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文化溯源】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8分)
_____(①清清 ②皎皎)明月高空悬,_____(①点点 ②粒粒)繁星布满天,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人类从诞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了_____(①句句 ②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为了耕( )种,人们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为了出行,人们必须biàn( )别方向;为了起居和休息,人们需要掌握时间。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19日,有删改)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耕 ②biàn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观察自然”和“观测宇宙”调换位置。
B.删掉“的萌生”。
C.在“生活之需”后面加“的结果”。
D.把“萌生”改成“产生”。
【科技创新】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7分)
材料一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除了“天好”,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天天”、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4日)
材料二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圆满闭幕,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冰雪记忆。与往届不同,本届冬季运动会启用数字人技术,让吉祥物蒙古彩娃“安达”和“赛努”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身着特色服装,外形逼真,动作自然,在信息播报、场馆介绍等多个场景中出现,以亲和的形象、有趣的互动、十足的科技感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再次引发人们对数字人的关注。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1日)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的大量涌现促进了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发展。
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数字人以新潮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故事。
C.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吉祥物“天妤”外形逼真,动作自然,在多个场景中出现。
D.体育赛事中运用数字人技术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感兴趣。
5.学校要开展“你好,数字人”专题实践活动,同学们都想了解什么是数字人及运用数字人技术的优势,请你结合材料为大家介绍。(4分)
【诗文传承】
6.(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集中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 !
③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教育项目不断得以强化。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并明确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指标体系中删除,但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家庭教育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怕累着孩子,二怕占用孩子学习时间,还有家长认为,AI时代随着技术快速进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其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的多少和曝光率的高低。这种导向之下,各路明星占据着网络流量,而那些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则备受冷落。
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政府、村社(社区)、企业、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起这个责任。全社会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氛围。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工厂、家庭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家长要转变观念,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劳动实践,应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广泛宣传,增强中小学生劳动观念;因地制宜,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落实措施,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机制。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清华附中初21级年级组长张彪老师介绍,劳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生产生活中蕴含的智慧。“以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实际劳作中,他们结成一个个小分队,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再比如丈量土地时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也有助于生物、语文等能力的提升。”安徽省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教师江莉娟本是一名音乐教师,出于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主动兼职了学校的劳动课。除每周固定开展劳动教育外,但凡有空,栽花种草、田间管理、果实采摘等活动她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加入。据了解,围绕师资建设,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加强“专业志愿”培养,邀请劳动模范、非遗传人、工匠大师等136人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带领学校教师、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主要讲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是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的原因。
B.第二段认为劳动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社会、家庭、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
C.第三段列举了清华附中、安徽省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教师以及瑶海区教育体育局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劳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D.文章主要写了劳动教育由近年来的被淡化、弱化到现在被全社会重视以及具体做法。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并明确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指标体系中删除,但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得到改变。
B.AI时代随着技术快速进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不再需要劳动。
C.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的家务劳动技能。
D.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9.文中提到:有的家长认为,AI时代随着技术快速进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与自己的思考说说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从医的使命
陶勇
①“凡大医治病,不得问人之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里的这段话,让我明白,医生不同于其他职业,从医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和情怀。
②2009年我前往江西义诊,为当地患者免费做白内障手术。一个寒冷的清晨,下着毛毛细雨,干枯的落叶满地堆积。一队衣着臃肿的老人蹒跚而来,王阿婆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严重的驼背让她重心前移,每走一步都感觉刹不住车似的要向前栽倒。
③看诊后我发现她的眼部情况也很糟糕,白内障的程度特别重,绝对算是复杂病例。出发时老师曾一再告诫,复杂的手术风险很大,对专业经验和心理承受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年轻人不要去碰,因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衡量再三,我只能无奈地表示:做不了。
④没想到,联络员却意外地为阿婆求情。原来王阿婆的丈夫已过世十年,五年前,唯一的儿子也在事故中遇难。阿婆平日里最爱做的事就是拿出丈夫和儿子的黑白照片轻轻抚摸。只是她并不知道,那张照片因为反复摩擦早已模糊。王阿婆肚子里长了个瘤子,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这也许是她唯一一次重获光明的机会。
⑤看着阿婆严重的驼背,我还是犹豫。作为一个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医生,如果手术失败,我的职业生涯可能才刚刚开始,就已经吉凶难料。而且她已时日无多,值得我冒这个风险吗?
