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 2025 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
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阿拉伯人继承发展了其他地区文化 B.统治者哈里发残暴成性 C.阿拉伯人毁灭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D.罗马帝国文化非常繁荣
欧洲从 13-15 世纪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世俗学校,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 ) A.植根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C.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 D.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
中世纪中后期,大商人家族不仅控制了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政治、商业和手工业,他们还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这说明( )
社会各阶层都认可文艺复兴理念 B.城市发展决定先进文化兴起 C.意大利的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进步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转变(如下表所示),表中的转变分别是指( )
① 重商主义流行,以富裕国库为目标,搜刮殖民地,管制工商,鼓励外销
② 物价大幅上涨,打击了靠固定收入为生的地主,使商人得利
③ 欧洲资本的流通范围和海外贸易的地域急剧扩大,商业的性质和经营方式 改变,股份公司产生
④ 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崛起
A.经济政策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商业格局
B.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商业格局 经济政策
C.经济政策 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商业格局
D.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经济政策 商业格局
伏尔泰盛赞牛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们应当尊敬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这表明他(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崇尚理性,否定专制权威
C.主张共和,倡导自由 D.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和上议院再也无权随意动用国库中的钱财,甚至不能向法国借钱……如果政府破坏了与下议院的友谊,那它将寸步难行;如果无法与下议院达成和解,那就会拿不到一分钱的财政支持”。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王权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9.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英国资本家专注于推销纺织品,凭借庞大的殖民地市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新生主导产业却明显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过分依赖殖民地市场不利于产业升级 B.海外殖民地保障其经济持续领先世界 C.必须为国内过剩的低端产能寻找市场 D.传统纺织业足以引领英国的产业革新
10.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提出以下口号:“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没有给面包,就要革命”和“宁愿做自由人死在绞架上,而不愿苟且偷生过着奴隶生活”。这些口号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 )
受到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B.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C.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D.从各国自发斗争走向了联合斗争
一战后,战胜国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
尔赛条约》规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虽然华盛顿会议的规定限制了美英等国的海军军备,但日本仍保留诸多特权。材料反映出( ) A.新秩序的建立保证了国际环境的和平
一战极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 C.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D.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彻底改变
列宁认为,俄国就不是像经典马克思主义那样,先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建立起物质基础,然后使上层建筑与之适应,而是恰恰相反。这说明十月革命( )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 B.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不需要经济力量支持 D.革命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
苏联学者波波夫和施梅列夫指出:对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国民经济产品的产量资料所进行的统计很自然地证明,1922—1928 年这段时期国民经济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要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28—1932年)高出两倍多,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33—1937 年)也几乎高出两倍多。在两位学者看来( ) A.工业化道路影响了苏联经济发展速度 B.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 C.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 D.新经济政策奠定了苏联工业化基础
墨西哥在 1821 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和发展国家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的原则。上述原则的提出( ) A.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 B.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D.缩小了全球贫富差距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随生产力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深度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图 1 图 2
图 1 是 1946 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的场景,这次演说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
材料二
图 2 为 1991 年 12 月 25 日晚上 19 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
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 分)
世界各国如何应对“冷战”?试举两例。(2 分)
“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冷战”之后世界呈现出怎样的格局?(4 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马铃薯传播方向
材料二
马铃薯传入欧洲后,除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 世纪 60年代起,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帕门梯耶尔设土豆宴款待上层人士,劝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穿有马铃薯花图案的衣服、在纽扣上别新鲜马铃薯花,在巴黎郊区种了 40 英亩土豆,任由饥饿和好奇的人们偷窃、食用、试种。1774 年,他出版《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详细介绍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和可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法国的马铃薯种植和食用有了很大发展。到 1815 年,法国的年产量飙升到 2100 万公石,1840 年猛涨到 11700 万公石。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根据材料一概括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条件(4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法国得到推广的主要因素(6 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马铃薯对世界发展的主要贡献(4 分)。
阅读以下材料,了解西方古代近代关于法律与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14 分)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民主范围、参政方式上的不同。(6 分)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在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6 分)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 分)
材料 生产力水平提高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并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该过程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这是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实现阶段跨越的历史逻辑。技术进步会提高生产力水平,而技术革命则意味着先进生产力的迭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技术革命为根本驱动,其孕育和衍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是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摘编自邓洲等《加速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历史、特征和路径》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2 分)
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实行;北约与华约建立;德国分裂;修筑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6 分)(任答三项得 6 分)
西欧各国形成欧共体;亚非拉新兴国家形成不结盟运动。(每点 1 分,共 2 分)
原因:苏联解体(苏东剧变)。(2 分)
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 分)
18.(14 分)
路径:从美洲传播到欧洲,再传播到亚洲等地区(1 分)。
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人口跨洋迁移;马铃薯适应性强;马铃薯产量高。(3 分)
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先期种植示范;明智之士和统治者的推动;人们对马铃薯价值认知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增强。(任答三点 6 分)
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带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助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
(任答两点 4 分)。 19.(14 分)
平等;人权;法律至上;正义(1 点 1 分,任答两点 2 分).
不同:民主形式:古希腊的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2 分)民主范围:古希腊的民主限于城邦公民,近代西方民主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2 分)民主形式:古希腊采取抽签、轮流坐庄、民主选举等参政方式,近代西方是选举和议会立法.(2 分)(共 6 分)
文献:英国《权利法案》;1787 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2 分)
共同影响: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国家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任答
两点得 4 分). 20 .(12 分)
论题: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根本驱动。(2 分)
论述:18 世纪 60 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运用标志着技术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的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劳作,形成了冶金、铁路、航运等新兴产业,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都产生深刻的变革。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的突破为标识,实现了技术的又一次飞跃,促成了生产过程初步的自动化转型,并出现了以电力、电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二战后至 20世纪最后 20 年出现新一次的技术浪潮,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原子物理与高分子化学的突破则为探索新的能源和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催生了如半导体、生物技术等众多新兴产业。 21 世纪以来,全球迎来了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了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产生。(8 分)
结论:总之,从工业革命后全球历史的发展来看,技术变革在各个阶段推动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是新质生产力出现的根本动力。(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