获胜的所有比赛情形有3种,甲胜前两局:P1=0.6×0.6=0.36;第一局甲胜乙,第二局丙胜甲,第三局乙胜丙,第四局甲胜乙:P2=0.6×0.4×0.5×0.6=0.072;第一局乙胜甲,第二局丙胜乙,第三局甲胜丙,第四局甲胜乙:P3=0.4×0.5×0.6×0.6=0.072,故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P1+P2+P3=0.504.
14.(15分)(2025·广东深圳高二月考)某场知识竞赛比赛中,甲、乙、丙三个家庭同时回答一道有关环保知识的问题.已知甲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是,甲、丙两个家庭都回答错误的概率是,乙、丙两个家庭都回答正确的概率是,若各家庭回答是否正确互不影响.
(1)求乙、丙两个家庭各自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
(2)求甲、乙、丙三个家庭中不少于两个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
解:(1)记“甲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乙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丙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分别为事件A,B,C,
由于甲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是,甲、丙两个家庭都回答错误的概率是,乙、丙两个家庭都回答正确的概率是,
则P(A)=,P()·P()=,P(B)·P(C)=,
即[1-P(A)]·[1-P(C)]=,P(B)·P(C)=,
所以P(B)=,P(C)=.
所以乙、丙两个家庭各自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为.
(2)三个家庭全部回答错误的概率为P0=P()
=P()·P()·P()=××=,
有一个家庭回答正确的概率为P1=P(A+B+C)=××+××+××=,
所以不少于两个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
P=1-P0-P1=1--=.
(15、16,每小题5分,共10分)
15.(创新题)中国有很多谚语,如“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都能体现团队协作、集体智慧的强大.假设某人能力较强,他独自一人解决某个项目的概率为P1=0.8.同时,有由n个水平相当的人组成的团队也在研究该项目,团队成员各自独立解决该项目的概率都是0.4.如果这n个人组成的团队解决该项目的概率为P2,且P2≥P1,则n的最小取值是(参考数据:lg 2≈0.30,lg 3≈0.48)( )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P2=1-(1-0.4)n=1-( )n,由P2≥P1可得1-()n≥,即()n≤,两边取对数,可得n≥lo==≈>3.故选B.
16.某超市举行有奖答题活动,参加活动的顾客依次回答三个问题.不管答对或者答错,三题答完活动结束.规定每位顾客只能参加一次活动.已知每位顾客第一题答对的概率为,第二题答对的概率为,第三题答对的概率为,若答对两题,则可获得价值100元的奖品,若答对三题,则可获得价值200元的奖品,若答对的题数不够2题,则不能获奖.假设顾客是否通过每一关相互独立.现有甲,乙两名顾客参加该活动,则两人最后获得奖品价值总和为300元的概率为 .
答案:
解析:两人最后获得奖品价值总和为300元的事件为:甲得100元且乙得200元,或甲得200元且乙得100元,即甲答对2题且乙答对3题,或甲答对3题且乙答对2题,又每位顾客答对2题的概率为××+××+××=,每位顾客答对3题的概率为××=,所以两人最后获得奖品价值总和为300元的概率为P=××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
1.2 乘法公式与事件的独立性
第六章 §1 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
学习目标
1.结合古典概型,会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培养数学运算、 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关系,理解两个 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提升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
素养.
任务一 概率的乘法公式
问题导思
问题1.以A,B分别表示某城市的甲、乙两个区在某一年内出现停水的事件,据记载知P(A)=0.35,P(B)=0.30,P(A|B)=0.15,两个区有可能同时停水吗?其概率是多少?
提示:有可能,由条件概率公式可得:P(AB)=P(B)P(A|B)=0.30×0.15=0.045.
新知构建
乘法公式
P(AB)=_____________(其中P(A)>0).
P(AB)=_____________(其中P(B)>0).
P(A)P(B|A)
P(B)P(A|B)
微提醒
(1)公式P(AB)=P(A)P(B|A)反映了知二求一的方程思想.(2)该概率公式可以推广为P(A1A2A3)=P(A1)P(A2|A1)·P(A3|A1A2),其中P(A1)>0,P(A1A2)>0.
典例
1
规律方法
利用乘法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首先判断应用题是否可以应用乘法公式求解;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各事件的概率P(A),P(B|A);
第三步:代入乘法公式P(AB)=P(A)P(B|A)求出概率.
对点练1.(1)开元通宝是我国唐代的一种货币,向开元通宝上任意投掷一粒芝麻,第一次投进方空的概率约为0.5,在第一次投进开元通宝方空的条件下第二次也投进方空的概率约为0.3,则这样连续两次都可把芝麻投进方空的概率是 .
0.15
设“第一次投进方空”为事件A,“第二次投进方空”为事件B,则由题意P(A)=0.5,P(B|A)=0.3,从而由条件概率公式可知,P(AB)=P(A)P(B|A)=0.5×0.3=0.15.
(2)设袋中有5个红球,3个黑球,2个白球,现按不放回抽样方式摸球三
次,每次摸得一球,则第三次才摸得白球的概率为 .
返回
任务二 事件的独立性
问题导思
问题2.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A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事件B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吗?
提示:有放回地抽取奖券时,最后一名同学也是从原来的三张奖券中任抽一张,因此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对最后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没有影响,即事件A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于是P(B|A)=P(B),P(AB)=P(A)P(B|A)=P(A)P(B).