⑥这个时候,王阿婆说:“俺想制件寿衣嘞。”我听懂了,她想给自己做件寿衣。在江西的部分村落有个风俗,入殓所穿的寿衣,一定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如果不是,到了那边会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对一个老人来说,逝去之后如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绝望的痛苦。
⑦简单的愿望,朴素而真实,让人无法拒绝。如果阿婆是我的至亲,我还会瞻前顾后吗?还会护惜前程吗?想到这,我下定了决心。为了让驼背的阿婆上半身放平,我们帮她找来半米高的垫子垫腿。为了确保她术后能看得见,我们破天荒地给她双眼同时进行了手术,尽管这在眼科手术原则里一般是不允许的。好在手术有惊无险,我也如释重负。离开时,驼背的阿婆依旧一路走一路晃,可每一步都与地面贴得那么稳当。
⑧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南方的初春似乎也善解人意,树上冒出不少嫩绿的新芽,仿佛在为我们送行。后来联络员找到我说,王阿婆在手术后一个星期就过世了。那七天里,她逢人就说政府好,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那七天里,她给自己做了件寿衣,将丈夫和儿子的照片紧紧缝在了口袋里。阿婆请联络员告诉我,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谢谢我,帮她找到了“回家”的路。
⑨我忽然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作为职业生涯开端的手术,我感受到了专业性以外的东西。医生所能带给病人的希望,不只是解除病痛,还有在生死之间的一种期待。
10.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王阿婆做手术非常复杂、风险很大,“我”还是给她做了并且手术成功,这说明“我”医术高明、经验丰富。
B.王阿婆之所以迫切想要请医生治好眼病,主要是因为她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因此想要重获光明。
C.全文整体按时间先后,以第一人称进行顺叙。第⑧段借联络员口吻说出王阿婆术后的情况。
D.本文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开头第①段是说明,结尾第⑨段是抒情。首尾呼应,一致强调了“从医的使命”这一主题。
11.请赏析文章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
南方的初春似乎也善解人意,树上冒出不少嫩绿的新芽,仿佛在为我们送行。
12.本文的题目为“从医的使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标题含义的理解。(4分)
1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以第三人称(他),给陶勇医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能概括事迹,突显精神;运用修辞,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不超过70个字。(4分)
【链接材料一】
陶勇,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医术精湛”“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点燃了我重生的希望”……这样的感谢赞美之词,是成千上万的患者对陶医生的由衷肯定。他曾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为近11万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
【链接材料二】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泰戈尔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①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4.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问题。(14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予以为君子不以无位①为患,而以无所立为患;不以莫己知为患,而以求为可知为患。夫求之有道,若汲汲然②求为可知,则亦无所不至矣。
(选自《容斋随笔》)
【丙】
学道③者,正如学射,才持弓矢④,必先知的⑤,然后可以积习而求中的矣。若射者不求知的,不求中的,则何用持弓矢以射为?
