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一模联考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1--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1月28日,除夕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 。西藏拉萨分会场亮点 纷呈、高潮迭起,用8分钟时间向全世界展示西藏精彩。 8分钟,涵盖歌舞、藏戏、非遗展示等类型节目,通过虚拟现实和超高清视觉投影等技术, 将“如意”这一核心理念演(yì)得淋漓尽致;8分钟,把民族风、艺术感、科技热完美相融, 营造出喜庆欢(téng)的节日氛围;8分钟,是一场醉人的盛宴,一次充沛的表达。 1. 文中加点字“迭”“沛”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dié pèi B. shī shì C. shī pèi D. dié shì 2. 文中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绎 藤 B.泽 滕 C. 绎 腾 D. 泽 腾 3. 文中横线处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姗姗来迟 B. 如约而至 C. 不期而遇 D. 纷至沓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4--5小题。(每题2分,共4分) ①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②非遗保护传承是一项相对冷门的事业,需要传承人用行动完成 “热爱可抵万难”的书写。③4岁开始习武,一心推广峨眉武术历史文化,熬过不温不火,马赵凌云 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武术的魅力;④整理对比历代40多个 秋鸿 谱本,重新组织节拍、勾勒音乐情 绪,杨致俭让古谱焕发新生;⑤为拍摄新作“雕漆隐花”,李子柒耗时六个月 ⑥一个个故事,讲述 了他们何以穿越寂寥时光,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非遗,让非遗重放光芒。 4. 语段中 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5. 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⑥ 6.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从阅读习惯来看,传统阅读比数字阅读更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 。 , 。 。 ①油墨印在纸张上散发出独特的油墨味,以及藏了多年的老书,散发出淡淡的霉味 ②被爱书的读者视为无可替代的味觉享受 ③因此他们钟情于纸质图书的阅读 ④纸质图书不但在视觉上呈现给读者美感,在味觉上也给读者以享受 A.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B. 古代有很多表时间的词语,比如“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漏断”指深夜。C.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主体、结 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D.中国文化崇尚“和”。它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8. 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任选5句作答,共5分。若全部作答,只计前5句。) 在“涵泳诗词美文”活动中,同学们以“遇见”为主题,整理了一组诗文,请填写。 最美不过相遇。“①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是武陵人误入桃花源,遇见的老幼同乐的和谐场景;“②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这是陆游出游农家遇见的古朴的乡土风俗;“③ ,在水一方”(《蒹葭》),这是在深秋时节最撩动心弦的遇见;“④ ,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苏轼与中秋圆月相遇,唱出的对亲友的思念与祝福;“⑥ ,⑦ ”(《行路难》(其一)),这是李白在坎坷的现实中,遇见“理想之光”,发出心中最强音。与美好诗文的邂逅,是我们今生最美的相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9--10小题。(第9题2分,第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①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选自《经典常谈》序)
②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选自《经典常谈 诗第十二》)
9.《经典常谈》的作者是 。阅读《经典常谈》时,每次阅读可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
不贪多求全,即我们可以采用 (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精读与略读)的策略展开阅读。
10. 根据语段摘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第①段,说说作者写《经典常谈》的用意是什么?
(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结合第②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11--1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27255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我国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百度、阿里、华为等一批AI开放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15日)
材料二
①春节前后,全球科技创新的顶流当属DeepSeek。它为什么能“破圈?”
