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1 20: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周礼·小司寇》记载,小司寇掌管外朝事务,负责召集民众征询意见。当国家有危难、要迁都、需选立嗣君等军国大事时,周王必须征求贵族议事会、国人会议的意见。这体现出( )
A.国人成为周王室统治的基础 B.原始民主遗风影响了政治决策
C.周王室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D.民主政治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2.汉代政府对于户籍登记和户籍管理都有着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和监管,以确保户籍制度的严密性,如政府不仅规定了户籍登记的程序和标准,还设有专门的户籍管理人员,进行户籍管理的日常工作。由此可见,汉代( )
A.赋役征发程序规范 B.禁止人口自由流动
C.户籍管理比较严格 D.基层治理有条不紊
3.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农具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尽量节省金属材料;结构简单轻巧,一般不要求高速运动,消耗在移动或转动农具本身的动力也较少。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中国的竹木资源较为丰富
C.农业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D.原始农业工具的传承利用
4.明中期以后,随着官府的介入,乡规民约逐渐与行政力量发生关联,主要表现在配合国家政令的实施并主动呈请地方官府钤印审批,以获得权威性。这可用来说明( )
A.政府重视乡村治理 B.民众支持政府行政
C.地方秩序更为稳定 D.官民矛盾逐渐缓和
5.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政府在宣化开设马市,进行茶叶、绸缎等物品及马匹的交换。开市后商贸云集,贸易繁盛。据《宣化府成工记》碑文记载:“番僧胡贾,冒雪冲冰,穷历绝幕,驱驼牛车来往俄罗斯者,终岁不绝。”这可以用来佐证( )
A.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B.晋商和徽商乘机迅速崛起
C.闭关政策受到商业冲击 D.“万里茶道”沟通中外贸易
6.下表是清代部分地区农作物种植状况的文献记载。据此可知( )
文献记载 出处
“湖南一省半山半水……至于深山穷谷,地气较迟,全赖包谷(玉米)、薯、芋、杂粮为生”“玉蜀黍俗名玉米,荆属傍山及州田多种之。” 湖南方志
“食品,以麦为尚,惟富民食之;中产以下所食惟玉米、高粮(粱)等,而间以薯芋。” 山东《清平县志》
“贫者多食小米、玉蜀黍、甘薯、豆类等杂粮,而佐以园蔬及野菜之类。” 河南《洛阳县志》
A.玉米种植地域广泛 B.南北方农作物差异较大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中外之间物种交流频繁
7.清朝根据各地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对边疆地区各族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在东北地区实行八旗制、州县制的混合制度;在蒙古地区采取盟旗制;在新疆地区采取州县制、伯克制、扎萨克制;在西藏实行噶厦制。清代对民族地区的管辖( )
①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交融
③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④彰显了满清政权的正统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有学者指出:“百日维新,表面如火如荼,实皆纸上文章……张之洞,且特著《劝学篇》,以矫维新人士过激之论,而京中则新旧僵持之局已成。维新诸健者,皆书生,更事少……终为袁所卖,而一败涂地。”该学者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触动封建官僚的利益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改革措施不务实际
9.1905年立停科举后,各省督抚挟新政之急需,纷纷强调各自行事的特殊性,撤开吏部从不同渠道、不同地域频繁奏调官员与留学生。1907年开始,为科举善后、疏通旧学人才而举办的优贡、拔贡考试以及举贡生员考职,亦在各地举行。这( )
A.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 B.反映选官权力的下移
C.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 D.导致军阀割据的加剧
10.云南通商口岸之一的河口,原是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仅有三、五户人家的一个停船滩头,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很快发展为有900余户,4000余人,20余家商店行号的小城镇,“街道极宽平,建筑皆西式。电报、邮政、电灯俱备”,不仅成为进出滇越的重要门户,而且也发展成为西南边陲地区的一个重要商埠。据此可知( )
A.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程度加深 B.对外通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C.清政府重视对西南边陲的防护 D.近代交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1.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多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出版了多种宣传画(如下图)。由此可知,这些运动( )
A.消灭了多种害虫病菌 B.满足了群众医疗需求
C.带有明显群众性特征 D.完善了我国卫生体系
12.下图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以来进行的部分调整。这反映了我国( )
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个税征收总额不断提升
C.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实行阶梯式的征税标准成为主流
13.现今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增加,充电设施也日益完善,使得其在城市出行中越来越受欢迎。此外,氢燃料汽车等新型新能源汽车也在不断研发和试点应用中,为未来的交通提供了更清洁、高效的选择。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
A.汽车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广大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大为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D.科技发展与交通建设已领先世界
14.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了三个世纪,死亡人口达2500万人,生产几乎停滞,社会动荡,基督教会地位动摇,庄园经济加速解体,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材料旨在说明黑死病的流行( )
A.助推欧洲社会转型 B.导致欧洲损失严重
C.促进民族国家兴起 D.有利于王权的加强
15.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与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冲突。为了与教廷对抗,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据此可知,三级会议的召开( )
A.使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B.表明法国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C.有利于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动摇了基督教对欧洲的控制
16.1947年,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一位领导人认为“钢铁就是美国”。但是到1983年,美国一些钢铁产区的失业率几乎高达45%。钢铁工业的盛衰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
