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拔尖测评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卷首语】观察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养成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习惯一:留心生活多观察
一、做生活的观察者。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5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jūn yún( ),没有 chóng dié(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kòng xì( );蟋蟀选择的 zhù zhǐ( )非常隐(yǐn yǐng)蔽,建在排水yōu liáng( )的地方,设有dà tīng( )、wò shì( )等。夜幕(bù mù)降(jiàng xiáng) lín( ),它们就在门口唱着动听的歌曲(qū qǔ)。
1.[辨字音]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写字词]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8分)
3.[练书法]做小小书法家,把画“ ”的句子抄写在方格里,要写得规范、美观。(3分)
二、记录要广泛,生活中处处值得记录,请按要求完成练习。(20分)
1.[动物踪迹]依次填入“引蛇出 ”“狡兔三 ”“龙潭虎 ”“兔子不吃 边草”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窝窟 穴 屋 B.洞穴 巢 窝 C.洞窟 穴 窝 D.洞穴 窟 窝
2.[概括段意]小语观察了向日葵后查找了资料,下列对资料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阳光低头生长 原来,向日葵体内有一种生长素,这种生长素怕被阳光照射,所以当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便跑到没有阳光的一面。这样就使背光部分长得快,受光部分生长缓慢,向日葵便朝向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A.向日葵喜欢向阳生长。 B.向日葵喜欢背光生长。
C.向日葵生长的缺陷。 D.向日葵开花的秘密。
3.[培养习惯]关于“观察习惯”的养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 )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无法养成观察习惯的。
B.只要学会了所有的观察方法,就能养成观察的习惯。
C.只有进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观察,才能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
D.观察不仅要看、听、摸、闻、尝,还要持续观察事物的变化,习惯才能养成。
4.[口语交际]四年级(2)班开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活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2分)( )
A.要先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再分析影响视力的原因。
B.要提出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
C.班级进行小组讨论时,说话的音量要尽量大一些,免得组员听不清楚。
D.发言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5.[大蒜生长]阅读下面的观察日记,完成填空。(4分)
6.[名句积累]名句中体现了作者们的仔细观察,请你结合语境补全句子。(8分)
(1)[诗中赏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 ”描绘了夕阳斜照江面,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象。
(2)[诗中悟真理]“横看成岭侧成峰, ”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雪却输梅一段香”启示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善于取长补短。
(3)[谚语观气候]谚语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天气谚语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八月暖,九月温, ”“八月里来 ,雁儿脚上 ”。
[谚语品亲情]几场秋雨过后,天渐渐冷了,妈妈找出厚衣服并嘱咐我穿上,还对我说:“ , 。”
习惯三:名家观察多分享
三、一起阅读名家的观察所得,学习如何更准确地写出自己的观察收获。(3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2分)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①苍苍②虫切切③,
村南村北行人绝④。
独⑤出前门望野田⑥,
月明荞麦⑦花如雪。
[注释]①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②苍苍:灰白色。③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④行人绝:了无人迹。绝,绝迹。⑤独:单独,一个人。⑥野田:田野。⑦荞麦:一种农作物,开白花,结黑籽,磨成粉可食用。
1.思维导图结合古诗,完成下图的填空。(7分)
2.阅读要素诗人的观察点发生了变化,从诗句“( )”可以看出来。(2分)
A.霜草苍苍虫切切 B.村南村北行人绝
C.独出前门望野田 D.月明荞麦花如雪
3.发挥想象,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所展示的画面。(3分)
某小学的同学们听到“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后鱼便不记得过往的事物了”这个说法后,决定通过实验去探究这个说法的真伪。以下是同学们的实验记录。(10分)
1.同学们分别从哪四个方面对鱼的记忆进行了实验、观察和记录 结合材料,完成填空。(4分)
2.对冬冬、晨晨、明明、思思的实验结论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冬冬的实验说明三湖慈鲷能记住声音与“喂食”或“驱赶”的关系,并且记忆能维持一段时间。
B.晨晨的实验说明三湖慈鲷既能记住投喂食物的“固定位置”,又能记住“手”这个投喂食物的移动物体。
C.明明的实验说明三湖慈鲷能区分长方体装饰品和球体装饰品,并且记住它们同“喂食”或“驱赶”之间的关系。
