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拔尖测评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卷首语】语文很美,它能带领我们领略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让我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近文字,开启一场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吧!
任务一:走进自然风光
一、将下列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整齐地抄写在横线上。(3分)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二、小语分享了去海边游玩的笔记,请你仔细阅读,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海是变幻莫测的。夜晚,月光在海面上 tiào yuè( )闪烁(shuò lè),几颗流星坠(zhuì duì)入海中,引得鱼儿窃窃私语。清晨,海面薄(báo bó)雾升腾, yóu rú( )戴着面纱的神秘少女。暴雨天,海面风急浪高,潮水浩(gàohào)浩荡荡地扑向堤岸,响声 zhèn dòng( )天地。放晴后,海面风平浪静,shú( )悉水性的大人们迫不及待地下海游泳,刚被海水táo xǐ( )过的沙滩则被赶海的孩子们霸(bà dà)占, dùn shí( )欢声笑语把贝壳和海螺连成串。
1.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字词,注意把字写规范。(6分)
三、我们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要记得用语文知识将一切记录下来。下面是同学们的记录,请你帮忙选一选。(6分)
1.下列有关“声音”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过年期间,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此起彼伏。
B.夜幕降临,城市中心的大道上鸦雀无声,只有风穿过树叶的声音。
C.妹妹是一个开朗大方的女孩儿,讲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D.操场上,运动员们正在奋力拼搏,啦啦队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2.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2分)( )
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① 东方刚露出晨曦。②玄武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待着。③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玄武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④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⑤玄武湖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
觉去了。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⑤之间
下列同学的发言与话题“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无关的一项是(2分)( )
A.小飞:垃圾箱周围经常散落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B.小华:外卖大量使用塑料包装盒,非常不环保。
C 小红:学校食堂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
D.小亮:有些工厂对废水不加以处理,肆意排放。
任务二:感受画面之美
四、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7分)
1.天目山上的云海变化多端,让我想起了看火烧云的经历。瞧,那云朵刚刚还是一只凶猛的狮子, 。(用上“转眼”“一会儿工夫”写清楚)(3分)
2.看到千万缕阳光照进树林,我想起了《鹿柴》中的诗句:“ , 。”(2分)
3.站在钱塘江畔,我想起了课文《观潮》中的描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 , 。”(2 分)
任务三:赏玩自然风光
五、美丽自然风光需要我们一起宣传,共同保护。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树林、桂林和珍珠泉。(43分)
(一)阅读现代诗,完成练习。(9分)
林中小景
金 波
阳光透过枝叶,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染上嫩绿的颜色。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我选 ,
风,打着呼哨, 因此,在每棵树上,
在叶片上轻轻滑过。 都挂着小鸟的歌声。
1.染上嫩绿色的是(2分)( )
A.阳光 B.枝叶 C.风儿 D.空气
2.诗中加点的动词你最喜欢哪一个 请选一个在诗歌旁的批注框里简要分析。
(3分)
3.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2分)( )
A.热爱祖国 B.怀念家乡 C.热爱自然 D.追求自由
4.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在这片树林中,你会看到哪些景象 又会听到哪些声音呢 (2分)
(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8分)
[材料一]
小语一家打算去桂林游玩,下面是小语提前搜集的资料。
[材料二]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内,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lù)有南朝宋时期文学家颜延之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延之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fú)邑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若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材料三]
桂林的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的特点可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空气,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1 材料一中的“三山两洞”分别指的是 和 。(2分)
2.下列诗句和材料二相关的一项是(2分) ( )
A.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 B.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C.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D.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3分)
(1)《印象·刘三姐》是桂林的一处著名景点。 ( )
(2)独秀峰名字来源于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时的美景。 ( )
(3)泛游漓江,看到的“奇峰倒影”中的“峰”特指独秀峰。 ( )
4.阅读要素 材料三中描写的“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啊。请任选其中一处,将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3分)
5.请你结合材料,为小语一家完善桂林两日游的计划表。(5分)
时 间 景 点 自然风景的特点 活 动
第一天 漓江 (1) (2)
第二天 (3) (4) (5)
6.桂林景区要推出一套明信片作宣传,你觉得下面哪一项统一印在这套明信片上最合适 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分)
A.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B.一方山水一城景,千年文化韵桂林。
C.风吹青霭起,碧波绕峰行。
D.文明之花处处开,和谐桂林人人爱。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6分)
珍 珠 泉
吴 然
①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②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jué)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蕨草宽大的叶片,有的能拂到水面,花儿们却只是静静地投下自己的影子。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③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
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
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
