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一、二单元复习
备·教学设计案例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第一、二单元复习的[加注式课件]。
单元复 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侵华战争,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了解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失败的根源,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从而落实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从而落实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4.深刻认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从而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5.知道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学习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单元复习 重难点 重点:能够了解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基本线索,以及这一阶段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难点: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知道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学教环节 板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单元核心建构 阅读知识导图,并依据所学知识,将知识导图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 呈现第一、二单元知识导图,并出示任务:依据所学知识,将知识导图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完整。着重讲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如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是戊戌变法的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以知识导图为载体,梳理第一、二单元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事件之间的关联。
二、历史方法提升 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 阅读大事年表,根据方法提示对历史人物展开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时代背景、人物的阶级属性、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了解李鸿章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如本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全面认识历史人物李鸿章,结合课本可以了解其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推动我国早期现代化初步探索的进步性,以及其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的过失与局限性。 通过出示历史人物大事年表,结合课本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其过失,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把握历史活动的进程和影响。
三、主题活动提能 列强侵华 危机加深 1.阅读材料一柱状图,并结合文字叙述概括这一时间段英国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总值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观察示意图信息,概括其反映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思考近代列强侵华给我们的启示。 1.指导学生阅读柱状图,判断出图中产品总量的变化趋势为不断增长;再结合时间信息“1840—1860年”及文字信息判断出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便利了英国的商品输出。 2.指导学生综合几个条约的特点、影响,提炼条约反映的主题。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备受欺凌,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据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主权丧失等可得出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必须增强综合国力、思变才能崛起等。 1.以题为例,从列强入侵角度入手,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四次战争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进行落实。 2.以图文形式呈现便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落实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反抗侵略 英勇斗争 1.阅读材料,分别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从反抗侵略的史实中总结民族精神。 2.结合所学,在教师指导下思考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1.指导学生观察年代尺下方的图片,指出其对应的史实。引导学生从图片反映的史实中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2.带领学生结合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思考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教师最后总结: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以反抗侵略、英勇斗争为主题,呈现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四个反抗事件,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以图文形式呈现不同史料,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类,同时对文献史料进行深度解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救亡图存 探索之路 1.阅读材料,思考: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及根本目的。 2.阅读材料,归纳维新派在现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小组合作,思考并归纳上述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购买外洋器物,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得出自强运动所代表的事件、口号、根本目的。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先要变通的就是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及教民之法”“裁减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等,进行归纳概括。指导小组同学结合材料,进行综合性思考并论证,归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呈现两则史料,引导学生挖掘史料,讲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概况,落实核心知识,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四、学考衔接演练 根据题目进行作答。 利用学考衔接演练题目,对题目进行讲解。 当堂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感悟中考真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