新知构建
没有
相互独立事件
P(A)P(B)
微思考
(链教材P188例4)(多选题)同时抛出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甲、乙,记事件A:甲骰子点数为奇数,事件B:乙骰子点数为偶数,事件C:甲、乙骰子点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事件A与事件B对立
B.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C.事件A与事件C相互独立
D.P(C)=P(AB)
典例
2
√
√
规律方法
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断两个事件的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2.定义法:当P(AB)=P(A)P(B)时,事件A,B相互独立.
3.条件概率法:当P(A)>0时,可用P(B|A)=P(B)判断.
对点练2.有3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从中有放回地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用(x,y)表示样本点,其中x表示第一次取出球的数字,y表示第二次取出球的数字.设事件A=“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1”,事件B=“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4”.
(1)写出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
解:依题意试验的样本空间Ω={(1,1),(1,2),(1,3),(2,1),(2,2),(2,3),(3,1),(3,2),(3,3)}.
返回
任务三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典例
3
规律方法
√
课堂小结
任务再现 1.概率乘法公式P(AB)=P(A)P(B|A)=P(B)P(A|B).2.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方法提炼 公式法、正难则反思想
易错警示 独立事件不互斥,互斥事件不独立,二者概念不同,不能混淆
返回
随堂评价
√
√
2.袋内有质地均匀且大小相同的3个白球和2个黑球,从中有放回地摸球,用A表示“第一次摸得白球”,用B表示“第二次摸得白球”,则A与B是
A.互斥事件 B.相互独立事件
C.对立事件 D.不相互独立事件
3.如图,用A,B,C三个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N.当元件C正常工作且元件A,B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B,C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7,0.8,则系统N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
0.752
由题意知,系统N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0.8×0.3+0.2×0.7+0.8×0.7) ×0.8=0.752.
返回
课时分层评价
√
1.某车队派出两辆车参加比赛,假设这两辆车在比赛中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均为p,则比赛结束时两辆车不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为
A.p2 B.2p-p2
C.1-p2 D.p-2p2
两辆车不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为1-(1-p)2=2p-p2.故选B.
√
√
√
4.某同学参加社团面试,已知其第一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7,第二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4,若第一次未通过,仍可进行第二次面试,若两次均未通过,则面试失败,否则视为面试通过,则该同学通过面试的概率为
A.0.24 B.0.42
C.0.82 D.0.88
因为第一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7,第二次通过面试的概率为0.4,所以两次面试都没有通过的概率为(1-0.7)×(1-0.4)=0.18,所以该同学通过面试的概率为1-0.18=0.82.故选C.
√
5.已知甲、乙两人射击的命中率分别是0.4和0.7.现二人同时向同一猎物射击,发现猎物只中一枪,则甲、乙分配猎物的比例应该是
A.2∶7 B.3∶7
C.4∶7 D.5∶7
因为甲、乙两人射击的命中率分别是0.4和0.7,现二人同时向同一猎物射击,发现猎物只中一枪,只有甲打中猎物的概率为0.4×0.3=0.12,只有乙打中猎物的概率为0.6×0.7=0.42,所以甲、乙分配猎物的比例应该是0.12∶0.42=2∶7.故选A.
√
√
√
7.在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产品占70%,乙厂产品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从市场上买到一个甲厂的合格灯泡的概率是 .
0.665
记事件A为“甲厂产品”,事件B为“合格产品”,则P(A)=0.7,P(B|A)=0.95,所以P(AB)=P(A)P(B|A)=0.7×0.95=0.665.
√
11.某大学强基测试有近千人参加,每人做题最终是否正确相互独立,其中一道选择题有5个选项,假设会做此题则必能答对.参加考试的同学中有一部分同学会做此题;有一半的同学完全不会,需要在5个选项中随机蒙一个选项;剩余同学可以排除一个选项,在其余四个选项中随机蒙一个选项,最终统计该题的正确率为30%,则真会做此题的学生比例最可能为
A.5% B.10%
C.15% D.20%
√
√
13.甲、乙、丙三人一同下棋(无平局),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的概率分别为0.6,0.5,0.4.第一局由甲、乙二人先下,丙旁观,规则为负者在下一局旁观,胜者与丙比赛……依次类推.若其中有一人累计胜两局,则结束比赛,胜两局者最终获胜,则甲最终获胜的概率是 .
0.504
甲最终获胜的所有比赛情形有3种,甲胜前两局:P1=0.6×0.6=0.36;第一局甲胜乙,第二局丙胜甲,第三局乙胜丙,第四局甲胜乙:P2=0.6×0.4×0.5×0.6=0.072;第一局乙胜甲,第二局丙胜乙,第三局甲胜丙,第四局甲胜乙:P3=0.4×0.5×0.6×0.6=0.072,故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P1+P2+P3=0.504.
15.(创新题)中国有很多谚语,如“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都能体现团队协作、集体智慧的强大.假设某人能力较强,他独自一人解决某个项目的概率为P1=0.8.同时,有由n个水平相当的人组成的团队也在研究该项目,团队成员各自独立解决该项目的概率都是0.4.如果这n个人组成的团队解决该项目的概率为P2,且P2≥P1,则n的最小取值是(参考数据:lg 2≈0.30,lg 3≈0.48)
A.3 B.4
C.5 D.6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