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养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爸爸每天máng lù( )地工作,看着他shòu ruò( )的身子,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愧疚。我还怎么rěn xīn( )抱怨他不péi bàn( )我呢?我只希望,等我bì yè( )后,能好好孝敬他。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
A.谨慎(jǐn) 恍惚(hū) 颓败(téi) 疲惫(bèi)
B.冤枉(wang) 客栈(zhàn) 缝纫(rèn) 腼腆(tiǎn)
C.枕头(zhěn) 歧途(qí) 委屈(wěi) 誊写(téng)
D.耽误(dān) 高跷(qiāo) 挣钱(zhèng) 偏僻(pì)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2分)
A.意境,领略 B.摩灭 渔船
C.噪声 脊背 D.机械 启迪
4.“宬(chéng)”这个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面哪一项有关?( )(2分)
A.藏书屋 B.成功 C.成年男子 D.帽子
5.将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刚着陆,指挥大厅的人们就__________地鼓起掌来,掌声______________。
A.十万火急 响彻云霄 B.刻不容缓 人声鼎沸
C.迫不及待 震耳欲聋 D.急不可待 沸沸扬扬
6.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这几天刮风下雨,店里生意冷淡,人山人海。
B.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失魂落魄了许久,以至于同学聚会都没有参加。
C.对于反诈的宣传,当地政府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每周都安排一场反诈宣讲会。
D.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分离,志愿者们对这个临时组成的团队恋恋不舍。
7.下列关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描写的场景中,如《父爱之舟》中“逛庙会”的场景。
B.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抓住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用心品味。
C.作者略写的场景,若不是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地方,则不用阅读和体会。
D.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8.将下面的短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①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②轻吟浅唱,婉转悠扬
③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④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母爱就像一幅水墨画,;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春风,
A.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9.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细节描写的是哪一项?( )(2分)
A.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B.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C.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D.这些年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
B.菜园里种着白菜、茄子、冬瓜——等十几种蔬菜。
C.“最重要的是,”父亲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心。”
D.你仔细想想,东西到底是昨天丢的?还是今天丢的?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慈母情深》中,“我”给母亲买水果罐头是为了讨好母亲,方便以后再要零花钱。
B.《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C.《慈母情深》中,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深化了课文主题。
D.《“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两种不同评价对“我”的深刻影响,也写出了父亲和母亲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1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2分)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空题。(5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劝告人们:“居安思危,。”司马光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朱用纯提醒我们:“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共38分)
(一)该不该让家长陪读(9分)
【编者】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在旁辅助指导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则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去陪读。那么,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
【李同学(河南)】首先,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只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这些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矮子”吗?况且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就无法“言传身教”了。当然,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因此,应该让孩子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张同学(浙江)】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而不应仅仅放在“陪”。要“读”懂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样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所以,家长陪读时要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只约束、管教孩子。这样,不仅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李女士(上海)】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三年级后,我就选择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包办所有生活小事,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此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14.编者选取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是( )。(2分)
A.解释陪读现象 B.呈现陪读看法
C.说明陪读方法 D.倡导陪读风气
15.下列关于“陪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
B.陪读,就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需要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C.陪读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
D.陪读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
16.浙江的张同学对父母陪读的观点是( )。(2分)
A.放学回家后对孩子嘘寒问暖
B.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
C.到双休日,逼孩子孝敬父母
D.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留选择权
17.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万花筒(12分)
①《父爱之舟》中的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个万花筒。那万花筒是什么呢?其实,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将有鲜艳颜色的实物放于圆筒的一端,圆筒中间放置三棱镜,再从用玻璃密封的另一端看去,即可看到美丽的图案。这是因为万花筒是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制作的,通过光的反射产生了影像。
②万花筒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1816年,苏格兰科学家大卫·布鲁斯特在用多面镜子研究光的性质时,看到了几面相对放置的镜子里经过多次反射显现出来的景象,便放了一些花纸在几面镜子形成的空隙里。结果,他看到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而且每变动一下花纸的位置,图案就会变换一次。就这样,他制作出只要轻轻转动就能看到不同图案的万花筒。万花筒在一夜之间便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因为这个一动就能产生美妙图案的小东西,算得上当时的“电视机”了。
③万花筒既是艺术作品,又是益智玩具,深受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喜爱,并在人们的手中不断地翻新花样。例如,有人在万花筒里放上许多小玻璃瓶,瓶里面装上油,在油里浸着碎玻璃、细珊瑚片、贝壳和沙粒。这些密封的小玻璃瓶一动,瓶里那些闪闪发光的微粒就会升降。随后万花筒的花样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也都有收藏一些制作精美的万花筒。
④如果你想制作一个简易的万花筒,请先准备这些材料:直径3~4厘米、长度约20厘米的保鲜膜卷筒芯1个,长19.5厘米、宽2.7厘米的玻璃镜条3条,封口镜片(玻璃圆片)2块,比纸筒直径略小的磨砂玻璃1块,胶水,透明胶布,彩色图纸。
⑤万花筒的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先用透明胶布把3条玻璃镜条绑成三角形,镜面朝里,形成三棱镜。然后将剪碎的彩色图纸放入保鲜膜筒的一端,再把三棱镜推入保鲜膜筒里,两端各留2~3毫米用于下一步装封口镜片。紧接着把磨砂玻璃嵌入保鲜膜筒一端,用胶水和透明胶布封牢。最后再用封口镜片封住保鲜膜筒的两端。这样,神奇的万花筒就制作完成了。
⑥晚上把万花筒对着灯就十分好看,白天光线好时,效果会更好!
