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语文 试题卷
(试卷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晨光漫过书籍,翻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那些铅字便化作纸页间蜿蜒成山河的血脉。《黄河颂》的浪涛澎湃于行距,卷起泥沙的苦咸——那不是水的奔涌,而是五千年脊粱在青铜器上的________,每一道浪痕都嵌着甲骨文的密码。暮色中的《老山界》,红军战士在酣(hān)然入梦的间隙,心中坚定的信念像篝火一样________,深深地刻在了岩石上。松涛低吟的呜咽(yè)里,他们的鼾声与枪栓的冷硬,谱成了月光的赋格曲。
当指尖抚过《土地的誓言》,那些挚(zhì)痛的句子便扎进掌纹。谰语的毒雾里,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坚定的呐喊,打破了漫长的黑暗,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祠堂斑驳的梁柱上,未干的墨迹仍在渗血,而田埂间________的蒲公英,早已把种籽系在候鸟的翅尖,飞越屏(pín)障。
《邓稼先》中,桌上昏暗的灯光照在满是计算痕迹的纸上,那些被风沙________的公式,其实是用铀矿的坚硬刻下的纪念碑。《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冲锋的号角和战士们默契的呼吸,在子弹的轨迹上织出了木棉花的图案。而《木兰诗》的韵律,千年之后依然能让时光泛起悠远的涟漪。
合上书,手指沾了墨香。那些泥土的痕迹,在文字中变成了青瓷的光泽;散落的野花,沿着句子向时间蔓延。爱国不是空洞的泪水,而是用墨水作桨,在血脉中一一渡过岁月,带着文明的火种。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酣(hān) B. 咽(yè) C. 挚(zhì) D. 屏(pín)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脊粱 B. 谰语 C. 斑驳 D. 默契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雕刻 火热 遍布 侵蚀
B. 雕刻 炽热 泛滥 侵蚀
C. 镌刻 炽热 遍布 磨蚀
D. 镌刻 火热 泛滥 磨蚀
4.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国不是空洞的泪水,而是用墨水作桨,带着文明的火种,在血脉中一一渡过岁月。
B. 爱国不是空洞的泪水,而是用墨水作桨,在血脉中一一带着文明的火种,渡过岁月。
C. 爱国不是空洞的泪水,而是用墨水作桨,带着文明的火种,一一渡过岁月,在血脉中。
D. 爱国不是空洞的泪水,而是用墨水作桨,在血脉中一一渡过岁月,带着文明的火种。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书中,我们决定了自己与作者的交往方式,一如我们跟现实世界的真人往来。
②因此许多阅读当刻并未发挥的感受却在生活中以不自知的状态影响我们。
③每个人看书的喜好与习惯都不一样。
④书中的思想、语言文字与虚实交错所呈现的样貌,也总是有时单一、有时复合地形成印象。
⑤这是我愿意跟书本一页一页交往的理由,我相信书是好好读才会贴心的。
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①⑤④② C. ①③④⑤② D. ③①④②⑤
6. 名篇名句默写。
(1)春日迟迟,新绿初绽,我们可以在葱郁的竹林深处,和着春风与竹叶的沙沙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竹里馆》的王维一样,以音乐之声倾诉内心的诗意。
(2)春天总是短暂而美好,花草树木也知道春天即将离去,都在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这时,我们就会想起韩愈《晚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边防战士们在高寒地区戍守边疆,他们不畏艰难,就像木兰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一样。《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艰苦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战士们的不易。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我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一小组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后,制作了下表: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表
兴趣程度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阅读 296 72.55% 88 21.57% 24 5.88%
口语交际 188 46.08% 148 36.27% 72 17.65%
写作 63 15.69% 154 38.24% 191 47.07%
材料二:下图为第二小组同学评选出的最优书店招牌
7. 请你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比较表,归纳图表主要信息。
8. 请用简洁的文字就此招牌的内容做出解释说明。
(二)名著阅读(5分)
七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阅读书目之一是《骆驼祥子》,请联系作品内容,回答问题。
9.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思维导图中补填相应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老舍用“骆驼祥子”作为这本小说的书名,听说还有人曾用“拉车夫”作为书名介绍到国外。你认为哪一个书名更好,为什么?
