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初中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初中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1 16: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共 12 题, 每题 2 分, 共 2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一位非洲外交官评价:“中国在联合国坚持主权平等、和平共处,既不依附大国,也不搞扩张。”这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不结盟的外交策略
2. 《共产党宣言》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它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 1978 年 12 月,一位亲历者在日记中记录: “会议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路,现在得集中精力干一件‘要紧事’。”这件“要紧事”指的是
A. 积极号召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B.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4. 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甘肃嘉峪关地区成为重要的内迁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这里交流融合。当地出土了一批魏晋墓壁砖画 (如下图),这些墓壁砖画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的
A. 军事装备改进 B. 生产方式转变
C. 生活娱乐方式丰富 D. 饮食爱好转变
5. 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如图所示京剧的形成过程表明
北京的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 京剧吸收了多种地方戏的精华
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意在强调抗日战争
A. 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 B. 要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C. 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 D. 要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
7.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许多城市街头出现剪辫场景,民众纷纷响应。这一现象反映
A. 封建帝制思想彻底消失 B. 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C.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富强 D.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8. 下图为漫画家国凤义于 2018 年创作的《我家这四十年》,它可用来说明我家这四十年
A. 改革开放使生活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平
C.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 D. 我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 下图是 1956 年发行的宣传画,其标语为“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合作社的农产丰收”。据此推断,当时
A.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推进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
C. 农业集体化运动蓬勃开展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10.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交给有铜矿的地方势力。到了汉武帝时期,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五铢钱,并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这一变化有利于
A. 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B.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节省政府财政支出
11. 四川三星堆遗址是夏商时期古蜀文明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与中原夏商文化相似的铜牌饰,有带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特点的玉器,也有古蜀特色的金杖、青铜树等。由此可知
A. 三星堆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 B. 佛教文化当时已广泛传播
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建立
12. “引水岷江放眼中,修堤作堰夺天工。离堆锁峡枢机握,鱼嘴分流陌路通。”这首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二、非选择题(36分)
13. 【货币的演变】(9分)
货币是文明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商朝时期,人们以海贝作为主要货币;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铸造青铜铲币、刀币等金属货币;秦朝统一后,废除六国货币,推行圆形方孔钱;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货币——“交子”;明朝中后期,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摘编自《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元朝实现大一统,疆域辽阔。《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元朝的纸币用桑皮纸制成,上面盖有皇帝印玺,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同一时期,欧洲主要使用金币,威尼斯商人将金币与元朝纸币兑换,用于东西方贸易。
——摘编自《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2025年,支付宝全球实名用户已超12亿,年交易规模突破300万亿元。其“碰一碰”支付技术无需网络即可完成交易,数字人民币试点也在稳步推进。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到“一部手机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摘编自《现代支付方式变革》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古代货币中哪一种最便于人们使用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货币当时出现的主要原因。 (3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纸币为什么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并且可以流通到欧洲 (3分)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从贝币到数字人民币,中国货币演变尽显了哪些“中国智慧”?(2分)
14. 【变迁与担当】(9分)
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北大历经更名、合分、迁徙,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材料一:1898年,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国家面临严重危机的背景下,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学堂规定学生既要学习传统经典,也要学习西方科目的是培养能帮助国家摆脱危机的新型人才。
——摘编自《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1916年,北大校长推行改革,形成包容学术环境,使其成为一场倡导民主科学的进步文化运动核心阵地。期间有刊物传播新思想、抨击旧理念。1919年,中国外交失利消息传来,北大学生率先行动,发起爱国运动,彰显责任担当,激发社会觉醒。
——摘编自《北京大学史》
材料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冒着炮火南迁,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联大师生以茅草屋为校舍,用油灯照明。数学系华罗庚在牛棚中完成《堆垒素数论》;化学系师生为前线研制炸药;1942年,联大参军学生达834人,包括后来“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摘编自《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运动中?(1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创办京师大学堂的原因。(3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北京大学有责任与担当的表现。(3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南联大成立的直接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材料中西南联大师生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分)
15. 【印刷术与文明进步】(8分)
材料一:中国活字印刷术15世纪传入欧洲,15世纪中叶改进后书籍成本大幅下降,如《圣经》从300金币跌到20金币,普通人也能买书读书。佛罗伦萨大量印刷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作品,威尼斯成为古典著作印刷中心,柏拉图、西塞罗(古典作家)的书广泛流传。有商人说:“纺织工人都能买《神曲》,和贵族读一样的书。”
——摘编自《文化传播与交流》
材料二:19世纪初,蒸汽印刷机发明,用蒸汽动力代替手工,每小时印量从200张涨到4000张,又快又便宜。它让技术书、发明图大量印刷,工匠能学到先进技术;报纸和课本变多,英国识字率从30%提高到70%,工人能看懂机器说明书,操作更熟练,提高了生产效率;商品信息通过报纸很快传开,工厂和商人按消息生产买卖,英国货卖到全世界,市场连得更紧了。
——摘编自《工业革命与传播媒介变革》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印刷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研发的“中国芯”印刷设备打破欧美技术封锁,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刷设备出口国之一;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推广环保水墨、节能印刷工艺,推动印刷产业绿色转型;并借助“一带一路”将《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典籍译介到海外,让中华智慧在全球范围传播。
——摘编自《新时代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带来的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蒸汽印刷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3分)
结合材料三,你觉得我国在发展现代印刷技术时,“最让你感到骄傲”的是什么?(2分)
16. 【交流·合作·发展】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中外历史大事记 (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西汉 丝绸之路开通
唐 鉴真东渡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清朝 闭关政策
19世纪60年代 日本明治维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001年 中国加入WTO
2013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2013年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围绕“对外开放与社会发展”或“交流、合作与发展”,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D 7.B 8.A 9.C 10.C 11.C 12.B
13.(1)交子。原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贸易频繁,货币需求量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元朝疆域辽阔,大一统局面为纸币流通提供了条件;政府的支持和规范管理;元朝与欧洲贸易往来频繁,促进纸币流通到欧洲。
(3)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注重便捷性和实用性;体现创新精神。
14.(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国家面临严重危机;培养新型人才,帮助国家摆脱危机;管理全国教育事务。
(2)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阵地,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北大学生率先发起五四运动,彰显爱国担当,激发社会觉醒。
(3)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启示:在困难面前要坚韧不拔,勇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15.(1)书籍成本下降,普通人能购买书籍;促进古典著作和新思想的传播;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2)使技术书、发明图大量印刷,促进技术传播;提高了民众识字率,提升工人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商品信息传播,扩大市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
(3)自主研发技术打破欧美封锁;推动印刷产业绿色转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智慧走向世界。
16. 示例:观点:对外开放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汉朝的繁荣发展。唐朝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文化,也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和日本社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