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拔尖测评卷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卷首语】学校正在开展秋季研学活动,请跟随小语的步伐一起走进科技馆、山水馆、植物园,去开启这趟自然与人文的研学之旅吧!
书写·启智
一、书写。(5分)
1.字迹端正,卷面整洁。(3分)
2.请你把研学标语端正地抄写在书签中。(2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二、走进科技馆,小语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请你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11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suǒ shuǒ)和 yán jiū( )。因为无法知道太空的奥(àào)秘,许多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被chuàng zào( )出来。如今,科学jì shù( )的发展使得céng jīng( )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了。21世纪(jìn j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让人们在地图上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城市,“中国天眼”让人们在地球上就能听到来自100多亿(yì yī)光年以外的声音。科学技术的 chéng shú( )运用让古人对宇宙的幻想成为现实。
1.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里写出词语。(5分)
3.这段话主要讲的是(2分)( )
A.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B.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古人对宇宙的幻想成为现实。
C.中国古代对宇宙的探索。
D.21世纪的科技成果。
明辨·求真
三、在科技馆的互动学习区,同学们围坐热烈讨论。请你认真思考每一道题目。(14分)
(一) 选择题。(8分)
1.读了科学家的故事,小语写下了他的体会,请你帮他选择正确的词语。(2分)
( )
没有科学家( )蝙蝠飞行的秘密,就没有雷达的伟大( )。就像民间故事中,鲁班从锯形叶子中获得灵感发明锯子一样,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有心人对世界的( )观察和对真理的( )追求。
A.发明 发现 细微 执着 B.发现 发明 细致 固执
C.发现 发明 细致 执着 D.发明 发现 细微 固执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 )
A.迎客松招着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B.云雾绕山,宛若一条雪白的绸缎。
C.崖壁上的石刻书法精湛,令人赞叹。D.漫天星星,冲我眨着眼睛。
3.关于古代神话人物与对应的主要事件,描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黄帝——战蚩尤 B.刑天——舞干戚
C.神农氏——尝百草 D.阏伯——钻木取火
4.下列不适合作为“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宣传语的一项是(2分) ( )
A.你的心灵窗户,我们为你呵护。
B.美丽的“视界”,光明的人生。
C.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D.只有保护好眼睛,才能看遍美好世界。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照样子,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写想到的画面。(3分)
例:(人声鼎沸)一瑞雪初降,许多游客争相涌到西湖断桥赏雪,桥上非常喧闹。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低声细语 鸦雀无声
( )—
2.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仿写句子)(3分)
哥哥起床后、吃饭后、睡觉前都会看书。
四、山水馆的墙面上展示了几幅精美的摄影作品,请你边欣赏边把画面补充完整。(5分)
阅读·博学
五、在植物园的静谧阅读区,小语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准备跟随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故事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与美好。(35分)
(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
羿射九日
尧①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②皆死,堕③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选自《楚辞》,有删改)
[注释]①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②乌:神话传说中,太阳里有一只三足金乌鸟。 ③堕:落。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尧命/羿射/十日 B.尧命羿/射十/日
C.尧/命羿/射十日 D.尧/命羿射/十日
2.梳理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2分)
