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1 16: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题
一、单选题
2023年10月4日21点53分,随着超强台风“小犬”的靠近,兰屿岛出现95.2米/秒的极端风速(三倍于12级风),刷新台湾省气象观测风力的纪录。图示意当时兰屿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当时台风“小犬”的中心最有可能位于兰屿岛(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丙地与丁地的风向不同主要是由于( )
A.等压线疏密 B.气压差异
C.地形阻挡 D.地转偏向力
3.推测当时风力最大的地点及依据( )
A.甲点,海面摩擦力小 B.乙点,距台风中心近
C.丙点,地形平坦开阔 D.丁点,狭管效应显著
南极辐合带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50°S--60°S的假想线。在南极辐合带中,向北流动的寒冷海水下沉至向南流动的较温暖的海水层之下。下图是南极辐合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南极辐合带成因类似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辐合带的存在让南极比北极地区温暖
B.南极辐合带造就了庞大的海洋生物量
C.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冬季海冰覆盖
D.南极辐合带以南地区海水含盐量大
6.南极辐合带是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 )
A.被陆地分割成几部分 B.由盛行西南风吹拂而成
C.受温暖西风影响为暖流 D.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环流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湖泊众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数量也在发生变化。下图示意1990—2020年青藏高原大于1km 的湖泊总面积和湖泊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1990年相比,推测1995年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和数量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融水较少 B.降水量较少 C.冻土范围较大 D.用水量大增
8.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短期内带来的影响是( )
A.“亚洲水塔”总水量会明显增加 B.加速了与区外的水循环
C.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明显增加 D.青藏高原气候更加暖干
下图示意我国某东西延伸的河谷南、北两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地域分异显著,其中温性荒漠草原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高寒草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完成下面小题。
9.该河谷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海南 B.黑龙江 C.新疆 D.云南
10.与北坡同海拔高度处相比较,河谷南坡( )
A.水分较充足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较大 D.光照较充足
11.与山地森林—草甸带相比较,高寒草甸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植物生长量大②放牧牲畜量小③微生物活动弱④地下有机质产量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子午岭林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是目前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子午岭北部次生落叶阔叶林是1866年当地人口外迁后,主要在弃耕地逐渐恢复起来的。该区演替系列完整,主要演替阶段齐全。下图示意子午岭北部植物群落演替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当地典型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狗尾草草地 B.侧柏林 C.油松林 D.辽东栎林
13.在该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 )
A.一直增强 B.一直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14.造成该区域植被演化路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风速
“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据现代考古勘探,不同于多数古城的频繁迁址,如今的开封城下埋有战国、唐、宋、金、明清时期的五座城池,之间有间歇层堆积较厚,这些如叠罗汉般的城池构成了筑城史上的一大奇观,见证了中原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下图为开封位置(左图)及其古今城墙演变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历朝历代的开封城( )
A.均在黄土高原上 B.核心区位置变化大 C.中轴线位置变化小 D.宋皇城埋藏最深
16.开封“城摞城”的原因是( )
A.风沙掩埋 B.黄河冲淤 C.战争破坏 D.农牧交替
17.如今的开封城( )
A.城市形态受交通影响大 B.应发展休闲旅游业
C.城墙的主要功能是防洪 D.宜大规模淤田种稻
某山区Y村早年间收入主要依赖当地木材、药材、石材等资源。近年来,Y村发展足球训练项目,承办足球赛事、集训等,人气持续增长。在县政府推动下,该地还建设了自行车赛道、攀岩、溯溪等户外运动项目,初步建成宜居宜游的新型体育运动小镇。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Y村产业转型的主导因素是( )
A.资金 B.原材料
C.政策 D.劳动力
19.该地建设新型体育运动小镇的优势条件有( )
①山地运动资源丰富②基础设施完善③消费市场广大④文体氛围浓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后Y村最可能融合的产业是( )
A.实木家具制造 B.特色药材加工
C.订单石雕生产 D.保健康养旅居
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一般可根据聚落空间、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分为三个阶段。下图示意某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22.图示意的丙阶段,城乡聚落中( )
A.矿区经济活力充足,趋向独立发展 B.区域经济联系紧密,人口流动频繁
C.城乡空间结构多元,内部竞争激烈 D.煤炭产业衰退放缓,产业结构单一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年夏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从气流水平运动的角度,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类型。
(2)比较图中A处与B处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
(3)影响我国的台风,其移动路径的形成与副高关系密切,常见的移动路径为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推测图示台风T时刻后的移动路径,并说明原因。
(4)夏季冷锋通常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活动,分析此时图中冷锋却能移动至南方地区的原因。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地理科考团队对T湖周边地貌、水系特征开展了考察。T湖湖面平均海拔约2189米,且多年较为稳定。湖区年降水量为1376.4mm,水面年蒸发量为450mm,周边苔原植被广布。科考队发现T湖没有河流注入,却通过北侧的R河常年外泄。湖区附近粗面质、含气孔的火山碎屑岩广布。湖泊四周环布大量断裂带并呈向心状倾向湖泊。下图示意T湖区地形分布.