(选自《知言 大学》)
【注释】①位:官位。②汲汲然:心情急切的样子。③道:道理。④矢:箭。⑤的:目标。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旨”有“意旨”“味美”“皇帝命令”等义项,“不知其旨也”中的“旨”意思是“意旨”。
B.“教然后知困”中的“困”和成语“困兽犹斗”中的“困”意思不同。
C.“夫求之有道”中的“夫”与“夫环而攻之”中的“夫”都是句首语气词,可不译。
D.“则何用持弓矢以射为”中的“持”意思是“拿着”。
16.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然后可以积习而求中的矣。
17.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君子应该“患”的是什么。(4分)
18.请简要分析【甲】【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有一个“推荐好书”环节。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向七年级的同学推荐《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9.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下面是三位七年级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3分)
《经典常谈》篇目 阅读需求 推荐篇目
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
C.《尚书》第三
D.《诗经》第四
E.“三礼”第五
F.“四书”第七
G.《战国策》第八
H.《史记》《汉书》第九
I.诸子第十
J.辞赋第十一
K.诗第十二
L.文第十三 同学想了解太极八卦的常识 ① (填字母)
同学在预习《<庄子>二则》时,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相关思想 ② (填字母)
同学对汉字的前世今生很感兴趣 ③ (填字母)
20.在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作品时,有同学认为其主题可以归纳为“困境与突围”。请你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对“困境与突围”这一主题进行诠释。(5分)
三、写作(50分)
2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马拉松运动员这样说过:掌声,鲜花,名次,成绩,固然令人心动,但更重要的是奔跑不止,一步一步,一次又一次,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5年上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①gēng。
②辨【“辨别”意为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2.②①②【第一空选②“皎皎”,“皎皎”常用来形容月亮明亮洁白,如“皎皎河汉女”。
第二空选①“点点”,“点点”可形容星星稀疏、细碎的样子,“点点繁星”是常见搭配。
第三空选②“种种”,“种种”表示各种各样,“种种遐想”表明人类对星空有各种各样的想象。】
3.C【原句“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缺少宾语中心语,导致句子表意不完整,应在“生活之需”后面加“的结果”,使句子表达为“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
4.B
5.①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
②优势:在文化传播方面,数字人可以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让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得到传播。在体育赛事方面,数字人可以让吉祥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其外形逼真,动作自然,能在信息播报、场馆介绍等多个场景中出现,以亲和的形象、有趣的互动、十足的科技感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
6.①落英缤纷(注意“缤”的书写)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庐”的书写)
③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7.A【第一段开头指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象,接着分析原因,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讲”这一点,该段还提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导向的问题。】
8.D
9.不赞同。从文章看,劳动教育有独特育人价值,能锻炼意志、培养协作与解决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生产生活智慧。从现实思考,AI虽能替代部分工作,但人类的创意、情感沟通、复杂问题的人性化处理等无法被替代,劳动不仅是体力劳作,更是心智、品德等培养的途径,所以人类未来仍需要劳动,且劳动教育至关重要。
10.C
11.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或:环境描写),描写南方初春树上的新芽,生动形象地写出初春的温暖和新芽的生机勃勃,暗示了我们的义诊妙手回春、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希望,表现了我为王阿婆成功做了手术满足了她的心愿后的欣慰,为后文王阿婆安详离世及在临终前托人对“我”表示感谢这一情节作铺垫。
12.标题含义:表层含义:“从医的使命”是指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深层含义:指的是作为医生不忘初心,抛开私心杂念,怀揣医者仁心,真正为病人着想,不只是解除病痛,还能带给病人希望和勇气。如文章中的“我”一开始还瞻前顾后、护惜前程,但得知王阿婆的困难和心愿后,“我”最终抛开顾虑,下定了决心为其动手术,让她没有遗憾地离世。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也是对“从医的使命”的最好诠释。
13.示例:他免费义诊,不计回报,给贫困患者重生希望;他勇于承担,放下私心,使疑难病例有药可救。他是王阿婆的引路人,是一束光,为黑暗中的她照明。
14.甲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乙诗则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哀伤之情。
15.A
16.这样才能通过反复练习射中目标了。
17.君子应该“患”的是自己无所建树、不具备值得被人了解的才能。
18.示例:两文在写法上均通过类比论证的写作方法,有效地阐明了各自的中心观点:【甲】文以“嘉肴”不食不知其味类比“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丙】文则以“学射”必先知道目标类比“学道”需先明确方向。
19.①B②I③A
20.示例一:①保尔住进疗养院,随着病情的恶化,保尔的身体彻底垮了。他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②他想到了以前经历的种种困难和为了克服困难所做的奋斗,他决定坚持活下去,冲出困难的铁环。③苦难总会让我们变得懦弱,但是真正的勇士会战胜心中的恐惧勇敢地活下去,成为生活的强者。
示例二:①保尔在修筑铁路时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阶级斗争复杂尖锐。②克服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进行斗争,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③困难常有,但我们要有不畏艰难困苦的意志,不仅如此,在革命事业面前更要有大无畏的精神。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