②DeepSeek在组建研究团队时采取了独特的人才策略。他们不是寻找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开发产品,而是重点招募来自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的博士生。这种招聘策略让员工能自由
使用充足的计算资源来进行非常规研究项目。
③2022年10月,美国政府开始严格限制中国AI公司获取英伟达H100等顶级芯片。面对困境,DeepSeek通过优化模型架构,创新性地使用混合专家模型等方法,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④DeepSeek选择将创新成果与公众分享,在全球AI研究社区赢得了广泛好评。它坚持“开源”原则,是一种具有彻底开放性的共同享有,超越了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国界间的地缘隔阂、人际间的种族等级等的社会先在差异性。
(摘编自《凤凰网科技》2025年1月26日)
材料三
①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脚步正不断向前。3月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将继续加
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今年我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指导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目前,一些高校已积极推动专业向人工智能方向升级和转型,多地也将“AI+教育”深嵌于中小学教育,学校可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
②但也有人指出,过度依赖AI进行教学,可能对教育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有三年级的学生把作文题和需求发给AI,AI立马生成了作文,学生直接照着抄。
③如何让学生利用而非滥用人工智能?倪闽景表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最需要的是基于人工智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机器无法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④“人工智能并不能替代人的大脑。我们要告诉孩子,人工智能等技术只是发现的工具。鼓励学生用AI拓展能力边界,这也是人工智能教育重要的意义。”倪闽景笑道。
(摘编自《新华社》2025年3月11日)
1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特点的一项是( )
A.产业规模大 B.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
C.产学研结合紧密,人才储备雄厚 D.产业生态已完全形成
12.根据材料二,概括DeepSeek公司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顶流的原因。
13.下面语段放在材料二的那一段中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印度乡村教师下载免费的DeepSeek,借助微调后的本地化模型,可用12种方言生成教学课件。
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教育,结合材料三,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15--19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月光烧成的灰
董改正
①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
②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腌白菜,腌芥菜,腌雪里蕻,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美味。有种白萝卜,纺锤形的,洗净了,切成月牙状,齐齐码在竹簸箕上,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半日后就蔫了,边角内卷了,有了皱纹,染了灰黄。再晒一日,吹小半天风,就可以下坛坛罐罐腌制了。
③每到大雪后,我都会给旅居海口的李君寄点儿咸货。咸鸭蛋、咸肉,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寒不够锋锐,就像挠不到的痒,不足以让腌味侵入腌货内部,无论如何也炮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的“腊味”。用冰箱模拟北方的冬天,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成货。味道到底还是不行。
④缺了什么呢?
⑤母亲一辈子忙碌,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食物对于她就是续命的能量而已。母亲的腌菜手艺,比起外婆的要差很远。撇开味道不说,母亲总是将整菜一股脑儿塞入坛中。而外婆将芹菜、豆角、白菜……洗净、控干水分,一层层放入坛中,铺好、压实。外婆腌的萝卜缨子,一根根似金丝缕缕,拍碎的蒜如碎玉,切丝的辣椒如红线。用筷子夹一碟子,下入烧熟的香油,略翻炒,脆黄酸香,宜配稀饭干饭,宜搭面条,宜夹馍,简直是美味!外婆腌的水萝卜,水个嫩嫩,黄个生生,咬一口,嘎嘣脆,润润的酸。外婆腌的五香萝卜更是极品——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卜切成那样的长条,像蚕豆的豆荚,简直有点儿媚,像青衣的水袖。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小舟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⑥我还记得那是个月色皎洁的冬夜,霜染大地,晚村寂寥。院子里,芦秆编成的晒席上,依然晾着萝卜干。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我嫌弃霜和露混着尘土,脏。外婆笑着说不怕,天明吹一阵小风,晒上半天就好了——哪里就脏了呢?她笑着看我,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
⑦外婆走了很多年。还记得外婆用新稻草烧灰,沾染白净如玉的糯米裹粽子,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焚成灰,晒好,放一把煮稀饭,那个香,那
个糯,今生恐难重温了。
⑧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那天我给她做了蒿子粑粑,她说真好吃。外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爱是最大的奇迹。
⑨霜未至,月色如霜。等霜落后,今年我要腌点儿萝卜,腌点儿肉,腌点儿鸭蛋。今年我得给李君寄一些去。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腌制的,不仅仅有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本文回忆了关于外婆的哪三件事
简析第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小舟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20--21小题。(每题3分,共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0.颈联中“ ”、“ ”二字是夸张之笔,从侧面写出岳阳楼 的特点。
2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2--25小题。(12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注释】①制义:与下文的“试帖”都属于科举文章的一种体裁。
22. 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求 业 之 精 别 无 他 法 日 专 而 已 矣
23.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军士吏被甲
D. 作各体诗亦然 杂然相许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25.甲乙两文均意在“劝学”,请概括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3分)
三、作文:共50分。