(1)描述T湖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T湖水量丰富的原因。
(3)说出论证R河是T湖湖水最主要支出方式的思路。
(4)科考队员认为R河的存在会使T湖未来逐渐萎缩,请说明其理由。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楚河盆地位于楚河流域的中上游,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灌溉农业发达,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近几十年以来,当地通过灌排结合措施治理盐碱化。此外,采用甜菜与苜蓿轮作,进一步改良了土壤,促进农业发展。甜菜和首蓿根系发达,甜菜是耐盐、积盐植物,首蓿是一种能够固氮的植物。下图示意楚河局部水系及楚河盆地的位置。
(1)分析楚河盆地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种植甜菜和苜蓿等作物对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的作用。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分析楚河盆地不宜大规模采用灌排措施治理盐碱地的理由。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D
7.B 8.B
9.C 10.A 11.C
12.D 13.C 14.C
15.C 16.B 17.B
18.C 19.D 20.D
21.C 22.B
23.(1)类型:气旋(或台风);反气旋;锋面(或冷锋)
(2)B处风力比A处大。原因:B处等压线更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与A处相比,B处位于海面,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
(3)西北路径。原因:此时副高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南侧;且图中东部地区气压较高,可推测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4)此时图中西北部高压中心纬度位置较低,高压脊深入我国西北地区,推动冷空气南下;而副高位置偏南,且我国东南沿海此时有台风(气旋)形成,中心气压较低;南北间气压梯度力大,有利于冷锋长距离南下。
24.(1)湖区海拔高,位于山顶;以分水岭所在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降低;火山地貌发育;湖岸北侧特别陡峻,其余湖岸地势较为和缓。
(2)湖区降水丰富,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岩层断裂发育,环状断裂成向心状,向T湖分水岭内部倾斜,促进部分坡面径流汇入其中,地下水补给量丰富且稳定。
(3)需要获取T湖的年蒸发量;获取植物蒸腾量;寻找是否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出湖区,若有,测算径流量;对比各种支出方式的数量关系,证明北侧河流是T湖最主要的支出方式。
(4)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下蚀、溯源侵蚀作用强,使上游分水岭高程下降;湖水外泄量增加,湖水水量减少,湖面萎缩。
25.(1)位于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早;盆地地势低洼,水源汇集,有利于盐分集聚,地下水埋藏较浅;流水冲积作用形成的土壤,有利于盐分随着土壤蒸发向土表集聚。
(2)甜菜和苜蓿根系发达,可改良土壤物理性状,苜蓿是固氮植物,提高土壤氮元素等营养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甜菜是积盐植物,收获后降低土壤盐分。
(3)流域内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楚河盆地位于流域中上游,实施大规模灌溉,消耗大量水资源,导致当地及下游地区用水更加紧张;土壤盐分淋洗下渗,易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差;盐分通过排水系统迁移,使附近土地或下游河水盐分增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