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1 15:03:3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教学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观察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相关图片材料,并思考问题,进入本课课题。 2.朗读学习目标。 1.展示相关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本课课题。 2.由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教师简单讲解,了解本课重点和难点。 1.通过设置情景和疑问、展示学习目标,为学生明确方向、激发动力,让其得以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估。 2.有利于教师引导教学,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有序与高效。
甲午中日 战争与《马 关条约》的 签订 1.阅读PPT的相关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日本和国际方面的相关情况以及战争导火索。 2.阅读教材,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根据表格完成概括。 3.了解邓世昌、丁汝昌等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的事迹,说说自己的感悟。阅读教材P30的“材料研读”,了解旅顺大屠杀相关史实,谈谈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 4.阅读PPT相关材料,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5.阅读教材,完善《马关条约》内容的填空,尝试分析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分别展示中国、日本和国际方面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前各国的相关情况,指出导火索是什么事件。 2.展示甲午中日战争主要过程的表格,指导学生完成概括。 3.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为国牺牲的爱国将领和旅顺大屠杀等史实,倾听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4.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出示表格,由学生完成相应表格填空,引导学生思考《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通过史料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在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3.通过学习重要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通过小组讨论,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我表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信息,又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列强瓜分 中国狂潮 1.根据“三国干涉还辽”的史实和漫画,思考相关问题。 2.说说列强是如何瓜分中国的。 3.阅读教材,说说什么是“门户开放”政策 这个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1.出示图文材料,讲解漫画,引导学生对漫画进行解读,总结学生的回答。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 3.倾听学生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认识。 1.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景中,更深刻地感受当时的情况,易与历史产生共鸣,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学生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民族资 本主义 的发展 1.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内容,结合PPT的时间轴,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2.观察PPT的地图,结合教材,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 3.说说自己学习完本课后的感悟、认识或启发。 1.展示PPT,引导学生总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2.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并评析学生的回答。 3.倾听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评价。 1.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识图的能力。 2.由学生自行讲述学习感受,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该时期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特点的是 (  ) A.赔偿白银2亿两 B.割让土地 C.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2.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3.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刺激,状元张謇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这反映出张謇主张 (  ) A.实业救国 B.学习西方 C.革新教育 D.抵御外敌 [答案] 1.D 2.B 3.A
课后作业 请完成第5课的练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备·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知道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以及《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知道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史料和课本插图,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大致情况,从而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史料认识军事建设尤其是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重视国防的态度和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目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诸多爱国人士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并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促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
【本课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及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备·教学提示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二是黄海海战的经过;三是黄海海战的结果。可以先由教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要求学生注意观看有关地图和图片材料。
2. 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出示旅顺大屠杀的相关视频或图片,体会日军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补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的战略思想,从多角度探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
  3.《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结合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进行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示例: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签订国家 中、日 中、英
内容 赔款 2亿两白银 2100万银元
割地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香港岛
特权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其他 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归纳 (1)都涉及的内容是赔款、割地、设通商口岸。 (2)突出特征: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
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
——[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日军侵略罪行的认识。(教材P30)
[答案] 日本侵略者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残忍地屠杀无辜中国居民,严重违背了人道主义,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原则。这种违背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野蛮行径,引发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有识之士的愤慨和谴责,充分暴露其侵略本质。
【想一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 (教材P31)
[答案] 当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当时的清政府仍然抱残守缺,顽固地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下,清政府内部贪污腐败盛行,争权夺利不断,军备落后,战略不当,对现状缺乏远见,虽有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但仍不能改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结局。
【课后活动】
1.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材P33)
[答案]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896年,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作诗《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些诗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教材P33)
[答案] 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充分表达了以丘逢甲为代表的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对台湾省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日本侵略者以及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的痛恨,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全体国人的共同情感和心声。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