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习题
选择
1、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2、下列哪一项举措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
A、利用天敌消灭害虫
B、绝对禁止砍伐
C、建设配套水利工程
D、必要的地区可以营造炭薪林,解决烧柴问题
3、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破坏
4、下列哪一项不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 )
A、容易发生水俣病
B、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C、容易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
D、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肯定有好处
B、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治理太湖水污染就应该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水的生产活动
D、生态系统总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种污染物,人类不应该干预。
6、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
A、水草增多
B、鱼虾大量死亡
C、鱼虾食物丰富
D、水质清澈
7、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粘性的物质。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④能分泌抗生素。
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判断
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都是有害的。( )
②砍伐森林后,只要抓紧植树绿化,生态系统就可以不受影响。( )
③沙尘暴是天灾,人们没有办法减少它的发生。( )
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 )
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习题
1、在南极的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因而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线增多,使生物受到严重影响。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人类下列哪项活动产生的?( )
A使用大量的农药 B汽车尾气排放量加大 C使用含氟制剂 D人口增多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没想到泛滥成灾,主要的原因是( )
A没有天敌 B气候适宜 C繁殖力强 D以上原因都存在
3、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沙尘暴 B扬尘 C酸雨 D泥石流
4、我国市场上现销售的冰箱,一半以上是“绿色冰箱”。2010年以前将彻底淘汰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冰箱,以“绿色冰箱”代之,造成这一事实的主要原因是( )
A“绿色冰箱“就是绿颜色的冰箱,颜色美观大方
B“绿色冰箱”省电、节能、降低使用成本
C氟利昂资源有限,造价成本太高
D遵守《蒙特利尔议定书》保护臭氧层、
5、柳杉等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这说明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可以( )
A制造氧气 B净化空气 C过滤尘埃 D杀灭细菌
6、树林可以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防止地表温度的上升,是由于树林( )
A尘埃天然吸尘器
B氧的天然加工厂
C有毒气体的天然消毒器
D噪声的天然消声器
7、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放牧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消除噪声 D工业和城市建设合理布局
8、市政府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保护环境。试分析说明:
(1)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是?
(2)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
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及组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准备“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等。
学生:(一)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并整理。(二)布置学生课前设计科学合理的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危害探究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实验,准备上课交流和实验结果汇报。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举例分析、探究等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语言交流 。
课堂设计:
Ⅰ、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引入:一组“山清水秀的自然图片”,另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入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Ⅱ、讲授新知识
1、通过学生活动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对生物圈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练习1),并判断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引入正题。
2、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地球上陆地状况及利用土地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眼前的现实例子,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析这些不科学的无限制的利用土地,对生物圈有何影响,,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砍伐森林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直观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森林的作用及对森林砍伐无节制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中的利弊分组进行举例说明发表交流意见。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这样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在理解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基础上,再利用现实的例子自己分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更进一步的突破。
4、从上面的分析了解人类的活动会造成各种的污染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危害”进行探究实验得出方案,观察记录的结果。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长久保留在记忆中。师再次播放实验结果的图片,通过观察加强理解,来说明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大,此来告示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危害,并以此呼吁自觉保护环境,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突出探究性实验的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项,及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此分别进行了来达到目的。
5、点评及评价:点评学生写的为保护环境自己做到的一件事及一句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语情况,表扬好的,鼓励不足的,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来共同保护环境。由学生,小组,教师总结评价各组回答的优缺点,最后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总结:人类应当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圈,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生物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保护生物圈!(共同喊出口号结尾)
板书设计: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环境的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
Ⅴ、自我评估(课堂练习,结合教学完成)
课件61张PPT。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最高可达离地面1万米处或更高,最深达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地下洞穴的最深处和海底热火山口的深度。
