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A、比空气大 B、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无法判断
2.、CO2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
A、它能溶于水 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7、下列气体中可用来灭火的是( )
A、H2 B、O2 C、CO2 D、空气
8、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碳酸钙Ca(OH)2 B、生石灰CaCO3
C、氢氧化钙CaO D、干冰CO2
二、填空题
1.根据信息,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是下列装置中的( ),该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_____________,所以用___________方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_____,所以不能用__________方法收集。
3.用集气瓶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应怎样放置?_________________(正放或倒放)
4.你认为应该怎样证明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怎样证明一瓶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上述我们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的探究,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在连接好实验仪器后要做的重要一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8.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容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生成气体
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
1.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做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装有二氧化碳的气球能飘起来
B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D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仅发生物理变化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用( )
A锌和稀硫酸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碳酸钠和稀盐酸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
A将燃着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将少量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方在集气瓶口
5.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 )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6.列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合理、最常用的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浑浊
B用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色
C用火柴点看是否燃烧
D测其密度,看是否比空气大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
8.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硫酸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二、填空题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_________________,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二氧化碳是最好的。二氧化碳还是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的重要原料。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养鱼的缸里经常放一些水草,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
(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人们要做灯火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吗?______________。
(3)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涂抹墙壁,往往表面已干燥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记住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3.掌握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仪器、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熟悉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培养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其含量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学习难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循环
2.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的用途
化石燃料的使用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危害,且不说空气污染问题,它的使用同样也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的同时思考人在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长颈漏斗、锥形瓶、导气管、集气瓶。
步骤:查、装、定、收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装置;
4.收集气体。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出,看是否熄灭。
小结:
1.CO2的循环;
2.CO2的实验室制法。
交流共享
思考全球升温会有那些危害,你感觉到冬季不再寒冷了吗?
连接装置,装入药品,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并思考:
1.长颈漏斗为什么伸入液面以下?
2.导气管是否伸入集气瓶越长越好?
3.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第二课时)
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这一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进行光合作用;固态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谈谈二氧化碳的用途。
小知识: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为-78.5℃。是常用的致冷剂,当它遇热而变为气体时,就把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