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观察图示,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生命系统是生物群落
B.图中可包含生命系统的所有结构层次
C.图中冷箭竹包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大熊猫的相同
D.图中可能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
2.噬藻体是一种特异性侵染蓝细菌的DNA病毒,能够调控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分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有效干预蓝细菌水华的生物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藻体与蓝细菌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细胞结构
B.噬藻体和蓝细菌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C.蓝细菌能依赖藻蓝素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D.噬藻体营寄生生活,是一种自养生物
3.威尔逊氏症是铜在人体内过度积累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肝、肾衰竭,甚至大脑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铜在人体内可以以离子形式存在,参与维持机体的渗透压
B.细胞中的结合水既能溶解Cu2+,又能在Cu2+的运输中发挥作用
C.铜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元素,积累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D.威尔逊氏症患者可能出现行动迟缓等症状,可使用排铜药物治疗
4.在我国南方,芥菜等蔬菜在霜冻后食用品质更佳。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产生抗逆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逆反应体现了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B.该变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不易结冰
C.该抗逆反应导致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D.该抗逆反应引起细胞代谢增强、酶活性升高
5.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子叶中提取的食用油,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对人体有多种好处,如降低胆固醇、提高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以及延缓衰老、改善记忆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花生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6.美澳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拆解复杂蛋白质链以使其恢复到原本结构的方法,并在实验中利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这一新成果将极大地减少临床癌症治疗的时间和费用。组成鸡蛋的直链多肽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下列3种氨基酸,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该多肽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合成1分子该物质需要1个谷氨酸和1个丙氨酸
C.该多肽分子中含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合成1分子该物质将产生6个水分子
7.下图为某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m为尿嘧啶,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5种
D.若a为核糖,则由b水解得到的物质最多有8种
8.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 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两个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30%蔗糖溶液、清水
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
D.乙图中Y细胞一定是正处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的细胞
9.维持细胞的Na+平衡是植物的耐盐机制之一。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膜(或液泡膜)上的H+-ATP酶(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可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转运到细胞外(或液泡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的低Na+水平(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H+-ATP酶磷酸化时伴随着空间构象的改变
B.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可以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
C.H+-ATP酶抑制剂会干扰H+的转运,但不影响Na+转运
D.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
10.ATP的合成和水解存在能量转化关系,下列关于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②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③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C.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的速率越快,单位时间所能提供的能量就越多
D.细胞中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1.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或庭院种植。花卉需要科学养护,养护不当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如兰花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关于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养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
B.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水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
C.浇水过多抑制了根系细胞有氧呼吸但促进了无氧呼吸
D.根系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12.某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关于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了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B.当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
C.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
D.细胞自噬是细胞受环境因素刺激后的应激性反应
13.受体介导的胞吞是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包括病毒、毒素等)选择性地与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而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K+主要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
B.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图中囊泡形成的基础
C.细胞膜上与甲结合的受体也可以与乙结合
D.细胞对甲的吸收过程需要载体蛋白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25℃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100cm2叶·小时)
B.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不只有线粒体
C.在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65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a点下移,b点将右移
15.如图所示,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的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所处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的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
16.下列关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②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小肠上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且该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③衰老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④极端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⑤对于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可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及时清除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二、解答题
17.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 性和 性。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是 ,强酸和强碱导致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 。
(3)酶制剂适宜在 条件下保存。
(4)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 。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 。
(5)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催化,酶作用的机理是 。
(6)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
18.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可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细胞是 。
(2)抗体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性。如果图乙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3H的氨基酸作为合成消化酶的原料,则3H依次出现的结构是 、 、 (填细胞器名称)。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甲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4)在甲和乙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填标号),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细胞外的O2进入该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 层生物膜。
(5)若要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分别研究其功能,应用 法。
19.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是CFTR蛋白的结构异常,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 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 决定的,该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 的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 ,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 ;
② 。
(4)由图可知,转运氯离子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该类膜蛋白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能对所转运的分子起催化作用,但都能水解 ,以获得能量,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20.图甲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相对值的情况,图丙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产生[H]的过程有 (填序号),产生[H]的过程发生的部位是 ;图甲中产生能量的过程是 (填序号)。
(2)马铃薯植株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 。在马铃薯植株中,图乙中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可反映图甲中 过程的大小。酵母菌细胞在图乙中b氧气浓度条件下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 ,人的成熟红细胞在此氧气浓度条件下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 (本题全填序号)。
(3)在瓜果、蔬菜和种子的保存过程中,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图丙中 点对应的氧气浓度。图丙中A点和D点CO2释放量相同,则A点和D点葡萄糖的消耗量情况是A D(填“>”“=”或“<”)。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图丙中随氧气浓度升高,RQ值的变化情况是 。
21.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产物,图1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2是叶绿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光反应过程的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B是 ,块茎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 。若将自然光改为等强度的黄光,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物质B的含量变化是 (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2)由图1可知,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进行长距离运输,与葡萄糖相比,其优点是 。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马铃薯,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则所得马铃薯块茎的大小变化是 (填“变大”或“变小”或“基本不变”)。
(3)图2表示叶绿体中的 (填结构名称),若要分离光合色素可用 法。据图分析ATP合酶的作用有 。
(4)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林下种植的作物,科学家对比研究了马铃薯和红薯在一定浓度CO2和30 ℃条件下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已知细胞呼吸最适温度为30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 ℃)
光补偿点(klx) 光饱和点(klx) 光饱和点时CO2吸收量[mg/(100 cm2叶·h)]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 cm2叶·h)]
红薯 1 3 11 6
马铃薯 3 9 30 15
① 25 ℃条件下,测得红薯光补偿点会 (填“小于”或“大于”或“等于”)1 klx。
② 实验条件下,光照强度为3 klx时,红薯的真正光合速率 (填“小于”或“大于”或“等于”)马铃薯的真正光合速率。
③据表中数据分析,红薯与马铃薯两种植物,较适合生活在弱光环境中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D C A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C D D
17.(1) 高效 专一
(2) 增强 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3)低温
(4) 数量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5)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6) 蛋白质 RNA
18.(1)乙
(2) 流动(性)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3)抑制转运钙离子的载体蛋白
(4) ③ ⑨和④ 3
(5)差速离心(法)
19.(1) 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 氨基酸
(2) 主动运输 加快
(3) 缬氨霉素是K+的载体蛋白 载体具有专一性
(4) ATP 光能
20.(1) ①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①②
(2) ①②③④ ③ ①②③ ①④
(3) C > 一直下降到1后保持不变
21.(1) C5(五碳化合物、RUBP、1,5-二磷酸核酮糖) 线粒体基质 减少
(2) 蔗糖为非还原性糖,稳定性高(分子量相对较大,对渗透压影响较小) 变小
(3) 类囊体膜 纸层析 催化ATP合成,运输H+
(4) 小于 大于 红薯 红薯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都比马铃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