生物圈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生物化学系统,它借助于高度多样性的生物而吸收、转化、加工和储存太阳能。当它遭到破坏时,环境条件就可能趋向于极端,平衡被打破。要保持地球上温和的气候,必须保持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其免遭破坏。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0.028%,之后,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其浓度升高,1996年增加到0.035%,根据1995年国际能源机构数据,每年人类向大气排放200亿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增加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热平衡,使地球变暖。本世纪初与20世纪60年代比,北半球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5℃,照此速度,2100年可能上升3-4℃。这将导致冰盖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陆地,改变全球气候,影响农业生产。(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
主要温室气体(能够吸收长波辐射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氟利昂,N2O,CO等。植物是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主要调节器,维持大气中两者的平衡。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44g二氧化碳就能产生32g氧,在白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要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大20倍。据计算,每公顷森林每日能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0.73吨氧;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公顷每日能吸收二氧化碳0.2吨。 因此要保护森林、草地。臭氧减少是潜在的全球性生态灾难在距地球表面15-20km的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丰富,它有选择性地吸收对人体和生物体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r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人类活动正在破坏大气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使其分解大于合成,造成一种潜在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大量增加,免疫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大量生物受害等)
1985年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人类合成的化合物氟利昂(CFCL3和CF2CL2),被广泛使用于各种喷雾器的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它们稳定不易分解,到达臭氧层后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臭氧减少。目前人们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1990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全球各地普降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正常雨水的pH值为6左右。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所产生的SO2和NO2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最早出现在北欧,现在世界普遍,我国自北向南逐渐加重。
主要危害: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易感病害;腐食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所含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有不利影响。
防治方法:限制SO2和NO2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去除这些物质。酸雨的形成酸雨造成死亡之湖(纽约州)酸雨引起树木死亡酸雨毁坏德国森林的50%酸雨带来一片凄凉景象北美酸雨地区水体、大气普遍受到污染水体污染
排入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8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菌;化学肥料;杀虫剂、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冲积物;放射性物质;电厂废热等。每一类都会造成不同的污染。如化肥和家庭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变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水体老化,从而使水生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影响和破坏,严重的甚至发生水华,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给饮用、工农业供水、水产养殖、旅游以及水上运输等带来巨大损失,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根据水体营养状况,把水体分为重富营养、中富营养和贫营养几种状态。富营养化的重要现象之一是爆发水华,水华藻类大量死亡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中生物窒息死亡,此外有些水华藻类还分泌藻毒素,杀死水中的其他生物。
富营养化的控制和治理是一个困难、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生物富积: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生物富集污染物能力用富集系数表示,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与环境中浓度之比值。
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 飞机喷洒 DDT 杀蚊DDT经
食
物
链
浓
缩
107
倍
水中
DDT浓度
3 x 10-6ppm鹰体内DDT浓度
25ppm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有的成分陡然增加而造成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构成损坏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比较重要的有: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微粒物质(particulates)等五类。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正常空气成分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并可能生成一些新的污染物质,因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两类。 一次污染物:是指从各类污染源排出的物质。可分为反应性污染物和非反应性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多种理化反应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臭氧、过氧化乙酰硝酸酯(PAN)、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以及一些活性中间产物等。
在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大气中的HC和NOx等气态的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产生臭氧、PAN及其他类似的氧化性物质(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氧化过程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1954年发生于美国洛山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最早发生的一起由污染物光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大气公害事件(这称为洛山矶型烟雾,由汽车排气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另一类型为伦敦型烟雾,由煤尘、二氧化硫、雾混合并伴有化学反应产生的烟雾。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将来需要什么生物,也不能预测哪些生物将会为我们提供新的药物、新的原料和新的食物来源,现在无用的生物也许将来会成为极有价值的生物,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一定时空范围内各级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及各级各类生态系统内与生态系统之间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①生境多样性: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多样化,它是生物群落多样性乃至整个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
②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方面的多样化。
③生态过程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各组成要素间以及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的多样化。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一种不起眼的野草
(过去)可用于各类疟疾。尤其适用于抗氯喹、抗喹哌恶性疟疾和凶险型脑型疟的救治。(现在)双氢青蒿素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分解者,起
