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课件31张ppt+教学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成武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课件31张ppt+教学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1:55:29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观察思考: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折的,这是不是因为来自筷子的光在通过水和空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请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光 的 折 射第四节一、光的折射空气CN定义: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有关概念:(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为例)界面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有何关系?
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空气水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应用: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空气三棱镜讨论与思考:如图,有一束光斜射到一个空杯子底的A点上,当加入水后,杯子底的光斑将( )
A.仍在A点
B.在A点的左边
C.在A点的右边
D.无法判断BAB活动1:请大家把一支直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从水面上方斜着看水中的筷子AB段,你有何感觉?你能解释它的道理吗?三、迁移应用(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A/解释现象:B学以致用小熊的困惑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一、选择题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入射角.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不对B2、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___造成的.
 A、反射    B、折射
 C、斜射    D、以上都不对
B3、下面哪个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   )空气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水 A、   B、    C、    D、C4.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在云中游”, 则(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6、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C7、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其中NN’⊥MM’,∠3=∠6指出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界面————入射角是————,反射角是————,折射角是————,空气在界面的————侧BOOAMM’∠4∠5∠2左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一只青蛙枯井看天,下雨了……
“天上怎么一会儿长出枣树了?” 第四节 光的折射
一、什么叫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迁移应用
(1)观察并收集现实生活中、创新实验中有关折射的案例。
(2)网络、资料查询,有关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知识、图片等各类信息。 课外活动空气角总大于玻璃水饺(角)记忆口诀:空气水结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法线空气水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光的折射规律BB’眼睛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怎样变化?思考:杯底的硬币在注水之后为什么能看见?.水面硬币.硬币的虚像钓鱼湾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光的折射》详细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 “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