3.用“ ”画出文中一处想象神奇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2分)
4.精卫和后羿都是影响广泛的神话人物。请你结合所学,为他们各选两个合适的颁奖词,制作神话人物风云榜。(填序号)(2分)
(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0分)
柑橘家族
[材料一]冬天,柑橘类水果占据了水果摊的半壁江山,青绿的、黄的、橙黄的、橙红的,圆滚滚的,十分讨人喜欢。不过你知道吗 这个家族的历史是一部“杂交史”。橘子和柚子杂交成了橙子,柚子和橙子又杂交成了葡萄柚……
[材料二]柑橘类水果家族图谱(见右图)。
[材料三]柑橘不单是指柑和橘两类果树,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结柑果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柑橘。柑果由外果皮(油胞层)、中果皮(海绵层)和内果皮(瓤瓣)组成。瓤瓣充满多汁的果肉,是食用的主要部分。甜橙、柠檬、佛手柑等均属于柑橘类植物。
1.材料一从 和 两个方面,写出了柑橘类水果讨人喜欢的原因。(2分)
2.哪两种水果能够杂交成另外一种水果 根据材料二,选择两组填一填。(2分)
+ → + →
3.患维导图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3分)
4.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柑橘单是指柑和橘两类果树。
B.广义上,凡是结柑果的植物,都可称柑橘。
C.柑果的瓤瓣是食用的主要部分。
D.甜橙、佛手柑、柠檬属于柑橘类植物。
5.创意表达 李叔叔家的柑橘获得了大丰收,请你帮他想一句广告语。(1分)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7分)
“呼风唤雨”新技能
于鹏翔
① 靠人力去影响天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起初,古人为了农业生产,向天祈求降雨。在还未搞懂雨从何而来的时代,人类只能将这种梦想寄托在各种神秘的仪式当中。这种求雨的仪式衍化成各种形式流传下来。《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过凤仙郡,就赶上了当地村民向玉帝求雨的景象,最后还是孙悟空帮助他们求来了降雨。
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到19世纪时,人类已经知道雨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了。于是人类开始关注用科学技术影响天气。但无数科学家的实验,都失败了。
③ 直到1946年的一天,科学家朗缪尔用于实验的冰箱坏了,温度迅速上升,冰箱内开始出现水珠。情急之下,朗缪尔取了一些干冰给冰箱降温。干冰倒进去之后,冰箱的温度降低了,同时一些东西也在慢慢生成。他定晴一看,居然是一片片雪花!原来是干冰的急剧降温作用促使水蒸气凝华成小雪花,这些雪花落到地面不就是雨水吗 同年11月,朗缪尔乘坐飞机向云中播撒了大量的干冰。焦急的等待之后,云层之下降下了瓢泼大雨。从此,朗缪尔打开了人类“呼风唤雨”的成功之门。
④ 我国第一次实现人工降雨是在1958年。当时一场罕见的干旱席卷了东北地区,吉林省率先利用飞机撒盐粉的方式实现了我国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作业。这期间,赵九章、叶笃正等一大批科学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增雨、人工消云减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冻等一系列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
⑤不过要注意的是,靠人力影响天气固然好,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不能以牺牲环境或者危害地球生态的方式来干预天气。所以,我们既要改变自然,更要尊重自然!
(选自《百科探秘》,有删改)
1.认真阅读,我能用时间轴梳理文章的内容。(6分)
2.为什么说朗缪尔打开了人类“呼风唤雨”的成功之门呢 (3分)
3.下列对短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向天求雨是为了农业生产。
B.19世纪时,无数科学家研究人工降雨的实验都失败了。
C.我国吉林省用撒干冰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作业。
D.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增雨、人工消云减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等一系列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
4.阅读短文,完成对话。(2分)
小语:古时候的百姓遇到大旱天气,真是民不聊生啊!我看《西游记》时,对孙悟空帮助凤仙郡的村民求雨的情节印象很深刻。
小文:是呀!幸亏现在的科学家们用新技术实现了“呼风唤雨”。
小语:可是,我们也不能只改变自然,更要尊重自然。对短文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文:
5.阅读文章,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写清楚是从哪个方面提问的。(3分)
我能从 方面提出问题:
习作·创想
六、习作。(30分)
小语发现很多有本领的人物来到了研学现场,瞧,有女娲、孙悟空、哪吒、马良 …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完成研学项目 在完成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 不少于350字。
期中拔尖测评
一、1.略(3分)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2分)
