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69张ppt+教学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成武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69张ppt+教学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01 22:49:00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 传播,一切 固体 、 、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的形式传播, 引起 振动,然后通过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P31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
① ,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 ,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越大。
③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用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它的单位是 。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HZ。人们把高于 HZ的声叫做 波;把低于 HZ的声叫做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p37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还可以传递 。
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产生声音---空气等 传播声音---鼓膜的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 (2)阻断噪声的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
即(1)在 声源 处减弱 如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
(3)在 人耳 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你的建议?)
5、右图是 的标志。
第二章 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参考答案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震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一切 固体 、 液体、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空气 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 、 空气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声波 引起 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P31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响度 、 音色
① 音调 ,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② 响度 ,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 越大。 ③ 音色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 是不同的。用 音色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它的单位是 赫兹(HZ) 。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音色 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丁甲乙丙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丙乙甲丁 。p37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信息 ,还可以传递 能量 。
利用声来传递 信息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能量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分贝(dB)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的 振动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 产生 2)阻断噪声的 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 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你的建议?)
5、右图是 禁止鸣笛 的标志。
课件69张PPT。事虽小不做不成路虽近不行不至第一讲 声现象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时速度的一般差异。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等)。
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防止噪声的一般途径。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介质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
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真空2.传播条件: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来的。空气3.声速(1)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_______: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温度
_____,声音的传播速度________.温度越高越快振动②介质的______: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液体中次
之,在气体中传播慢,即:_____________。种类v固>v液>v气(2)记忆:_______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15 ℃340 m/s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
________,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_______,这
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也能传导,
从而引起听觉,这种传导声音的方式叫做骨传导.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头骨颌骨51.音调高低频率高高(1)定义:声音的______叫音调.
(2)影响因素:_______.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_,
音调越_____.粗细长短松紧 ①一般情况下,女性音调比男性的高.
②弦乐器是通过改变弦的_____、_____、_____来改变音调.
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③管乐器是靠改变空气柱的_______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长度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 、 。音调响度音色 (3)频率( f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 ,符号 .
(4)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
(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大于 的声音叫超声波,把小于 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 叫响度(也叫音量).
(2)影响因素
①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
____,响度就越_____.振幅大大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②________________:距发声体越 ,听到的声
音,响度越小.强弱远赫兹Hz20 Hz~20 000 Hz20 000 Hz20 Hz打击乐器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来改变_______ ,
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 .力的大小振幅的大小响度3.音色(1)定义:声音的 .材料结构(2)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
1.噪声的两种定义无规则的振动正常 (1)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______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品质特色2.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3.声音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单位: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0 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 dB~40 dB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 50 dB 就会影响睡眠;70 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 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4.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 减弱、在 过
程中减弱、在 减弱.分贝声源处传播人耳处考点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 (1)回声定位: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
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
的位置和距离.根据__________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______。回声测量距离的 (2)B 超原理: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发生反射,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经过电子电路和计算机处理,就形成了 B 超图像.(3)通过监测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和台风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是一种 ,我们把它做 。人们把声
波传递的能量叫做 .(1)超声波特性:声能 超声波的方向好;频率高,能量大,穿透能力强;声能较易集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洗钟表,除人体内结石.(2)超声波应用:波声波·新课标小介质不能
重点实验突破理想化实验或实验推理法·新课标快高频率频率越高·新课标大幅度振幅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转换法距发声体的距离
图片中实验研究什么?总结得出的结论以及用到的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及物理方法梳理转换法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保持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控制变量法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物理知识?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波类比法
用水波类比声波真空罩中的闹钟 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要借助无线电的交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理想化实验或实验推理法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讨论:用木棒敲击水瓶,从左到右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你还能如何让它们发声?两次发声规律是否相同,你能否解释原因?此题的难点在于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还是瓶子和水的振动发声,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柱一起振动,若用嘴吹,则是空气柱振动发声.几个重要声学实验小结:
1.真空铃: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这里用到了已有的事实推知在极限情况下的结果,物理上称为理想实验法。
2.音叉和乒乓球:音叉的振动很微小,不容易观察,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动,物理上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3.桌子边缘的直尺。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常见易错现象】
①认为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没有物体振动(错,正常人听不到声音,可能有四种情况:a.没有振动的声源;b.声源的振幅太小,响度太小不能引起听觉;c.频率过高或过低,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②对乐音的三要素容易混淆,特别是音调和音色最易混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
③噪声和乐音容易混(可以从两方面区别:一是发声体是否做有规则的振动;二是看是否妨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④回声测距易错(要除以2)。 【例】(2013,杭州)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解析】乐音的波形图上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有:①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②乐器振动的幅度相同,说明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③乐器振动的频率相同,说明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音色与乐器本身的材料有关,在波形上无法显示。由此可知,A、C、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B。
【答案】B【变式题】(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B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2013,扬州)用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
【答案】D 【变式题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的泡沫声音的特征
【例2】(2013,天津)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解析】笛子是靠笛管里空气的振动发声的,抬起压在不同气孔上的手指,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音调。
【答案】A 例3: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震耳欲聋” 描述声音的 ;“悦耳动听” 描述声音的 ;“脆如银铃”描述声音的 。 例4: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图和___ 图;响度相
同的是_ _图和____图。响度音色音调【变式题2】(2012,恩施)我们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B噪声与控制
【例3】(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变式题3】(2012,武汉)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A1.(2013,吉林)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产生并通过_____传入考生耳中的。
2.(2013,广安)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为了减少城市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考试过程中,假如考场旁边有歌厅正传出摇滚乐队演奏的声音,这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3.(2013,贵阳)静静的雪山,高耸巍峨,但它却可能会因为人的一个“喷嚏”而引发雪崩。这说明声源的振动传递到了积雪,促使摇摇欲坠的积雪垮塌,同时也说明,声波传递的实际是_____能。 振动空气声源属于机械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5.(2013,安徽)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空气D6.(2013,沈阳)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2013,阿坝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一、选择题
1.(2012·上海)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2012·潍坊)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历届中考真题BA3.(2012·乌鲁木齐)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
A.轻敲音调高
B.轻敲响度大
C.重敲音调高
D.重敲响度大D4.(2012·天津)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城市道路安装隔声板 D.放鞭炮时捂耳朵C5.(2012·柳州)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A6.(2012·黄石)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D7.(2012·宁夏)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A8.(2012·山西)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的讲课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9.(2012·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
B.超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女生发出的声音比男生发出的声音传播得快
D.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10.(2012·南宁)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A11.(2012·成都)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D1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C13.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B二、填空题
14.(2012·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很小.
15.(2012·柳州)人们说话时声带在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响度振动不能16.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 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 (填“乐音”或“噪声”).小明的眼镜脏了,拿到眼镜店用超声波进行清洗,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电磁波噪声能量17.(2012·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18.(2012·吉林)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 的产生.在考场上你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 产生的.音调响度噪声(或噪音)振动 19.“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 不能传声.响度真空 20.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1.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
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音色响度300能第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高低 强弱 品质 响度 :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声现象复习历届中考试题分析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
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大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中不能传声1.(2010年茂名)关于声音、电磁波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2.(2012·哈尔滨)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A考点2声音的特性【例2】(2011年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
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
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色D.音调D 1.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
和“低”是指()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B2.(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B考点3噪声的危害及控制【例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
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
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
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1.(2011年株洲)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
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B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的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2. (2012·长沙)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
B.控制速度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美化环境C考点4声的利用【例4】(2011年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
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B(2012·陕西)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D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A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3.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AC4.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5.海洋中的鲸鱼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C.尖叫声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D.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AA6.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CA·新课标C 第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 D·新课标10.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新课标B·新课标 12.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