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13:56:16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朗读并背诵古诗《蝉》,体会诗人借助蝉抒发高洁志向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1.复习第一单元所学课文,回顾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开辟”“姿态”“温和”的意思。
3.预习古诗《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学习“交流平台”:读句子,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结合课文内容,梳理总结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方法。 【学习任务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读句子,寻找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理清事物间的对比关系,体会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仿照例句,拓展练习用对比手法描述事物特点。 【学习任务三】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句子,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学习任务四】
学习“日积月累”:朗读古诗《蝉》,理解难懂字词,读懂诗意,体会诗人借蝉抒发的高洁志向,并尝试背诵古诗。拓展交流,复习已学的咏物诗。
推荐的学习资源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共24张PPT)
语文园地一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

交流平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事物,有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有的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说发现:
这几位同学交流的都与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有关。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如琦君笔下的《桂花雨》,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议方法:
本单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什么呢?通过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如,《白鹭》这篇课文就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美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蕴含着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借物喻人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写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当中去。如,我想赞美我的学校,可以抓住学校中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学校的喜爱、赞美之情,等等。
演练台:
下面是我写的一段话,请大家欣赏一下吧!
我转动心爱的地球仪,在它上面寻找……我找到了“雄鸡”的“静脉”和“动脉”——长江和黄河!长江、黄河,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们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
你们用自己的甘露哺育了两岸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黄河,你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恐怕这就是你的磅礴气势吧!我捧着心爱的地球仪,转呀转,我找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词句段运用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读了这几组句子,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三个句子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然后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三个句子都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说特点:
仿照上面句子的特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演练台:
1.小草既没有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但它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2.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大树那么挺拔
花儿那么妩媚
太阳
的光芒那般威力四射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开辟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
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
说特点:
说一说这两组句子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每组句子都含有相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开辟”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开垦”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开创、建立”的意思。“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形容气候)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形容性格)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
温和
你能试着用“温和”这个词说一说吗?
演练台:
(形容人)这个孩子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看着挺精神的。
(形容植物)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梅花开得愈精神。
精神
你能试着用“精神”这个词说一说吗?
演练台:
(表示自豪)我们都以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而感到骄傲。
(表示自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骄傲
你能试着用“骄傲”这个词说一说吗?
演练台: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其书法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他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中成书最早的一部。
【古诗大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是因为它在高处,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首诗中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讴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台: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一》作业新设计
任选一组,用“精神”“简单”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精神(形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形容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头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默写古诗《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做题:试着仿照“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举例:
精神(形容人):小丽今天精神不佳,可能是睡眠不足引起的。
(形容植物):小草喝饱了水,一下子精神了起来。
简单(形容事情):这道题很简单,只要两步就能解出来。
(形容头脑):我们不要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2.略。
3.示例:白开水无色无味,普普通通,不像饮料那样五颜六色,味甜好喝,却对我们的身体很有益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包括三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对话交流,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 第二板块“词句段运用”包括两个语文训练点:第一个是体会运用对比描写事物,突出事物特点的写法。教材虽然只提出了“体会”的要求,但是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运用”。第二个是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一词多义写句子。教材以“开辟”“姿态”这两个词语做例子,要求学生用“温和”这个词语造句。练习的容量和密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一些词语加强练习。 第三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下一篇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也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表面上写的是蝉,实际上是借助蝉这个事物,表达作者要做品格高`的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 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并交流: 说发现:这几位同学交流的都与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有关。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如琦君笔下的《桂花雨》,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议方法:本单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什么呢?通过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如,《白鹭》这篇课文就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美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蕴含着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师: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写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当中去。如,我想赞美我的学校,可以抓住学校中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学校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生讨论并完成习题: 学生:下面是我写的一段话,请大家欣赏一下吧! 学生1:我转动心爱的地球仪,在它上面寻找……我找到了“雄鸡”的“静脉”和“动脉”——长江和黄河!长江、黄河,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们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 学生2:你们用自己的甘露哺育了两岸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黄河,你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恐怕这就是你的磅礴气势吧!我捧着心爱的地球仪,转呀转,我找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生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学生1.小草既没有大树那么挺拔,也没有花儿那么妩媚,但它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学生2.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的光芒那般威力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方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学生写句子,并展示: 温和(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虞世南:(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朝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写作背景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解析诗句:出示课件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是因为它在高处,而不是依靠秋风。 (3)学生读读背背 (4)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