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1 15:16:5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备·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阅读史料,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长征精神”;通过相关视频资料,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教材紧紧围绕着“长征的开始—艰难行进—取得胜利”这一线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介绍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怎样进行长征,如何获得胜利等重要内容,着重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同时,在这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长征精神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具有非常浓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有利于推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国、爱党、爱军的教育。
【本课重难点】
重点:长征的经过及长征精神;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的经过及长征精神。
备·教学提示                         
  1.图走长征:学生分小组,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重走长征路,标清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据图讲解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事件。
  【活动】示例:
有人认为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结合图片信息,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不同意。理由: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2.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写的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备·教材答案                         
  【想一想】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材P90)
[答案]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研读】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教材P93)
[答案]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后活动】
1.结合本课所学,说说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教材P93)
[答案] ①自然绝境:翻过夹金山等大雪山(高寒缺氧),走过水草地(泥潭、断粮),强渡大渡河等。②军事围堵:冲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如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破敌追击,飞夺泸定桥,攻克腊子口天险。③内部危机: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确立正确领导。④物资匮乏:弹药奇缺;缺衣少食,靠野菜甚至煮皮带维持生存。
2.你听说过“半条被子”的故事吗 搜集相关资料,讲述跟长征有关的故事。(教材P93)
[答案] 1934年11月的湖南汝城,寒风裹挟着冷雨。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三位疲惫的女红军敲响了徐解秀家的木门。这户瑶族人家的土屋里,一张竹编床铺着稻草和破棉絮,这是全家唯一的栖身之所。女红军们与徐解秀母子挤在同一张床上,而徐解秀的丈夫则在门口草垛上默默守护着她们。
几天后,红军即将开拔。女红军们想到,徐家连一床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她们执意要留下仅有的棉被,徐解秀却红着眼眶推辞:“你们还要走更远的路,更需要它。”这时,一位女红军掏出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女红军对她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送你一床新的!”徐解秀颤抖着接过半条被子,看着三位女红军消失在雨幕中。
敌人很快进村搜查,收留过红军的徐解秀被押到祠堂毒打,这半条被子也被抢走了。她咬着牙不说一句话,心里却刻下了女红军的承诺。此后每年的这天,她都会坐在村口,望着红军离去的山路。直到1984年,重走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将故事写成《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邓颖超等老红军读后落泪:“我们也想念那些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
当一床崭新的蚕丝被被送到沙洲村时,徐解秀已在三天前去世。临终前,她对儿孙说:“要永远跟着共产党,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你的好人。”
如今,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里,半条打着补丁的旧棉被与崭新的蚕丝被静静陈列。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这个故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这半条棉被,是共产党人用初心织就的承诺,在岁月长河中始终温暖着人民的心。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观看PPT《七律·长征》,思考: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长征过程中有哪些艰难险阻 引导学生阅读《七律·长征》,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引入本课。 由诗词导入,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吸引学生探究长征历史背景的兴趣。
展示目标 结合PPT,了解具体学习目标,初步感知。 简要介绍本课需要了解的知识和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要点。
红军反“围 剿”与战略 转移 1.学生观看PPT地图,阅读表格材料,思考:红军为何要踏上征途,进行战略转移 2.阅读教材,观察历史地图,在图中圈出长征过程中主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了解长征的经过。 1.展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29—1932年)》,说明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引出问题:红军为何要踏上征途,进行战略转移 教师展示五次反“围剿”表格,总结强调长征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2.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回答长征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展示图片、材料,结合教材,让学生了解长征的经过,教师讲解。 1.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对长征过程有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遵义会议 1.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听老师对会议内容的重点讲解。 2.阅读教材,回答: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教师对会议内容进行关键词提炼和解读。 2.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点拨记忆技巧。 3.教师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内涵。 1.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通过图片、资料,生动形象地感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感知能力。
红军长征 的胜利 1.看地图,思考问题并完成填空:遵义会议之后有哪些重要的军事行动 2.看图片、材料、视频,讨论: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中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 展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3.阅读资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展示地图,引导学生理解遵义会议后的军事行动分别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长征胜利的标志,最后点拨。过渡: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展示图片、材料、视频,提出问题: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中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 展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最后总结。 3.展示资料,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通过地图,生动形象地感知长征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领会毛泽东的指挥艺术,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通过图片、材料、视频,生动形象地感知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体会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结合史料,分析得出长征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的失败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红军长征即将结束的喜悦心情。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 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3.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4.遵义市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 1.B 2.B 3.D 4.D
课后作业 请完成第15课的练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