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22课 活动课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
项目活动 “寻革命印记,植红色基因”校园沉浸式展览馆设计 (以“革命摇篮”井冈山为例)
项目背景 1.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项目目标 1.通过创作沉浸式体验活动方案,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原因,进一步挖掘井冈山革命时期的革命历程和红色精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重点:挖掘井冈山革命时期的革命历程和红色精神。 难点:挖掘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
资料收集 井冈山根据地历史地图;历史事件(黄洋界保卫战等);红色文物(毛泽东的油灯、贺页朵入党誓词、井冈歌谣等)。
项目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项目准备阶段:初感红色文化的内涵 1.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历史图片:《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南昌起义(绘画)》《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29—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西安事变谈判旧址》《百团大战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开国大典》等。 2.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的、自立自强的革命斗争。 3.初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4.知道项目活动内容和项目目标。 1.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历史图片。教师过渡: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2.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 3.选取井冈山革命时期,作为例子,开展项目化活动。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的共鸣,感悟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激发学生兴趣,为之后的项目学习打下基础。
二、子项目1:红色力量扎根井冈山——地理与历史的结合 1.阅读“前言”展区的内容,了解项目活动背景。 2.完成下列闯关游戏: (1)第一关:请在地图中快速找到并圈出井冈山所在的位置。 (2)第二关:你知道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主要事件吗 请将年代尺上的重要时间节点与历史事件连线。 (3)第三关: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请将对应答案与角度相连。 1.设置“前言”展区。 2.以“知识闯关 学红色历史”为名设计方案。 (1)互动场地/设备:前言旁的电子屏幕。 (2)开展形式:知识闯关游戏,成功闯过三个关卡就可获得一枚红星纪念徽章。 (3)设计目的:通过知识闯关,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理解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4)感受红色精神:勇于探索、独立自主、开创进取、自强不息。 通过知识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通过地理空间认知,理解井冈山“地处湘赣交界、远离大城市”的战略优势;通过梳理历史时序,了解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主要事件;通过多角度分析,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必然性,感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红色精神。本环节既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落实了项目目标。
三、子项目2:红色精神滋养心灵——文物与精神的对话 1.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校园沉浸式展览馆的活动设计。 2.成果呈现:通过问答互动、情境体验、编写人物赞词等方式呈现。 3.交流展示:各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方案名称: ①互动场地/设备: ②开展形式: ③设计目的: ④感受红色精神: 1.任务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组素材,创作校园沉浸式展览馆活动设计,并根据评价量表完成任务,探寻历史文物、革命歌曲、历史事件等背后的红色精神。 2.指导活动:展示评价量表,给学生明确的指导。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知识性活动设计充分结合历史事实和历史依据,深度体现红色精神的内涵。可行性互动场地和设备选择合理,互动方式可操作性高,可行性强。互动性活动设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增强游客体验感。
3.总结提升:点评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升华。 在设计沉浸式活动时,让学生自选素材,兼顾了学生的兴趣差异;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以“研究者”身份提前介入学习,增强课堂参与感。评价量表强调“精神关联”,引导学生从 “就事论事”转向“提炼共性”(如从“一根灯芯”中提炼出“勤俭节约”,从 “誓词保存”中提炼出“忠诚坚守”等),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本环节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为下一环节总结语的撰写打下了基础。
四、子项目3:红色血脉传承永续——历史与现实联结 结合历史谈现实启示,撰写结束语。 任务布置:让学生为本次“寻革命印记,植红色基因”校园沉浸式展览馆设计活动,撰写一段结束语。 通过撰写结束语,要求学生 “结合历史谈现实启示”,如将 “敢闯新路” 与 “创新精神” 关联,推动学生的历史认知从 “知识层面” 向 “价值层面” 跃迁,落实 “立德树人” 目标。
五、拓展实践:寻革命印记,植红色基因——让历史“活”起来 1.实践要求: (1)搜集更多关于井冈山革命时期的实物资料、革命故事、革命歌曲等,为其设计沉浸式体验活动,探寻这些资料背后的红色精神。 (2)组织班内展示,评选优秀小组。 (3)补充完善“‘寻革命印记,植红色基因’校园沉浸式展览馆设计”活动。 2.拓展实践、情智交融: (1)通过实践,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红色文化(如本地革命旧址),建立 “历史就在身边” 的亲近感,强化传承意愿。 (2)将课堂实践成果转化为切实的传承行动,既契合中学生乐体验、乐参与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教育闭环。 (3)在情与智的交融中,推动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践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