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扑救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B、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C、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上车或登机
D、煤矿矿井必须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3、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易发生“自燃”的是( )
A、木炭B、铜C、白磷D、硫
4、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散热的速度加快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5、山茶油是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在氧气流中完全燃烧,并用合适的试剂充分吸收燃烧后的产物,测得生成了220g二氧化碳和72g水,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C、H、O元素
C、只含C、H元素
D、肯定含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二、填空题
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__;(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再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习题
一、选择题
1.“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自发燃烧
2.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3.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计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计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计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4.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5.下列实验中,描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B、甲烷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用CO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二、填空题
1、下列做法能否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如果能,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燃烧的条件,解释下列现象:
(1)点燃镁带可以产生耀眼的强光,但当镁带厚度超过0.318㎝时,就难燃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铜丝编织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粗暴侵犯,北约军队准备使用的有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为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2)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手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如图所示,在一耐温并绝热的活塞底部放足量的白磷,用力迅速将活塞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慢慢将手松开,活塞最终回到处,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铜是热的良导体,吸收火焰的热量,立即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使蜡烛的蒸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火焰被切断,上方火焰熄灭。
6、(1)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
(2)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吸入体内。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燃烧现象及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的灭火方法。
②能区分完全和不完全燃烧,知道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
③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①探究燃烧的条件,概括出灭火的原理,知道灭火的方法依据。
②观察比较乙炔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探究控制燃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兴趣。
②通过燃烧的条件,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爆炸的发生原理和防爆措施。
学习难点:
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能达到促进燃烧和灭火的目的,认识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灭火的原理
1.通过真实的火灾的信息,认识火灾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激发学生对火灾受难者的同情,引导学生对灭火的探究动力。
2.引导学生讨论列举常见的灭火方法(如酒精灯、森林大火等),与学生交流灭火常识,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培养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安全提示:出现家庭火灾可做以下措施。
①拨打火警119;
②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灭火物品(如水、沙等)适当灭火;
③如有大火,撤离是应用湿毛巾或被褥之类捂住口鼻,延墙撤离;
④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不可直接泼水;
⑤不要贸然开窗,以免扩大火势。
3.从灭火的方法中总结归纳出燃烧所需具备的条件,以“火三角”直观的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与燃烧的关系。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简单谈谈对火灾的认识。
尽可能的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
总结归纳灭火方法,变向思维燃烧与灭火的关系,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2.促进燃烧的方法
小结:
1.燃烧和灭火
2.促进燃烧的方法
认真观察所给的两幅图象,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探究原因是什么。
联系生活常见现象(如蜂窝煤等),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常见的四种灭火器的用途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等,优点不留痕迹。干粉灭火器优点干燥易于流动。清水灭火器利用自身吸收显热和潜热的能力发挥冷却灭火作用。简易式灭火器特点是轻便适用于家庭使用。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的发生
2.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3.安全常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燃烧和爆炸联系在一起,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燃烧和爆炸有必然联系吗?如果将爆竹里的火药倒出点燃还会发生爆炸吗?
[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现象: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生成小水珠;
4.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
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而爆炸也不一定是燃烧引起的,爆炸的原因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急剧膨胀引起的。
课件16张PPT。燃烧与灭火一、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方法:1、楼房着火
2、油在锅里着火
3、酒精灯失火
4、森林着火
5、油罐着火常见的火灾喷水
用锅盖盖灭
用湿抹布盖灭
将火场树木砍掉
覆盖沙子灭火的方法降低温度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2、灭火的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移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3、燃烧的条件:4、燃烧的定义:三者缺一不可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乙炔(C2H2)在氧气(空气)中的燃烧二、促进燃烧的方法CO2+H2O1、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不充分燃烧,有大量黑烟冒出充分燃烧,剧烈、没有黑烟充分燃烧:燃烧剧烈、节约燃料不充分燃烧:浪费燃料、污染环境A、增大氧气的浓度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2、促进燃烧的方法(1)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
(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
(4)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
(5)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2)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3)增大氧气浓度
(4)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5)增大氧气浓度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的原因:可燃性气体(固体粉末)在有限的空间里,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急速燃烧引起爆炸。注意:爆炸既有化学变化,如:燃烧引起的爆炸
也有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当心火灾当心爆炸禁止放易燃物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课堂小结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2、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爆炸学以致用遇到火险你有哪些自救或救助的方法?想一想:安全常识安全常识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碳充分燃烧(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碳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碳可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死亡。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管道。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如下:A装置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装置现象是不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