26. 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成功时,我们要给自己一声喝彩,因为那是对自我的肯定;失败时,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微笑,因为那是对自我的鼓劲;闲暇时,我们要给自己一本书,因为那是一份寄托;忙碌时,我们要给自己一处空间, 因为那是一份自由……
请以“给自己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将上面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感情真挚;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
只有走出第一步,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请以“尝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感情真挚;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一模联考试卷答案
1.A
2.C
3.B 【解析】如约而至: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或发生,正确;姗姗来迟: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不合语境;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不合语境;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合语境。
4.A
5.D
6.B
7.C
8. ①黄发垂髫(重点字:髫) ②箫鼓追随春社近(重点字:箫)
③所谓伊人(重点字:伊) ④但愿人长久 ⑤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娟)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沧)
【评分细则】每空1分,若全部作答,只计前5句。错字、漏字、填字,均不给分。
朱自清 选择性阅读
10(1)①作者希望通过《经典常谈》成为指点阅读的门径,带领我们走进经典原著的海洋(1分)。②这部书只是一个了解经典作品的工具,不能因为阅读了这本书就不去阅读原著(或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阅读、理解原著)(1分)。
10(2)①杜甫诗歌进一步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领域,这是对前代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1分)。②杜甫在诗歌形式和技巧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引发后代诗人竟相效仿,对诗歌的发展影深远(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D
12.①招募顶尖高校博士生,调整人才策略(1分),②优化模型架构,创新性地使用混合专家模型(1分),③与公众分享技术成果,开发开源模型(1分)。
13.放④段(1分),该语段材写“印度乡村教师下载和使用免费的DeepSeek(1分),与第④段“DeepSeek选择将创新成果与公众分享”观点一致(1分),故放④段。
14.①国家加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指导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1分)。②部分高校已积极推动专业向人工智能方向升级和转型(1分),③多地主动将“AI+教育”深嵌于中小学教育(1分),④需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和能力(1分),⑤需要鼓励学生用AI拓展能力边界(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5.①霜落之后,外婆晒菜、腌菜的过程(1分),②冬夜里,外婆用新稻草烧成灰,作糯米粽子(1分),③外婆用晒干的绿豆壳烧成灰,煮稀饭(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6.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阐释在海口的朋友腌不出外婆腌菜的味道(1分),引出下文外婆腌菜的独特手艺(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第一点答“过渡”,给分。
17.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躺”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萝卜干慵懒的情态,将萝卜条比作“江南小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萝卜条细长秀美的外形(1分), 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好记忆的眷恋(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第一点答“比喻”或“拟人”,均可给1分。
18.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冬夜月下的结霜的情景,营造了清冷寂寥的氛围(1分),与开头、结尾相互呼应,说明外婆等结霜后晒萝卜,是腌菜好吃的一个重要原因(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表层含义:腌制美味食物,不仅要掌握适宜的温度,还要融入乡土的味道(1分)。深层含义:这句话表达了对外婆的怀念(1分),对故乡生活、童年生活的怀念(1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连 接 高
【评分细则】第三空答“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大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君山有意,衔来明月(1分),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的心情(1分)。
【评分细则】第一空答“对仗/对偶”,亦可给分。第三空答“遇赦后喜悦/舒畅的心情”等,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22.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评分细则】正确一处给1分,划三处及以上不给分。
23.D【解析】负:背; 汤:热水; 被,同“披”,穿着; 然:这样/……样子
24.(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我挖了很多口井却没有泉水可喝,这是不专一的过错。
【评分细则】第一句关键词“以”“足”“口体之奉”“不若”,各0.5分。“以”译为“因为/由于”,“足”译为“值得”,“口体之奉”译为“吃穿的供给/吃的穿的”,“若”译为“不如/比不上”。
第二句关键词“吾”“咎”“专”、句式,各0.5分。“吾”译为“我”,“咎”译为“过错/过失”,“专”译为“专心/专一”,“……,……也”为判断句,要翻译出来。
25.甲文:写自己不畏严寒、不惧匮乏的物质条件,勤奋艰苦地从师求学(1分),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1分);乙文:列举九弟、四弟等人习字、穷经等实例(1分),是举例说理(1分)。
【评分细则】一点2分,两点3分。甲文答“以事实为例/运用对比手法,乙文答“引用谚语/运用比喻阐述道理”,均可给分。
【参考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乙】寻求学业的精通,没有别的办法,只是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养活自己。”说的就是不专一,我挖了很多口井却没有泉水可喝,这就是不专一的过错。各位弟弟总必须力求专一于学业。比如九弟立志学习书法,也不必完全废弃其他学业;但每天练习书法的功夫,绝对不能不提起精神,随时随处都可以领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内心有没有特别爱好的,如果立志研究儒家经典,就必须专心坚守一部经典;如果立志写八股文,就必须专心看一家的文稿;如果立志写古文,就必须专心看一家的文集;写各种体裁的诗也是这样;写试帖诗也是这样。千万不可以同时兼顾而又心浮气躁,同时兼顾就必定一无所成了。
26.略
【评分细则】按中考作文标准评分。
建议:作文切入分38分,双批阈值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