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31 17: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邓小平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味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组织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成立保国会 D.德国强占胶州湾
4.20世纪初,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
5.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6.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了中华民国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君主专制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新文化运动 B.公车上书
C.宣传维新思想 D.洋务运动
8.2011年10月10日,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为此,某中学举办了以“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宣传专栏。专栏中所配图片和内容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9.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哪项革命活动与他无关(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领导北伐战争,沉重的打击了国内军阀势力
C.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10.下面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完成了“三民主义”的任务
11.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改良广州港,整治西江。梧州长洲水利枢纽的建成,“以电养航”,“以电治水”,“以电支农”,振兴西江水运,消除西江洪涝灾害,加快了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枢纽的建成体现了孙中山的哪种思想 ?
A.国共合作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1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应出现在( )
A.戊戌变法后 B.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文化运动后
1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B.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有陈独秀、李大钊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
1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5.下列对于为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18.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是由清王朝内部的部分官僚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口号是什么?
(2)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19.儒家思想的兴衰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政治革新、民族融合、教育变革和社会习俗变化等方面的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四: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教学内容最初仍以经学为主,后才才逐步增设了科学、商务、艺术等课程,并要求学生都要学一门外语。
材料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材料六: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陈独秀也曾说“孔教和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表明西汉为了推崇这种思想采取了什么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内容表明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什么?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选取的内容体现出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制度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此制度的推行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所说的京师大学堂是哪次运动的成果?材料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说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5)材料五中的现象出现在哪一事件后?请根据所学举例说明当时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内容?
(6)材料六描述的是哪次运动中的现象?材料内容体现此运动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同时提倡什么思想?
2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请来了德、赛两位先生,挥动了科学、民主的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请回答:
(1)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的状元实业家是谁? “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说明了什么道理?
(2) “中华民国” 建立于哪一年?
(3)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德、赛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4)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你认为这一历程充满艰辛的最主要内在原因是什么?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
材料三: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怎样?这种结果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3)为了改变上述材料中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种对策的重心任务什么?有何意义?
(4)中国工业化的历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22.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1)根据材料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2)你是否赞成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三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3)依据材料三总结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为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4)请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的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A 6.C 7.D 8.D 9.B 10.B 11.D 12.C
13.D 14.D 15.A 16.B 17.A
18.
(1)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2分)自强 求富(2分)
(2)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分)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分)
19.
(1)儒家思想(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分)
(2)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或汉化改革(1分);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或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
(3)科举制(1分);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任选两点,每点1分,共2分)
(4)维新变法或戊戌变法(1分);近代教育向西方学习,培养国家需要的近代人才(1分)。(意思相近也可酌情给分)
(5)辛亥革命(1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1分)(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6)新文化运动(1分);民主思想或资产阶级进步思想。(1分)
20.
(1)洋务运动; 张謇 ;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分)
(2)1912年(1分)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3分)
(4)封建制度的腐败、落后(1分)
21.
(1)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2分)失败了(1分)。标志: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1分)
(2)C(2分)
(3)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重心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
(4)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1)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农奴对份地具有永久使用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国内市场,
(2)观点:赞成;理由;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3)原因: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探索: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建设现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4)都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