什么作用?价值?间接价值: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价值。它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一般不会出现在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收入中,但当进行计算时,其价值可能远高于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耗性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伦理价值和遗产价值。 涵养水源 存在价值:那些潜在的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价值。个人或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继续存在而自愿支付费用。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和原因 生物多样性概况 地球上物种总数:500~3000 万种
已研究定名的物种:140 万种 这些物种是 40~45 亿年地球自然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处于动态平衡中:
自然界中物种灭绝:90个/100年
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加快:104~105倍
人类活动促使物种灭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分钟热带雨林消失100 英亩,热带雨林已消失50%,估计再过 50 年将完全消失。 橘黄色:每年毁林 2000~14800km2
淡黄色:每年毁林100~1900km2毁林开荒在危地马拉高速公路的发展加快了热带雨林的消失亚马逊河三角洲(巴西)上空覆盖着大量燃烧生成的烟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 世界:1950~1960s 抢救珍稀濒危生物 (1980s, 中国)1970s全面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1990s, 中国) 我国: 高等植物:3 万种 陆栖脊椎动物:2300 种 昆虫:15 万种
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
我国重要生物资源: 熊猫 金丝猴 白鳍豚 民族民间药用植物 6000~7000种 受严重威胁的物种 15~20%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人类是生态系统稳定的最大破坏者:
破坏森林、湿地,污染环境,捕杀动物,侵占和破坏生物的栖息地,掠夺式开发各种资源,气候变暖,酸雨普降…… 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滥用和对生境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面临灭绝的威胁自工业化初期至今,1/3的两栖动物、1/5的哺乳动物和1/4的针叶树种濒临灭绝
当代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1000倍
一个物种灭绝影响约50个物种的生存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官员和没收的象牙地球又一次进入大灭绝时期类别 灭绝 濒危 渐危 稀有 未定 全球受威胁总数
植 物 384 3325 3022 6749 5598 19078
鱼 类 23 81 135 83 21 343
两栖类 2 9 9 20 10 50
爬行类 21 37 39 41 32 170
无脊椎动物 98 221 234 188 614 1355
鸟类 113 111 67 122 624 1037
哺乳类 83 172 141 37 64 497
已灭绝的动物
英国:黑灰海岸麻雀 ;美国:蓝色狗鱼;澳大利亚:腹生青蛙……
中国:华南虎?白暨豚?……
开展中国重要生态区的研究以及合理布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成了当务之急
近10年是我国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时期,但相应研究工作贫乏,保护区专家少
各省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至2004年底)卧龙熊猫保护区神农架保护区外来种入侵与有效控制生物在地球上的自然分布格局是由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重大的地质事件造成的,但是这一自然分布格局正被逐步打破
早期动植物在非自然分布区的传播大多与移民有关,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不多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非目的种被飞机、海轮和火车进行远距离传播,特别是跨越大陆的传播,造成了严重生态后果后,科学家才把外来种入侵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为名,日前出现有意识无知识的盲目引种倾向各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外来种入侵带来的崭新的环境与生态学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是外来种入侵的重灾区
上海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已经受到来自北美的互花米草的大规模入侵,严重地威胁了本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健康
加拿大一枝黄花以惊人速度侵占了大面积陆地生态系统
凤眼莲从江浙两省越界涌入黄浦江流域,连年给黄浦江景观带来视觉污染
黄浦江上游在打捞水葫芦 闵行抛荒地加拿大一枝黄花丛生 崇明东平森林公园中的水花生 崇明东滩被互花米草入侵外来种入侵问题在中国各大区有迅速蔓延的趋势
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给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公布了一批入侵种名单
紫茎泽兰 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 豚草 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蔗扁蛾 强大小蠧(du) 非洲大蜗牛湿地松粉蚧 福寿螺 牛蛙美国白蛾中央有关部门已经设立了外来种入侵机制与有效控制的重大项目
2004年,美国生态学大会上论文最多,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入侵生态学问题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湖泊、河流、地下水、大气层和生物体内的水量不足全球水量的1%,这是可供我们利用的淡水的主要资源。
地球上有52个大流域,每一个都至少被3个国家共享,所以,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根据计算,全球淡水资源可为80亿人提供足够淡水资源,预测2020年人口将达80亿,此后淡水将成为人口增长的限制因素。
我国河川径流总量为2.6万亿立方米,具世界第六,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而且水污染严重,造成一些地方水质性缺水。课件29张PPT。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正面影响三北防护林人类活动对生物的负面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的负面影响迅速蔓延开来的薇甘菊人类活动对生物的负面影响美丽的杀手
—地中海实蝇水芙蓉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考点一、分析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1、森林乱砍滥伐后对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2、沙尘暴的起因
3、鸟类日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水域污染的原因
5、生物入侵及危害酸雨的形成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空中死神
1、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2、控制酸雨的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环境污染(垃圾场)一、【模拟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1、制定废电池对生物影响模拟实验 电池纽扣电池手机电池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俣病痛痛病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废弃电池的危害 电池中含汞、镉等元素。
汞的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很强,汞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强的脂溶性,容易进入生物组织,因此毒性更强,并有很高的蓄积作用。汞的无机化合物容易存在于水底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汞的有机化合物。通过食物链的逐级浓缩作用,汞进入人体后的浓度可以富集10万倍以上。 镉的化合物的毒性很大,通过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最终进入农作物。镉的蓄积性也很强,动物和人体内的镉很少能排出体外。日本的骨痛病就是当地人们吃了含镉的大米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考点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探究废电池多生物的影响
3、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①酸雨的危害:酸化土壤,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酸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们的健康; 酸雨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植物成片死亡等
②酸雨的防治: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③重金属的危害与防治
4、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风力发电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锂电池新型概念车氢燃料车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茶园发展生态农业桑基鱼塘速生林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生物入侵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工业用水对生物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外实践: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