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素养测评(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素养测评(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14:0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素养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1)夜幕降临,海面zhǎng cháo( ),那座孤独的dēng tǎ ( )显得更加坚定,它的光芒穿透层层海浪,为归航的船只指引方向。
(2)阳光洒在林间的一个老shù zhuāng( )上,一只huà méi( )轻盈地落在上面,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陶瓷(cí) 果实累累(lěi)
B.榆树(yú) 三更半夜(gēng)
C.嫉妒(jì) 聒噪(guō)
D.停泊(bó) 船桨(jiāng)
3.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意思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树梢 不可计数(计较)
B.照耀 硕果累累(疲劳)
C.湖泮 自顾不暇(空闲)
D.纠正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4.“庑”读作“wǔ”,是个形声字,它的意思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2分)
A.房屋 B.没有 C.疾病 D.宽广
5.将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①固然 ②既然 ③陆续 ④持续
⑤只有……オ…… ⑥尽管……还是……
(1)自古以来,少年得志________的多,大器晚成的也不少。
(2)近日,福建省气温________攀升,再次入冬失败。
(3)_______今天下大雨,同学们坚持来上学。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6.下列诗句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是哪一项?( )(2分)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景物动态美的是哪一项?( )(2分)
A.夕阳西下,小鸟们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B.远处,成群结队的大雁,在湛蓝的高空中比翼而飞。
C.我家院子里,有一棵粗粗的桂花树。
D.一只喜鹊悠然地站在一根小枝上叫着。
8.下面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太空科普课的( )。(2分)
2023年9月21日,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梦天实验舱内利用视频通话的方式,为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他们展示了在实验舱内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及又见陀螺实验,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A.授课时间 B.授课地点
C.授课内容 D.科学原理
9.下列关于海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海报上一般有插图有文字。
B.海报宣传语要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C.海报上主题文字仅追求工整。
D.海报的插图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10.新华小学要进行校园文化宣传,下列宣传语与使用场地不符的是哪一项?( )(2分)
A.体育馆:少年强则国强。
B.食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C.图书馆:此时无声胜有声。
D.教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都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B.《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
C.《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众多鸟儿的不同姿态。
D.《月迹》记叙了一场寻月活动,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
12.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4分)
例: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傍晚时分,天空出现了美丽的晚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空题。(6分)
(1)在《枫桥夜泊》中,写出了诗人张继触景生情,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清代的《长相思》。将士们听着帐外的风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绘清幽明净的月下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态描写。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张志和的《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共36分)
(一)江畔独步寻花(其六)(12分)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②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①蹊:小路。②留连:同“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14.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赏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__,诗中描写蝴蝶在花间不忍离去的词是“_____________”,表明娇莺啼声和谐悦耳的词是“_____________”。(3分)
15.诗中能表现出花开得异常繁盛的字有( )。(2分)
A.“满”“蹊” B.“千”“朵”
C.“满”“低” D.“蹊”“低”
16.诗中描写动态景物的诗句是第( )句。(2分)
A. 一、二 B.三、四 C.一、三 D.二、四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花满蹊”不仅写了花开的地点,还写了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B.“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花之多。
C.“留连戏蝶时时舞”直接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D.“恰恰啼”写的是黄莺鸣叫,运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欢愉。
18.第三句中的“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永恒之莲——长生草(10分)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一种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它的繁殖方式有侧芽繁殖和叶心分裂繁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给它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用它来美化环境。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长生草目前已有四百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呢?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需要透气。