18.下面对万花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制作而成。
B.万花筒是苏联科学家在用多面镜子研究光的性质时发明的。
C.万花筒只要轻轻转动就能看到不同的图案,深受大家喜爱。
D.万花筒的花样很多,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收藏一些精美的万花筒。
19.短文的说明内容不包括( )。(2分)
A.万花筒的发明 B.万花筒的花样
C.万花筒的制作 D.万花筒的价格
20.第③段画“_____”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21.下面是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①准备制作材料 ②在保鲜膜筒一端嵌入磨砂玻璃
③制作三棱镜 ④用封口镜片封住保鲜膜筒两端
⑤在保鲜膜筒中放细碎彩色图纸
⑥在保鲜膜筒放入三棱镜
A.①③⑤⑥②④ B. ①⑤32⑥④
C.①⑤②③⑥④ D.①③⑥⑤②④
22.“长度约20厘米的保鲜膜卷筒芯1个”中的“约”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节选)(17分)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候。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儿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但我总是低着头绕过摊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①妈妈经常拜托卖鳝鱼的妇人,将杀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子提回一大袋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②熬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面包皮在锅里烤热后,就变成了香味儿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每次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有删改)
23.下列对文章以“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为题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点明文章线索 B.承上启下
C.暗示文章中心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4.下列不属于文中妈妈为孩子做的事的是哪一项?( )(2分)
A.妈妈清洗鳝鱼骨的鲜血后才下锅熬汤。
B.妈妈向面包店要面包皮。
C.妈妈拜托摆摊人将鳝鱼骨头留给她。
D.妈妈熬鳝鱼骨汤到深夜,烤面包皮。
25.对第二自然段“勾到摊子前面”“低着头绕过摊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爆炒鳝鱼的香味儿特别诱人,“我”怕老板发现“我”贪吃,只好低头绕过摊子。
B.爆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吃不起,感到特别羞愧,真是没脸见人。
C.“我”低着头绕过摊子是想急忙赶回家拿钱买爆炒鳝鱼。
D.“我”特别想吃这爆炒鳝鱼,但因为价钱贵而吃不起,只能低头离开。
2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我”品出了鳝鱼骨汤的哪些滋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画“”的两处描写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处?请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
我选的是________(填序号),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文本内容,说一说文章结尾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29.风雨之中,伞总是倾斜到我们这边,那是细微之处的爱在绽放;人行道上,厚实的右手紧握住稚嫩的左手,那是细微之处的爱在闪耀……面对这些体现着爱的生活点滴,请你以“感受到的爱”为主题,写一封信给你最想感谢的人。题目自拟,400字左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忙碌 瘦弱 忍心 陪伴 毕业
2.A 3.B 4.A 5.C 6.A 7.C8.B 9.D 10.C 11.A
12.示例:
那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屋外晾晒的被是要下雨了,我就自己去收被子。我用力一拽,大山一样的被子猛地压在我头上,让我喘不过气,但我还是一步一步艰难地把被子抱到了房间里。我躺在床上,喘着粗气,心里却乐开了花儿,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儿了。
13.克俭于家 戒奢以俭 由奢入俭难 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二、(一)
14.B 15.B 16.D
17.示例:
①李女士包办了孩子的生活小事,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会让孩子对她产生依赖心理;②李女士放弃了事业和追求,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③李女士重心放在约束、管教孩子上:怕孩子学习不自觉就每晚坐在他身边陪读,这是不相信孩子、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二)
18.B 19.D20.C21.A
22.不可以删去。“约”表示概数,表明这里所用的卷筒芯不一定非要 20厘米,不用精准要求,去掉“约”后句意与原文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三)
23.B 24.A 25.D
26.①鳝鱼骨汤本身的美味;②鳝鱼骨汤中凝聚的妈妈的爱;③鳝鱼骨汤中寄托的“我”对妈妈的感激与怀念。
27.示例:
①母亲的爱永远是无私的,孩子在母亲心里永远是首位,为了孩子身体健康,母亲用尽一切方法让孩子吃得好一些。
28.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前后呼应,都提到了鳝鱼摊子。在内容上表达作者情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都蕴藏在鳝鱼骨汤中。
三、29.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