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④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⑤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 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 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 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水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⑥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选自《和花朵说悄悄话》,有删改)
短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珍珠泉的 结合段落内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3分)
2.第②自然段中,作者写珍珠泉的水是那样深那样清,为什么还要提到青褐色的石头、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2分) ( )
A.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凉。 B.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脏。
C.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深。 D.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清。
3.请从动词的运用方面赏析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对水泡的相关描写。(5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珍珠泉的美,写一写。(4分)
5.下列关于作者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第⑤自然段画“ ”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
B.从第④自然段画“﹏”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喜欢珍珠泉,还为珍珠泉在自己的家乡而骄傲。
C.短文最后一句话中的“珍珠”指的是珍珠泉的泉水,作者这样写是因为珍珠泉的泉水很珍贵、价值高,这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珍视。
D.本文通过描写村里的珍珠泉及周围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任务四:赞美最爱风景
六、习作。(30分)
大海波涛汹涌是壮阔之美,小桥流水潺潺是恬静之美,夜空星光璀璨是神秘之美……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美的印迹,总有那么一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你,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美景,以《 真美》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抓住景物美的特点,描写出丰富的画面感,表达清楚有序,不少于350字。
第一单元拔尖测评卷
一、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3分)
二、1. shuò zhuì bó hào bà(每空 1 分)
2.跳跃 犹如 震动 熟 淘洗 顿时(每空1分)
三、1. C(2分)解析:“低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很小,很轻柔,与“开朗大方”的性格描述矛盾。
2. B(2分)解析:读句子可知文段按照早晨、中午和傍晚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因此“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应放在第②句和第③句之间。
3. C(2分)解析: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等。A、B、D项属于环境问题。C项属于浪费粮食的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
四、1.示例:转眼就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又变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3分)(评分建议:运用给定词语,得2分;语句通顺,语言优美,得1 分。)2.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每空1分)3.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空0.5分)
五、(一)1. A(2分)解析:从诗歌第1句“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可知,因为枝叶是绿色的,所以金色的阳光透过枝叶时,也被染上嫩绿的颜色。
2.示例:挂(1分)“挂”字用得很妙,写出了小鸟的歌声挂在树上,像一个个音符,风一指挥,树林就奏出美妙的交响曲。(2分)
3. C(2分)解析:通读整首诗,可以感受到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诗人对林中优美景色的喜爱,无论是阳光、树叶、风、空气还是小鸟,都是那么鲜活、生动,都是那么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示例:金色的阳光透过枝叶,嫩绿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动,小鸟在枝头来回地跳动。风儿吹动的声音,树叶发出的轻微的沙沙声和小鸟欢快的歌声。(每空1分)
(二)1.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 芦笛岩、七星岩(每空1分)
2. D(2分)解析:D项,“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本来就十分奇特,而独秀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材料二主要介绍了独秀峰的位置和名字的来源,而选项中与“独秀峰”有关的就是“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3. (1)×(1分) 解析:《印象·刘三姐》在材料一中提到,是一个演出。
(2)×(1分)解析:独秀峰的名字来源于南朝宋时期文学家颜延之的诗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3)×(1分)解析:根据材料三中“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可知,“奇峰倒影”中的“峰”并非特指独秀峰,而是指漓江沿岸的众多峰峦。
4.示例:渔翁闲钓:晨光初破晓,天边泛起温柔的蓝紫色,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满江面。岸边,一位渔翁静静地坐着,手持一根看似简单却充满岁月痕迹的钓竿,钓线轻轻垂入水中,随着水波微微摇曳。他的动作不急不躁,仿佛是在与江水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3分)
5. (1)清、奇、巧、变(2)示例:乘舟游江 (3)独秀峰 (4)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 (5)示例:爬山(每空1 分)6.示例:B(1分)这句宜传语既强调了桂林的自然之美,又表现了桂林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更能吸引游客。(2分)
(三)1.所在位置 泉水 水泡(每空1分)
2. D(2分)解析: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发黑的树叶”可知,因为泉水很清,所以能看到潭底的东西。
3.这段描写中,“摇晃”写出水泡的动态感,(1分)“升”“高”表现其变化过程,(1分)“绽开”形象描绘水泡破裂瞬间,(1分)“消失”简洁收尾,(1分)这些动词的运用使水泡描写生动且具画面感。(1分)
4.示例:金色的阳光洒在潭面上,形成金色的光斑,五颜六色的水泡不停地从潭底冒出,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2分)珍珠泉不停地冒水泡(1分)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某个地方吹泡泡(1分)
5. C(2分)解析:短文最后一句将珍珠泉的泉水比作“珍珠”,流露出作者对珍珠泉泉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珍视。作者对珍珠泉的泉水很珍视并不是因为泉水本身很珍贵、价值高。六、[思路点拨]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开头部分可以直接开门见山,引出自己最喜爱的一处美景。中间部分需要详细描写景物的特点。注意这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按照游览顺序,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结尾可以直接抒发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