A.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B.国家宏观调控削弱
C.第三产业产值提高 D.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已近尾声,七月间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周边最严峻的战争威胁得到解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估计: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必须抓住这个得来不易而仍充满变数的历史机遇,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大步向前推进。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成功出席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和75周年高级别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要多边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等重大场合宣示,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全面阐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人权观、生态观、文明交流观等重要理念。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53年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英国在文官考试录用过程中,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把公开竞争放在首位,严格按成绩排列名次,择优录用,只有知识和能力的优劣,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因素。此外,过去一贯重视“通才”,1968年改革后增加了“专才”的比例。英国文官的考试录用制只限于文官,即政府行政部门内所有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期,英国希望战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遭到美国激烈反对,美国希望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1929—1931年以前,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成为债务国,英镑丧失了这一能力。德国成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法国在二战后复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
——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黄金储备居国际首位,它与英法等国共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次由正式法律文件进行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果,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建立实质上是为美国谋取世界霸权,有利于西方国家战后的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了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但是它本身存在着诸多不公正,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协调。
——摘编自张晶《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作为世界现代化的策源地,通过一系列变革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欧洲本质上是工业的欧洲。然而,欧洲现代化具有多重性:为欧洲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也把世界其他地区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状态;通过聚集全球的人才和经济资源,建立并维系着自身的现代国家福利制度,而这一制度正反噬着已经过度现代化的欧洲,并使其陷入自毁性的危机。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现代化的多重性及其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现代化”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D
6.A
7.C
8.D
9.B
10.D
11.C
12.A
13.C
14.A
15.A
16.A
17.(1)背景:朝鲜停战后,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暂时得到解除;新中国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
行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成就显著;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宣传中国外交理念。(任答三点即可)
18.(1)背景: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工业革命的影响;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任答三点即可)
(2)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重视知识与才能;政治中立;职务常任;服务于资产阶级。(任答三点即可)
19.(1)背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
(2)影响:稳定汇率,维持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制度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经济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剧了世界性通货膨胀。
20.论题:工业革命推动欧洲进入现代化。
阐述:工业革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英国,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 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现代化转型。工业革命通过发明和应用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先进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这使欧洲的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带来了欧洲社会的深刻变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本以封建地主为主导的社会秩序激烈动摇,资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和平等化。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产物。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科 学发明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欧洲的技术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力。
总之,工业革命是欧洲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推动了欧洲的经济 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工业革命 的影响持久而深远,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业革命欧洲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改变了欧洲,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