D.思思的实验说明鱼可以对迷宫路线形成一定的记忆,不同种类鱼的记忆力是一样的,但生活习性有差别。
3.思辨探究 看了同学们的实验记录,你觉得“鱼的记忆只有7 秒”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4分)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3分)
蚕
叶圣陶
① 春末,养蚕人取出蚕卵,把盐水洒在上面,这叫作“浴蚕”。蚕卵是蚕蛾生的,粘在纸上,密密地铺排着,不留空隙。初生的时候卵是黄色的,渐渐转绿,后来变成黑色;它比针尖大不了多少,分量很轻,一万颗才只有一克重。每一只雌蛾能生卵七百多颗,生完卵它就死了。雄蛾交尾以后就被丢掉。雌蛾也有不生卵的。
② 蚕才孵化,细小得很,像黑丝的断屑,其时桑叶要切碎了喂的。渐渐长大起来,大约十天工夫,眠期到了。同在一起的蚕,眠期有早有晚,并不齐一。眠的时候不吃桑叶,也不行动,经过四十八个小时,便脱去了一层皮,重又活动起来,这是“头眠”。“头眠”以后十天,眠期又到了,这是“二眠”。顺次到了“四眠”,那就快要吐丝结茧了。“四眠”的时候蚕身最长;过了“四眠”,反而缩短了,通体显得透明。蚕从初生到结茧,除了眠期,不停地吃着桑叶。
③ 蚕将要结茧的时候,养蚕的人把它放到稻秆束上,这叫作“上山”。蚕就在那里吐丝结茧;结成了茧便化
蛹,自己待在茧中。吐丝的当儿,
蚕昂起了头上下摇动,丝就从他的
嘴里出来,围绕着蚕身,渐积渐厚,
结果成了椭圆形的一件东西,稍微有点儿弹力,这就是茧。茧白色的居多,间或有黄色的。也有两条蚕合结一个茧,比寻常的茧大得多,中间有两个蛹。
④ 把蚕丝放在显微镜下面去看,就见两股东西互相纠缠着,像透亮的玻璃一般。因此知道本来是两缕,由蚕嘴里黏液的力量,才合作一缕的。丝质极细极轻,一千个茧的丝合在一起,只有四克多一点的生丝。 (选自《叶圣陶作品集》,有删改)
1.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是按照 顺序记录蚕的,分别记录了蚕在 、眠期、 三个时期的形态及活动。(3分)
2.请你完成蚕的观察记录单,感受作者对蚕的细致观察。(4分)
3.精注阅读请你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试着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完成批注。(4分)
4.下列关于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所有的雌蛾都会生卵,生卵后就会死亡。
B.蚕每次眠期都刚好是四十八小时。
C.蚕在“四眠”之前身体一直在生长,到“四眠”时身体最长。
D.所有的蚕茧都是由单个蚕结成的,不会出现两个蚕合结一个茧的情况。
习惯四:细心观察成文章
四、试着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习作呈现自己的观察与发现。(30分)
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云,冬天的雪……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 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习作,350字左右。
第三单元拔尖测评
一、1. yǐn mù jiàng qǔ(每空1 分) 2. 均匀重叠 空隙 住址 优良 大厅 卧室 临(每空1分)3.处处留心皆学问。(3分)
二、1. C(2分)解析:蛇的家是“洞”,兔子的家是“窟”或“窝”,虎的家是“穴”。
2. A(2分)解析:阅读语段可知,语段先以问句的方式,引出“向日葵为什么向着阳光低头生长”这一问题,接着具体解释了向日葵向阳低头生长的原因。所以该段文字主要写了向日葵喜欢向阳生长。
3. B(2分)解析:B项,“只要学会了所有的观察方法,就能养成观察的习惯”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会观察方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方法持续、系统地应用到实际观察中,形成习惯。单纯掌握方法,如果不加以实践和应用,是无法形成习惯的。
4. C(2分)解析:C项,小组讨论时,要注意说话的音量,如果音量太大,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小组讨论,讨论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不能只以自己为中心。
5.示例:第九天,蒜芽儿明显长高了,顶部开始分叉,像是要长出小叶子。底部根须也变得更密,紧紧地抓住容器底部,充满了生命力。(4分)(评分建议:结合图片写出大蒜在10月14日的状态,得2分;结合前面的日记,写出大蒜生长的变化,得2分。)6.(1)半江瑟瑟半江红 (2)远近高低各不同 梅须逊雪三分白 (3)十月还有小阳春雁门开 带霜来 (4)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每空1分)
三、(一)1.霜草 鸣虫 田野 苍苍 如雪切切 乡村秋夜(每空1分)
2. C(2分)解析:“独出前门望野田”一句,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
3.示例: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3分)(评分建议:想象合理,得1分;运用修辞,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二)1. (1) 声音 (2) 位置 (3) 形状 (4) 迷宫路线(每空1分)
2. D(2分)解析:思思的实验中,金鱼喜欢集体行动,一条通过后,其他金鱼会追随通过;三湖慈鲷记忆得更快,但通过迷宫时间不一致。这表明不同种类鱼的记忆力是不一样的,而不是一样的。
3.假的(1分)于生活中常见的说法,我们不应盲目相信,要善于辨别其真伪,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究(3分)(评分建议:答出“不应盲目相信”,得1分;答出“进行观察探究”,得2分。)
(三)1. 时间 初生 结茧(每空1分) 2. (1) 蚕的颜色及形态变化 (2)黄色 黑色 (3)白色的多,间或有黄色 (4)比针尖大不了多少 (5)蚕身最长 蚕身缩短 (6)昂起了头上下摇动,吐出蚕丝围绕蚕身(每空0.5分)3.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昂起”“上下摇动”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吐丝时的动作,使蚕吐丝的过程如在眼前,让读者对蚕结茧这一过程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2分)体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1分)
4. C(2分)解析:文中提到“雌蛾也有不生卵的”,A项错误;文中只说头眠经过四十八个小时,并未表明每次眠期都是四十八小时,B项错误;文中提到“也有两条蚕合结一个茧,比寻常的茧大得多,中间有两个蛹”,D项错误。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