三、阅读(11~24题,共34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 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12. 《逢入京使》和本诗中都有“故园”,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借“故园”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②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释担而立( ) (2)尔安敢轻吾射( )
(3)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 (4)卒不肯告人姓氏( )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5. 从【甲】文来看,卖油翁“但微颔之”的原因有哪些?
16 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听花语
①我在雨中偶然看见了凌霄花。
②那天的雨下得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③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④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⑤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⑥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⑦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⑧雨停了,凌霄花们慢慢地挺直了身子。让我出乎意料的是,那些细弱的藤蔓,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条被摧残;那些花枝,在风中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⑨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一曲余味悠长的尾音。
⑩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地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心生敬仰。
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我们也一样。
我在雨中听见了凌霄花的花语,更找到了生命的花语……
(有改动)
17.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对“凌霄花”情感的变化。
厌恶——_______________——担心——惊叹——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那些细弱的藤蔓,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条被摧残;那些花枝,在风中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19.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四)(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20.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21.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22. 文章第⑤⑥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
23. 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链接: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上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离开老师后也能独立学习和思考。他认为教育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就像培育植物,要给予适当的阳光、水分和养分,让其自由生长。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关注小人物的命运,用质朴的文字反映社会现实。
四、写作(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24.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观察、体味,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那一刻,我很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
25. 题目:我渴望_____________
写作要求:
(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5)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语文 试题卷
(试卷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1~4题答案】
1. D 2. A 3. C 4. A
【5题答案】
D
【6题答案】
①. 独坐幽篁里 ②. 弹琴复长啸 ③.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④.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⑤. 朔气传金柝 ⑥. 寒光照铁衣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7~8题答案】
7. 学生对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的兴趣程度依次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远高于其他两类;将近一半的学生都对写作不感兴趣。
8. 招牌由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形部分是一本书(或:一摞书)的轮廓,轮廓内的书页(或:众多书的书脊)巧妙地融合了汉字“书”的繁体字;图形下方是“书店”的英文字母“BOOKSTORE”。整个招牌既融合了“书本”的形状,又点明了“书店”这一主题,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二)名著阅读(5分)
【9~10题答案】
9. ①. 祥子来到北平当车夫,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新车。 ②. 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10. 示例一:我认为书名“骆驼祥子”更好。因为①能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②能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③能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老实憨厚。
示例二:我认为书名“拉车夫”更好。因为①书名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展开故事情节。③以此为题更能凸显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④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是祥子一生最大的梦想。
三、阅读(11~24题,共34分)
(一)(4分)
【11~12题答案】
11. C 12. 两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10分)
【13~16题答案】
13. ①. 放下 ②. 怎么 ③. 慢慢地 ④. 最终
14. (1)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15. 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卖油翁对陈康肃炫耀自己的射箭技艺的不以为意。
16. 甲:熟能生巧;
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三)(8分)
【17~19题答案】
17. ①. 怜爱(心疼) ②. 敬仰
18.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凌霄花的坚强,表达了作者对凌霄花的赞叹之情,增强了语言气势,使情感更加强烈。
19.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深化了文章主旨;以省略号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四)(12分)
【20~23题答案】
20. 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21. 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清高、天真、纯真、孤傲、任性)的性格特点。(答出神态或语言描写都对,其他意近即可)
22. 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羡慕;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我”饯行时的情形,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23. 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开始会详细讲解各种题型的方法,这是“教”。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老师会引导我们总结答题规律,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当遇到新的题目时,我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思路去分析、解决,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这就是“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四、写作(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24题答案】
例文:
那一刻,我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我曾经以为,幸福是考试得了满分,是收到心仪的礼物,是去游乐园玩耍。直到那个雨天的傍晚,我才明白,幸福其实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里。
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天空像被泼了墨一般暗沉。放学铃响起时,豆大的雨点已经噼里啪啦地砸在教室的窗玻璃上。同学们陆续被家长接走,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我望着窗外如注的雨帘,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妈妈今天要加班,爸爸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冒雨回家了。
正当我收拾好书包准备冲进雨里时,教室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她的头发和衣服都湿漉漉的,手里紧紧攥着一把伞,脸上还带着匆忙赶路后的红晕。“妈妈!”我惊喜地叫出声来。妈妈快步走过来,一边用纸巾擦着我桌上溅到的雨水,一边说:“我请了假来接你,这么大的雨,怎么能让你自己回家呢?”
