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素养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jiù fù( )说:“文章不是无情物。那些用华丽、空洞的辞藻堆砌出来的huāng táng( ) shū kān( ),或许可以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一下,却远不如那些zhì pǔ( )篇章给人wú xiàn( )感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书籍(jí) 磁石(cí) 着力(zhuó) 诲人不倦(huì)
B.美差(chāi) 馈赠(kuì) 感悟(wù) 默而识之(shí)
C.借鉴(jiàn) 投奔(bēn) 地煞(shà) 无病而呻(shēn)
D.酵母(xiào) 报偿(cháng) 卷宗(juàn) 沉甸甸(diàn)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2分)
A.不耻下问 囫囵吞枣 心安理得
B.一知半解 别出心裁 千篇一律
C.浮想连翩 不言而喻 索然无谓
D.不求甚解 呕心沥血 如饥似渴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 )(2分)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着急
B.知之为知之 知道
C.敏以求之者也 敏锐
D.学而不厌 讨厌
5.下列句子中,画“——”的词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大场面,至今仍是市民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B.仲夏夜晚,华灯闪烁,一片流光溢彩。
C.李奶奶对过去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如痴如醉。
D.桂林的景色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2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C.我们只有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好比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7.下列关于梳理信息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勾画关键词句梳理信息便于操作,但总结回顾时还要重新浏览文章。
B.列时间轴梳理信息能将信息通过时间轴轻松地体现出来,但不够清晰易懂。
C.将信息归纳成一段话并作批注,能突出文章主要信息,但信息散落在文本中,不能一目了然。
D.借助图表梳理信息能较好地将信息分类,直观简洁,但设计表格有时可能会有困难。
8.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字形竖长,结构严谨,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下列最可能是欧阳询楷书代表作的是哪一项?( )(2分)
A. B. C. D.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B.我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C.所谓改编,就是把小说、话剧、报告文学……等等文艺作品改写成剧本的意思。
D.《水浒传》中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10.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①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②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③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④在这些书中,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⑤走进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有十卷百卷。⑥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思考。
A. ③②⑤①④⑥ B.②③⑤①⑥④
C. ⑤①④⑥③② D. ①⑤②③⑥④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我的“长生果”》既写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之情。
B.《忆读书》开头交代文章背景,奠定了作者热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C.“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告诉我们学习要有进取心,不能有一丝懈怠。
D.《古人谈读书》(二)强调了心到的重要性,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仔细。
12.填空题。(7分)
(1)心不在此,则眼____________,心眼既不专一,却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
(2)孔子的“默而识之,____________,诲人不倦”告诉我们读书要多记多背。
(3)我们做学问要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此外,还要做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告诉我们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5)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____________。”
有人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而我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共38分)
(一)读书须有疑(10分)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3.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两项?( )(2分)
A.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B.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C.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D.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14.解释下面的加点字。(2分)
方始是学:____________ 疑渐渐释:____________
15.根据古文内容填空。(3分)
16.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结合古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最佳用脑时间(15分)
①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宝贵。但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午夜起床开始创作。许多人的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高。在清晨记东西比较快,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大脑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或晚上的时间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我们找到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果。
④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夜间用脑几次,还是可以的,但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⑤除了一天里的最佳用脑时间外,在人的一生中,还有“最佳用脑年龄区”,即人的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能够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7.下面对“最佳用脑时间”理解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
A.最佳用脑时间是指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候。
B.每个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不同,最佳用脑时间也不一样。
C.青少年可以让大脑长期在夜间处于兴奋状态,抓紧时间学习。
D.利用最佳用脑时间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之一。
18.第②段中列举《灯下集X月下集》等书名旨在说明( )。(2分)
A.一日之计在于晨
B.许多人的作品是夜间工作的产物
C.夜间工作效率极高
D.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19.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下面不属于这个时期大脑的特点的是哪一项?( )(2分)
A.记忆、理解能力强。
B.归纳、创造能力强。
C.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强。
D.大脑细胞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20.文中画“____”的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21.第④段“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老师一般会建议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背诵东西,这是为什么?注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磨脑子”的书(13分)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不易理解。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后者,也就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前人思想的精华和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儿,却别有一番滋味。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儿。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能否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儿像做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正因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儿一口,不吃烂杏儿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儿”,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作“烂杏儿”。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会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拒绝。作家李敖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磨脑子”的“老书”。不适当拒绝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23.本文的作者倡导要多读( )的书。(2分)
A.明白晓畅,使人轻松
B.艰深晦涩,不易理解
C.不用深入思考,好理解
D.读起来驾轻就熟,一览无余
24.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磨脑子”的书的特点的是哪一项?( )(2分)
A.信息量密集,思想内涵深刻。
B.能提高理解力和思维水平。
C.浓缩着前人的思想精华和阅历。
D.不需要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作家李敖会适当拒绝,夜晚从不看电视,而是读书。
B.阅读时应该经常面对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C.第⑤段引用俗语,将“磨脑子”的书比作“鲜桃儿”,将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比作“烂杏儿”,生动形象。
D.“贪婪”往往含贬义,所以第⑥段画“_____”的句子所运用的比喻不恰当。
26.第②段中“吃现成的肉”和“啃骨头”分别指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写出你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并说明理由。(4分)
《水浒传》 《西游记》 《格林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2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眼明心亮,丰富阅历。你有过什么印象深刻的阅读经历或感悟?请围绕“阅读”写一篇习作。可以写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感悟,也可以写对书的认识,还可以对书中的情节、人物作出评价。注意分段表述,突出重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舅父 荒唐 书刊 质朴 无限
2.A 3.C 4.B 5.B 6.A 7.B8.D 9.B 10.A 11.B
12.(1)不看仔细 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2)学而不厌
(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5)长生果 营养品
示例:一盏明灯 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一)
13.BC
14.才消除,文中指解决
15.(1)无疑者须教有疑
(2)渐渐有疑
(3)疑渐渐释
16.示例:
这句话的意思是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如没有书本。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尽信,也不能不信,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看待。
17.C18.B19.D 20.B
21.“偶尔”是“很少出现,不不能删去。是经常的”的意思,说明青少年不宜长期夜间用脑,有个几次夜间用脑还是可以的,去掉后与文章原意不符。“偶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22.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记东西比较适宜;晚上记东西比较牢固,这段时间大脑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
23.B 24.D 25.D
(三)
23.B 24.D 25.D
26.“吃现成的肉”指读那些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啃骨头”指读要静下心来深人思考才能理解的书,读要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读起来费劲儿的书。将难理解的事物比作人们熟知的事物,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磨脑子”的书与读一般书籍的不同感受,使论述的内容浅显易懂。
27.示例:
鲁智 深。鲁智 深疾恶如 仇、侠 肝 义胆。他拳打镇关西救金氏父女,大闹桃花村救刘太公之女,尽显仁义之心;他为救林冲失去安身之所,为救史进身陷华州牢营,可谓重情重义。
三、2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