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学习目标】
1、欣赏江南冬景之美,品味优美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感情。
2、学习运用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写作背景】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本文写于1935年。1933年4月郁达夫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郁达夫散文具有极强的美学特征:清新隽永,明丽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新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涮( )羊肉 蛰( ) 居 乌桕( ) 赭( ) 色 槎桠( )
剥( )花生? ? 夹( ) 衣? 泊 ( )船 月晕( 搁( ) 笔?
?煮茗( ) 曝( )背 亘( )古 正( )月 绿( )林豪客
恣( )意 谛( ) 听 丰腴( ) 间( ) 或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江南优美的意境由哪些图画构成?(找出具体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尽量用原文词语概括画面)
????????
【合作探究】
1. 作者在文章中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表现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了一幅幅江南冬景图。请先深情朗诵喜欢的段落,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赏析给大家听。(思考角度:①写了哪些景物?②景物有何特点?③作者感受如何 ④运用何种手法?)
2. 这篇文章中,作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些什么?有人说这些是闲笔,你觉得呢?
【课堂检测】
仿照《江南的冬景》,试着运用本文学习的写景手法,抓住青州秋天的特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煮茗(míng) 蛰(zhé)居 曝(pù)背 亘古(gèn)
B 煊(xuàn)羊肉 赭(zhě)色 绿(lù)林豪客 给与 (j? )
C 乌桕(jiù) 恣(zì)意 谛(dì)听 正月(zhēng)
D 槎桠(chá yā) 剥(bāo)花生 月晕(yùn) 间(jiàn)或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明其妙 暖坑 萝卜 相应成趣
B.得失具亡 绿荫 轮廓 窗临远阜
C.乌蓬小船 蛰居 萌动 恍然大悟
D.曝背谈天 逍遥 恣意 直截了当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
B.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C.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好的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吗(嘛)呢!”
D.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嗓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无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特深。
(2)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 ,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3)若再要点些 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A.感受 交换 景象
B.铭记 变更 风景
C.记忆 变化 景物
D.铭刻 变迁 景致
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个人做出的任何成绩和伟大的革命事业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B.尽管两人天各一方,但还是藕断丝连,不绝如缕。
C.洗劫后的圆明园,到处断壁残垣,令人叹为观止。
D.冬天里,我经常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或围炉品茗,或吃煊羊肉饮白干,享受了浓浓的天伦之乐。
6.课内阅读
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 ① 长桥,窗 ② 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 ③ 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 ④ 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① ② ③ ④
2.“人到了这一个境界”中,“这一个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二、比较阅读
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文字,思考:同是写雪景,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三、补充虚实结合的相关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其中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
课件16张PPT。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1.欣赏江南冬景之美,品味优美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感情。
2.学习运用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学习目标:郁达夫(1896—1945),原名( ),字( ),浙江富阳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早年留学日本,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同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问世。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去,后被日本宪兵杀害。代表作品:山水游记( ) ( )等。
郁文达夫创造社《沉沦》《达夫游记》《屐痕处处》 写作背景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本文写于1935年。1933年4月,郁达夫举家由上海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
在这期间,他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对江南的冬景情有独钟,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借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字音涮( shuàn )羊肉 蛰( zhé )居
乌桕( jiù ) 赭色( zhě ) 槎桠( chá yā )
剥花生( bāo ) 夹衣 ( jiá )泊船 ( bó )月晕 ( yùn ) 搁笔( gē ) 煮茗(míng ) 曝背( pù ) 亘古( gèn )正月 ( zhēng )
绿林豪客( lù ) 恣意( zì ) 谛听(dì ) 丰腴( yú ) 间或 (jiàn )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江南优美的意境由哪些图画构成?(找出具体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尽量用原文词语概括画面) §2曝背谈天图??
§5午后郊游图??
§7微雨寒村图
§8江南雪景图??
§9旱冬闲步图?
深入文本,体会诗情画意 先深情朗诵喜欢的段落,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赏析给大家听。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其中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这篇文章中,作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些什么?
有人说这些是闲笔,你觉得呢? 当堂训练
试着运用本文学习的写景手法,抓住青州秋天的特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随意,感受梦里水乡的风姿绰绰;一杯香茗,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缤纷多姿的。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风中有诗意,夏日骄阳下有诗意,寒冬冰雪中也有诗意。只要你善于生活,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会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枫叶飘飘中寻找诗意,你会在溪水潺潺中倾听诗意……作业1.巩固提升训练1-5
2.推荐阅读《故都的秋》,体味故都的秋之韵。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欣赏江南冬景之美,品味优美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感情。
2、学习运用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重点:欣赏江南冬景之美,品味优美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文人墨客有很多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下面我们齐读这两首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这两首词中描写的江南春景如此迷人,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江南的冬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郁达夫: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2、明确背景: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本文写于1935年。1933年4月郁达夫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郁达夫散文具有极强的美学特征:清新隽永,明丽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涮( )羊肉 蛰( ) 居 乌桕( ) 赭( ) 色
槎桠( ) 剥( )花生? ? 夹( ) 衣? 泊 ( )船
月晕( ) 搁( ) 笔? ? 煮茗( ) 曝( )背
亘( )古 正( )月 绿( )林豪客 恣( )意
谛( ) 听 丰腴( ) 间( ) 或
4、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江南优美的意境由哪些图画构成?(找出具体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尽量用原文词语概括画面)
三、合作探究:
设计了两个题目:1. 作者在文章中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表现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了一幅幅江南冬景图。请先深情朗诵喜欢的段落,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赏析给大家听。(思考角度:①写了哪些景物?②景物有何特点?③作者感受如何 ④运用何种手法?)
2. 这篇文章中,作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些什么?有人说这些是闲笔,你觉得呢?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尝试着运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了画面,先让学生自己自由地深情朗诵喜欢的画面(也就是段落),然后小组合作,文本研讨, 每小组任意选择一幅图景品读、赏析
要求:
1、小组依次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并分别谈一谈喜欢该段的理由
2、组内推选一人代表小组朗读,并将组内的精彩赏析汇总展示
在此基础上有同学可能会谈到第8自然段江南雪景图,在赏析时有同学会讲到引用,我再进一步提醒同学虽然是雪景图,但并没有对雪直接进行描写,而是引用大量诗句,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自然地引到“虚实结合”这种手法上,进一步补充虚实结合的相关知识,明确虚写的几种情形,特别在诗歌中运用的非常多,引导同学们通过诗歌具体分析。
然后再由第2个题目 这篇文章中,作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些什么?同学们会答道还写了其他地方的冬天,我在进一步问:哪些地方的冬天呢?让同学们顺着课文从头开始找:江南的冬景和北国的冬天、江南的秋天、闽粤的冬天、北国寒郊、德国的冬天。
那这是闲笔吗?同学们回答肯定不是,那为什么写其他地方的冬天呢?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明确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景手法?那就是“对比”,通过“对比”让我们看到了郁达夫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欣赏江南美景之时,还学会了两种主要的写景手法:对比和虚实结合,让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尝试着运用,使文章更有韵味。
五、当堂检测:
仿照《江南的冬景》,试着运用本文学习的写景手法,抓住青州秋天的特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六、巩固提升:
设计了5道基础题:字音、字形、标点及近义词、成语,课内阅读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梳理巩固,回扣课文。最后设计了一道比较阅读题,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思考:同是写雪景,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七、作业:
1、 巩固提升训练1-5
2、 推荐阅读《故都的秋》,体味故都的秋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