走在回家的路上,雨点打在伞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妈妈把伞几乎全倾斜在我这边,她的右肩已经被雨水打湿了一大片。我悄悄把伞往她那边推了推,她却笑着说:“没事,妈妈不怕淋雨。”我低头看着地上汇成小溪的雨水,突然发现水洼里倒映着我和妈妈的身影,一大一小,紧紧依偎在一把伞下。
回到家,妈妈顾不上换下湿衣服,先给我倒了一杯热牛奶。“快喝点热,别着凉了。”她说着,又转身去厨房忙活。我捧着温热的杯子,看着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背影,听着锅铲碰撞的声响,闻着渐渐飘来的饭菜香,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那一刻,我明白了幸福的模样。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喜悦,而是雨中倾斜的伞,是到家后的一杯热牛奶,是妈妈湿透的肩膀和温暖的笑容。原来幸福一直都在,就藏在妈妈的爱里,藏在平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阳光。我放下杯子,跑进厨房从背后抱住妈妈:“妈妈,我爱你!”妈妈转过身,用还沾着水珠的手轻轻捏了捏我的脸:“傻孩子,妈妈也爱你。”雨声、炒菜声、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最动听的幸福交响曲。
那一刻,我很幸福。因为我发现,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近在咫尺的温暖;不是稍纵即逝的烟花,而是细水长流的关爱。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幸福就在身边,从未离开。
题目二:
【25题答案】
例文:
我渴望一场旅行
我渴望一场旅行,一场能让我暂时逃离日常琐碎,去拥抱远方的旅行。
日复一日,我的生活像被设定好的程序。清晨,在闹钟的催促下挣扎着起床,机械地完成洗漱、吃早餐的流程,然后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挤上拥挤的公交,奔赴学校。课堂上,眼睛紧紧盯着黑板,耳朵捕捉着老师的每一句话,大脑飞速运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课间,本想放松一下,可要么被同学拉着讨论难题,要么就得赶紧准备下一节课的资料。
放学后,回到家,等待我的不是温暖的休憩,而是堆积如山的作业。语文的阅读理解、数学的函数和几何、英语的语法单词,一项项,像一座座小山,压得我喘不过气。好不容易完成作业,刚想拿起喜欢的小说看看,妈妈又会走过来说:“快去练练琴,马上要考级了。”或者爸爸会提醒:“把错题整理一下,巩固巩固。”
我渴望能有那么几天,不用考虑作业,不用想着考级,不用被各种安排填满时间。我想去看看大海,看那湛蓝的海水一波波涌上沙滩,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那一定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我想赤着脚,在柔软的沙滩上奔跑,让细沙从脚趾缝里溜走,感受那份自在与惬意。
我还想去爬一座山,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站在山顶,俯瞰脚下的世界。看云雾在山间缭绕,看远处的村庄星星点点,那一刻,所有的烦恼应该都会被山风吹散吧。我想在山间的小路上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鸟儿在枝头歌唱,和偶遇的山民聊上几句,了解他们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我也想去一个古老的小镇,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有卖特色小吃的小店,有陈列着手工艺品的铺子。我想尝尝当地的美食,看看匠人们如何精心制作那些精美的物件,感受小镇慢节奏的生活,让自己的心灵也慢下来,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宁静。
这场旅行,不需要多么奢华,也不需要多么遥远。它是我心中一个盼头,盼着能有这样一段时光,让我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寻找内心深处那份被遗忘的悸动。我知道,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但我也真心渴望,能拥有这样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