⑥长生草的原生环境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饱受风吹日晒。家庭栽培时,在春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在这个季节,要避免它被直射阳光晒到,但养殖环境又不能太暗,需要有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以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儿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如遇这种情况,最好忍痛分株,否则长生草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整盆土倒掉,清洗长生草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19.文章介绍的植物以“长生草”为名,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下列哪一项的特点?( )(2分)
A.能较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B.叶片能很好地储存水和营养。
C.侧芽和叶心繁殖速度快。
D.冬天不凋落,繁殖能力强。
20.下列关于长生草特点的说法中,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
A.长生草是一种多肉植物,是曾被忽略的“草根”阶层。
B.长生草繁殖能力强,是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C.长生草生长在野外,目前有四百个园艺品种。
D.超级大群生长的长生草,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
21.佳琪的妈妈种了长生草,并细心管理。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的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中午都给它浇很多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22.下面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长生草目前已有四百多个园艺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雨中别样情(14分)
初冬的雨丝轻柔地洒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着这雨中的景致。树木依然呈现出秋末的景象,完全没有冬天给人的凋敝的感觉,地上的小草还挺精神地长着,在这如茵的绿色中,还有几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开着。雪松、大叶女贞等四季常绿植物还是一片葱郁。一阵风袭来,忽见路旁的黄金槐的叶子如雪片般飞舞起来,最后画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便潇潇洒洒地落在了我们的脚下。看到这一切,我不但没有感觉到冬的萧瑟,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灵动之美,仿佛一个失去了青春韶华的女人,即使她要走向衰老,也依然会那么优雅地老去。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脚,抬眼望去,那片枫林像一个盛颜料的调色盘,将斑斓炫目的色彩一下子端到我们面前,使人目不暇接。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山腰之上,黄栌丛生,枝叶如云,层林尽染。爬至山顶,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雨,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我们不由得开始深呼吸。当要下山的时候,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于是我们同撑着一把小伞,走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没有了尘世的繁杂,没有了城市的喧闹,这里仿佛成了一块难得的人间净土。
下了小山就可以观赏景观河。河两岸的垂柳拂动着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黄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搭石,一道道玲珑别致的木桥,一座座凹凸不平的假山,一块块多姿多彩的鹅卵石,再加上雨雾笼罩的美妙意境,怎能不使人想起绰约江南、迷人水乡的美丽画面呢?
雨滴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的声音。雨丝轻打河面,又激起层层涟漪,一圈圈波纹荡漾开去。此刻的自己,摒弃人世间的纷扰,灵魂得到洗涤,心态变得平和。
初冬的雨,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它特有的色彩,它在忠实地完成大自然赋予它的使命之后,便悄悄离去,但它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有删改)
23.下面对“我”在初冬的雨中,一路欣赏的景色或感受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零星的小花释放活力。
B.黄金槐的叶子潇潇洒洒地飘落。
C.感受到冬天的凋敝。
D.这是一种灵动之美。
24.作者在观赏景观河时,没有提到下列哪一项?( )(2分)
A.黄金槐 B.搭石
C.木桥 D.雨雾
25.结合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通过对雨雾的静态和动态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初冬景色的赞美和对城市的厌恶。
B.当作者在路上尽情地欣赏雨中景致时,感受到的是冬雨的灵动之美。
C.作者置身于山林中,享受着难得的净土,暂时远离尘世繁杂与城市喧闹。
D.在初冬的雨中,作者用心聆听着雨丝奏响的生命乐章,心态走向了平和。
26.短文第二自然段说“这里仿佛成了一块难得的人间净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雨丝轻打河面,又激起层层涟漪,一圈圈波纹荡漾开去。”这句话用了哪几个动词?试着仿照这句话的写法,通过几个动词写出景物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28.请以“一片土、一棵树、一方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下去。注意写出景物的动静态变化,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1)涨潮 灯塔
(2)树桩 画眉
2.B 3.D 4.A 5.C 6.B 7.C 8.C 9.C 10.D 11.A
12.示例:
傍晚的时候,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了美丽的晚霞,晚霞像火一样红,在天边不停地变着形状,美丽极了,
13.(1)江枫渔火对愁眠(2)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 故乡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静(4)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二、(一)
14.江畔 留连 恰恰
15.C16.B 17.C
18.示例: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动作,而“留连”不仅写出了蝴蝶流连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19.D 20.C21.B
2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近百年”可以看出长生草的进化时间,从“四百多个”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长生草园艺品种之多。通过列举数字,更准确、更科学地介绍了长生草,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三)
23.C24.A 25.A
26.同意。“净土”原指没有尘世庸俗气的清净的地方。作者看到的山林斑斓炫目,使人目不暇接;山上柏树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山顶令人感到神清气爽;整座山林十分幽静,没有繁杂,没有喧闹,因此说“这里仿佛成了一块难得的人间净土”。
27.这句话运用了“打”“激”“荡漾”3个动词。示例:风儿轻轻吹拂森林,树叶随风轻轻晃动,沙沙作响,有些小树枝也微微颤动。
三、2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