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约公元前2070年
距今约170万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1840年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形成期
奴隶社会
瓦解期
奴隶社会
史前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汉以后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社会形态
时空观念
奴隶制社会: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和剥削直接生产者——奴隶为基础的国家
1. 阅读单元导读,找一找其中讲述的历史事件。
2. 单元导读中有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
单元导读
奴隶制王朝
春秋
战国
社会变革
东周
西周
商
夏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①建立时间:
③都城:
②建立者:
④地位:
⑤中心区域: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⑥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
⑦末代君主:
桀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统治措施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依据下列文献资料,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制定刑法
建立军队
设置监狱
夏朝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禹征三苗、铸九鼎
相关史事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1.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绿松石龙形器
青铜爵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2.夏朝注重祭祀;
3.夏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高超;
4.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由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器时代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
夏朝的灭亡
末代君主夏桀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夏桀骑人取乐
东汉梁武祠画像
夏桀,又名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时日(桀)曷丧?予及汝皆亡。”
翻译:太阳(夏桀把自己称为太阳)什么时候才灭亡啊,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史称“鸣条之战”)
阅读课本p23页,完成商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统治措施: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盘庚迁殷)
任用贤才、发展经济、
监狱刑罚、加强控制
商朝的建立
盘庚迁殷:
【问题思考】识读地图,阅读教材24内容,思考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殷的影响是什么?
迁都原因:躲避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
盘庚迁殷的影响:盘庚迁都到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殷是商朝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商纣王的暴政
活动:研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商朝的灭亡
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殉葬奴隶墓葬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1)时间:
(2)事件:
(3)建立者:
(4)都城: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西周的兴衰
镐京
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 牧誓》
周武王征伐商王纣,在甲子日的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日后的辛末日,周武王论功行赏,赐给了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利用其为先祖檀公铸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利簋铭文翻译
利簋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思考:西周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分封制
观察以下夏、商、西周的疆域图,说说疆域的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1:我的王朝面积太大,怎么管理比较好?
问题2:商朝遗留下来的贵族、民众该怎么处理?
问题3:跟随我打下周朝的亲友伙伴要给予什么奖励?
50多万平方公里
100多万平方公里
250多万平方公里
分封制
目的
分封依据
分封对象
诸侯权利
诸侯义务
意义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
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有一定独立性,可在封地内再分封
进献贡赋、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确立了周朝内部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分封制
试一试:填写对应的身份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士
平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势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一》
问题思考: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影响(作用):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影响:容易导致诸侯割据,造成王室衰微。
西周等级示意图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相关史事:周公“制礼作乐”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次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周幽王时
朝政更趋腐败
归纳概括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开国君王:夏禹、商汤、周武王姬发
夏桀把人当坐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商纣王奢靡好战
开国君王
重用贤才,励精图治,顺应民心
末代君王
昏庸残暴,荒淫无道,失去民心
启示: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本课小结
第 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朝代 建立者、时间 都城 重大制度或事件 亡国之君 地位
夏
商
西周
BC2070年大禹
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C1600年商汤
商纣王
盘庚迁殷
BC1046年周武王
镐京
武王伐纣;
分封制
阳城
桀
亳
周幽王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分封制的实施,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随堂练习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下面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发生在①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
A. 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3.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B
B
A
随堂练习
4.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5.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6.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C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