二、1. suǒ ào jì yì(每空1 分) 2. 研究创造 技术 曾经 成熟(每空1分)
3. B(2分)解析:文段开篇讲述中国古代对宇宙的探索及相关神话,接着重点阐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曾经文学作品里的幻想成为现实,即科学技术使古人对宇宙的幻想得以实现。A项,只提到古代神话故事;C项,仅强调古代探索;D项,只涉及21世纪的科技成果。以上三项都不全面,B项最符合文意。
三、(一)1. C(2分)解析: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细微:指细小、微小,侧重于形容事物的规模、程度等很小;细致:有精细周密的意思,可形容做事的态度等;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常用来形容对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变通。结合具体语境,对于蝙蝠飞行的秘密,这是原本就存在的现象、科学家是通过研究探索才知晓的,所以这里应该用“发现”;雷达是以前没有的东西,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所以这里要用“发明”;在形容观察的时候,“细致”更能体现出观察的精细周密,比“细微”更合适,所以这里要用“细致”;对真理的追求,“执着”能很好地表达出坚定的态度,而“固执”则侧重于坚持己见,所以这里要用“执着”。
2.C(2分)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只是对崖壁上的石刻书法进行了评价,表达了赞叹之情。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 D(2分)解析:D项,阏伯,也就是契,是帝喾的儿子,被封为火正,主管东方商星。他发现祭祀商星的人类没有火种,生活困苦,于是决定到天庭盗窃火种。故“阏伯”对应的事件是“盗火”。钻木取火的人是燧人氏。
4. C(2分)解析:C项,这句宣传语主要是关于保护水资源的,和眼睛以及视力保护没有直接关联,与主题不符。
(二)1.示例:锣鼓喧天(1分)春节庆典上,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在热闹的街道中,两旁观众鼓掌欢呼,锣鼓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整个场面充满了喜庆和欢乐。(2分)(评分建议:描写的画面符合词语的意思,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2.哥哥起床后会看书,吃饭后会看书,睡觉前也会看书。(3分)
四、半江瑟瑟半江红 灰白色的鹅卵石 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只缘身在此山中(每空1分)
五、(一)1. C(2分)解析:在古文中,一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需要停顿。“尧命羿射十日”的意思是尧派后羿射掉十个太阳,这句话中,“尧”是主语,“命羿”是谓语,“射十日”是动宾短语作宾语,故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尧/命羿/射十日。
2.十日并出,草木焦枯 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每空1分)3.示例: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1分)后羿能够射中九个离地球那么远的太阳,而且箭还没有被太阳熔化,简直太神奇了。(1分)
4. ②③ ①④(每点 0.5 分) 解析:精卫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的主人公,她死后化为精卫鸟,为了不让别人再淹死,就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打算把东海填平。从中可以看出精卫的坚韧不拔和矢志不渝,故选②③。后羿为了拯救人类,张弓搭箭,射下了九个太阳。从中可以看出后羿的悲悯众生和神通广大,故选①④。
[参考译文]在尧所处的时代,天空中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强烈的阳光炙烤大地,导致花草树木都被晒得焦枯了。于是尧派后羿射掉十个太阳,后羿射中了其中的九个,被射中的九个太阳里的金乌全都死掉了,它们的羽毛、翅膀也都掉落下来,所以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二)1.颜色 形状(每空1分)2.示例:野生柚橙 葡萄柚(1分)橙枸橼 柠檬(1分)
3. (1) 油胞 (2) 海绵 (3) 瓤瓣(每空1分)
4. A(2分)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三,从“柑橘不单是指柑和橘两类果树”可知 A 项说法错误。
5.示例:大众口福,甜蜜多汁。(1分)(评分建议:结合柑橘的特征即可得分。)
(三)1.由左至右:科学技术 1946年 人工降雨(每空2分)2.因为朗缪尔在一次冰箱事故中,意外发现了干冰的急剧降温作用会使水蒸气凝华成小雪花,(1分)后来他通过向云中播撒大量的干冰进行实验,最终成功降雨,打开了人类“呼风唤雨”的成功之门。(2分)(意思对即可)
3. C(3分)解析:由短文第④自然段“吉林省率先利用飞机撒盐粉的方式实现了我国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作业”可知,当时吉林省用的是飞机撒盐粉的方式,而不是干冰。
4.示例:人类的进步要依靠科学技术,但在干预天气的同时,不能危害地球环境,更要注意保护生态安全,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5.示例:写法(1分)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先写古人的求雨仪式呢 (2分)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