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走近作者
观视频,知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思乡之作,当时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得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通的名篇。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整体感知
次北固山下
停宿,此指停泊。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解 题:
题意: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
律诗
首联(1、2句)
颔联(3、4句)
颈联(5、6句)
尾联(7、8句)
律诗常识
律诗特点:律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两联对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解诗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解诗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上的春天。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解诗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解诗意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这两句写诗人旅途所见大江两岸的景色。
“客路”到“行舟”,写出诗人的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情。
对偶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描绘了两岸广阔浩渺的景象,营造弘大的景象。
悬:写出江上孤帆行船的场景。
赏析
这两句蕴含丰富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景中出理。
写景
写感
生:表明旧事物已孕育新生命。
入:写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
赏析
“归雁”这一意象常寄托情思,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深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名句分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前者描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后者描写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名句分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思考探究
内容概要
首联:点题
游子思乡
颔联:写景
颈联:写景
尾联:想乡
——客路青山、行舟绿水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次北固山下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主题归纳
课堂小结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次北固山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