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新版八上历史授课典案+备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1 15:28:0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看图片资料,回答问题:中国人民是如何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 这场胜利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教师展示材料,同时展示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抗战胜利的艰难。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探究活动: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④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些措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结合教材,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四个探究活动:①展示时间轴,学生回答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措施;②通过对《论持久战》背景、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具有指导作用;③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间段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反对投降,反对内部分裂的决心;④以材料和图片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举措,知道这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展示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 2.通过分析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体会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持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
中共七大 与毛泽东 思想指导 地位的 确立 1.阅读材料,思考中共七大举行的背景。听老师讲解中共一大到中共六大的概况。 2.根据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查看自己所填内容是否正确,即时记忆。 1.展示材料,提问:中共七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引导学生了解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前途的抉择。简单说明中共一大到中共六大的概况,引入中共七大。 2.安排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完成表格内容。展示所填内容,让学生即时记忆(抓关键词)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 1.依据材料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格清楚了解有关中共七大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战略反攻 和日本 投降 1.观看PPT上的时间轴,自学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听老师总结。 2.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听老师总结。 3.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自由发表看法):抗战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听老师总结。 1.展示时间轴,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简要介绍二战后期的世界局势、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局部反攻,最后总结。 2.展示材料,组织学生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进行补充。 3.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自由讨论,分析抗战精神的内涵,总结本课。 1.通过时间轴了解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史料,阅读教材,找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树立论从史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视历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当选的共产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为落实“三三制”,一名党员主动退出,由党外人士增补。这一原则 (  ) A.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B.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声望 C.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经济负担 D.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 2.国民党将领白崇禧读完《论持久战》后,认为其“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同盟国中国战区的美军司令官史迪威认为《论持久战》是一部“绝妙的教科书”。党史资料和抗战回忆录反映,许多人阅读《论持久战》后“一些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扫而光”,“越看心里越亮堂”,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这反映出《论持久战》(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C.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促使全中国空前团结和统一 3.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里丘吉尔强调的是 (  ) A.中国抗战的重要作用 B.英军在中东濒临崩溃 C.日军在西印度洋无敌 D.中国抗战实力大过英国 [答案] 1.A 2.B 3.A
课后作业 请完成第19课的练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备·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史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了解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为坚持全民族抗战,在各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945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本课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备·教学提示                         
  1.讲述中共七大时,简单介绍1945年抗战的形势,引导学生得出抗战即将获得胜利的结论。引导学生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2. 通过出示一系列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德国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发起局部反攻、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等史实,使学生感受到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失败投降是必然的。
3.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活动】提示:在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主要从抗日战争的经过考虑,列举推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史实;列举的时候最好能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的抗战、国际的支援、美苏的对日作战等方面叙述史实。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某一同学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同学一定要注意倾听,然后对听到的内容作出评判,如果反对,要用相应的史实反驳或纠正;如果赞同,可以用相应的史实补充。
备·教材答案                         
  【想一想】
《论持久战》对全民族坚持抗战具有怎样的意义 (教材P114)
[答案]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材料研读】
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政治方针与正确军事方针的结合,就造成了人民军队,造成了解放区,造成了解放区三三制的民主联合政府,造成了解放区真正的人民战争,并使解放区战场所进行的战争能够取得不断的、伟大的胜利。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认识。(教材P115)
[答案]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研读】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日)
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体会。(教材P117)
[答案] ①全民族团结抗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人、农民、学生等各阶层共同参与,体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觉醒。②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领与士兵以血肉之躯抵抗强敌,如杨靖宇在东北坚持游击战直至牺牲,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坚守阵地,展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心。③坚定的必胜信念:面对装备劣势,中国军民以持久战战略坚持斗争,最终赢得胜利。④捍卫人类正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支援了苏联、美国等盟国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总结: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团结、牺牲与必胜信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崛起的精神支柱,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课后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材P117)
[答案] 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